秋天正是桂花开放的时节,甜蜜的桂香充盈一整个深秋,桂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其香气芬芳而独特,不仅被用于观赏,还在中医药和食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药 桂花
桂花作为药用最早被收录在《唐本草》中,言其皮“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花有白者为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丹桂。有秋花者,春花者,四季花者,逐月花者。……惟花可收茗、浸酒、盐渍,及作香擦发泽之类。”
桂花也称银桂、木犀、九里香,是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以花、果实及根入药。秋季采花,春季采果,四季采根,分别晒干。
中医认为,桂花味辛香,性温,入肺、脾、肾经,功能温肺化饮、散寒止痛,可用于痰饮咳喘、脘腹冷痛、经闭腹痛、牙痛等。
《本草汇言》中说它“散冷气,消瘀血,止肠风血痢”,书中还记载了关于桂花的外用法,谓:“凡阴寒冷气,瘕疝奔豚,腹内一切冷痛,蒸热布裹熨之。”《陆川本草》称桂花“治痰饮喘咳”。《随息居饮食谱》也称它:“辟臭,醒胃,化痰。”
虽说用桂花入药的方子不多,但有几条挺有名气,例如《奇效良方》里记载的“沉香降气汤”,方子里用了一钱桂花,喝起来满口生香,可以治疗各种腹痛呕吐。夏季解暑用的酸梅汤,放凉后为了防止伤胃,也要加上一点桂花再喝。当然,秋日最宜的还是桂花茶,暖暖一杯,暖胃又暖心。
桂花四大功效
桂花子 性味辛、甘,温,有暖胃、平肝、散寒功效。可用于虚寒胃痛。
桂根 性味甘、微涩,平,有祛风湿、散寒的功效。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肾虚牙痛。
枝叶及根 煎汁敷患处,可舒筋骨止疼痛,治风湿麻木等症。
桂花食疗方
桂花食用历史悠久,屈原在《九歌》中就有“援北斗兮酌桂浆”之句,说明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把桂花制成佳酿了。
东汉的《礼乐》中亦有“尊桂酒,宾入乡”的叙述。唐代时,民间已出现以鲜栗子肉为主料,配以桂花等煮烧而成的桂花鲜栗羹。
宋代苏东坡称桂花酒风味不凡,在《桂酒颂》中写道:“以桂酒方授吾,酿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人间物也。”
清代《养小录》中有《餐芳谱》一章,在记载的20余种鲜花馔中就有“桂花栗子”。
如今,以桂花加工而成的食品五花八门,足令人大饱口福,还可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用于食品、饮品、化妆品的生产。
桂花刚刚开放的时候便采下,将其晒干保存起来,秋意越浓,桂花就越派得上用场。平素胃寒的人,天凉以后常喝桂花茶,是预防胃痛发作的好方法。
此外,在制作酸梅汤时,要在临出锅前加入桂花,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和保持酸梅汤的香气,而且使桂花的辛温之性平衡乌梅的酸寒收敛性质,起到反佐牵制的作用,避免阴寒凝滞的副作用。
现推荐几款桂花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