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打过的乒乓球,有没有用过硬纸板、铅笔盒和课本?

文摘   2024-08-25 11:04   上海  

这几天国乒队进入甘肃庆阳,走进社区与球迷互动,受到几万市民的围观,轰动了整座城市,甚至有很多小孩爬上树枝观看,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小时候对乒乓球的热爱。



小时候第一次打过乒乓球就上瘾了,永远忘记不了当时那种兴奋的感觉,还在心里一直不断的感叹“是谁发明了世界上如此美妙的运动”,银白色的小球,炫彩的球拍,变幻莫测的抖腕发球,猛烈的扣杀,无一不在刺激着每一个小朋友的视觉和心灵。



那时候乒乓球拍对农村孩子来说是奢侈品,一个村子也没有一副正式球拍,我见过最讲究的孩子就是家里有木匠的,自己给做一个像模像样的球拍,甚至上面还粘一层黑胶皮,其次就是光板但形状很规范是椭圆形的,再下来就是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木板带柄了。



学校的乒乓球台大都是水泥台没有网,网都是用层次不齐的废砖头垒起来的,偶尔会有富家子弟带一个网过来,绑在木杆上打完球又带走了。多年以后来到上世纪末,我上了大学最后一届世锦赛打的如火如荼,又勾起了我儿时对乒乓球的火热,那时一个北体毕业的大学体育老师说“国际上还有专门的水泥台乒乓球技术”,这对于从小打水泥台乒乓球的我,顿时觉得拉高了一个档次,一度有想挑战木台技术国乒的想法。



小时候到了学校,只要有个乒乓球,下课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霸案子,谁第一个跑到台子跟前谁有球有拍谁先打,也有一些不讲道理的小朋友去晚了还要硬插队,于是会先上演一段球台争霸赛,然后再开始打球,由于课间十分钟很短,两个人通常打六个球谁输谁下,记得当时还有一种更有趣的玩法就是两个队伍“选将”,有点像世乒赛的团体赛,先是小兵对阵两个球,最后双方将领决胜负。



那时候有些小朋友唯一的资产就是一个9分钱的雄鸡牌乒乓球,中国的乒乓球运动的火热,就像南美孩子的足球,只要有了球台和乒乓球就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没有球拍,就用书本,用硬纸板,甚至用铅笔盒和砖头都打过乒乓球,想想中国的孩子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都这么热爱乒乓球,国乒能不强吗,如果中国足球能像中国乒乓球一样,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那中国足球能不强吗?



上小学最爽的事情就是,中午交代好一个邻居小伙伴给自己带馒头带饭,放学不回家,偷偷约几个孩子,把所有课桌挪在一起,把教室门顶起来,打一中午乒乓球,那叫一个爽,唯一担心的就是下午上课之前被老师发现或被同学告密会受到严厉惩罚,有时候嘱托的邻居小伙伴忘记带馒头了,只能饿着肚子上一下午的课,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要么就是放学后被老师留下写作业或者值日,等老师走了以后,校园里空荡荡的,没有人争抢球台,就是会有几个离家近的小伙伴,吃完晚饭又回学校打球,夹在他们当中,一直能打到天黑,学校离家至少有几里地,尤其到了夏天,回家晚了,黑乎乎的路两边几乎是空无一人的麦田,中间还要路过一片坟墓地,最主要的是内心异常忐忑不安,走一路想一路回家怎么给家长交代,那种担心惧怕的心情终身难忘。


小时候的玩具很少,爸妈给我和妹妹买的第一幅乒乓球拍,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是八十年代初,有一天爸妈上街回来,老远就喊着我俩过去,诡秘地笑着从身后拿出一副崭新的球拍,让我和妹妹兴奋的手舞足蹈,一个细腰手柄的蓝色横拍,一只是红色的直拍,我们那时候把横拍叫“大刀”,谁要拿一只“大刀”去学校,那将会轰动整个校园,最主要的是当时都是直拍打法,偶尔有横拍打球的将会被视为对对手的藐视,所以很少有横拍打法的,即使拿了一个“大刀”,也只能横拍直握。


这么多年了,我每次碰到乒乓球店,还会不经意的望一望,找找那种细腰手柄的球拍,好像再也没有看到过儿时的记忆很痛苦也很美好,痛苦那个物质匮乏又受父母管教的年代,但又怀念那个充满好奇和乐趣的少年时代。


----敬请关注:芳群冠品----

微信公众号:qywangjiamudan

牡丹,天香国色||芍药,爱情之花

专注乡村花园式田园生活

芳群冠品
专注风景、园林、花园和西北民俗文化,乡村民宿及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上海及各大城市文化生活,对足球、世界旅游、音乐、政治、经济也有不同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