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麦琳被全网声讨,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了。麦琳之所以成为一个社会现象,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观察她、讨论她时,都不自觉地投射了自己的情感。
麦琳最核心的两个心理建构是: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恶性自恋和自我无价值感。这两点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难以填补的黑洞。
因为她感到自己无价值,因此不断从外界汲取情感,但这些情感似乎总是瞬间消失,无法真正满足她。为了避免被内心的黑洞吞噬,她选择将痛苦向外投射,通过控制和攻击最亲近的人来寻求平衡。
在一家之主日那天中,麦琳展现出了极度的任性和自私,这显示出她其实并不爱李行亮,甚至对他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她要求李行亮哄她的方式,更像是一场服从性测试,她一遍遍拒绝他的道歉,推开他的好意,只为了看他能坚持多久。
当她不高兴时,即使说出荒谬的言论,也要求对方附和,真相和对方的感受变得毫不重要,只要能让她开心就行。
在“熏鸡事件”中,她对葛夕的背叛和对大家消费的报复,更是凸显了她只关心自己的心态。这就是恶性自恋的典型表现。
与健康的自恋相比,恶性自恋是一种病态。恶性自恋的人,在生命早期往往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他们的心理结构固着在了婴儿期的一元关系中,认为世界应该围着自己转。
麦琳与李行亮的关系中,只有“我”,没有“我和你”。她期望对方能对待母亲一样理解她、满足她,却从未真正关心过李行亮的精神世界。她对李行亮喜欢的音乐风格毫不在意,对他的痛苦和挣扎视而不见,甚至懒得与他交流。这种表现,正是恶性自恋者缺乏爱的能力的体现。她不是不想爱,而是不会爱,因为她的生命从未被爱真正照见过。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麦琳不爱李行亮,为何会拒绝富二代,偏偏嫁给穷小子李行亮?
这涉及她另一个底层心理结构——自我无价值感。一个没有自我价值感的人,对别人的付出和照顾,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非真正关心对方。
她的付出带着深深的要求:你要认可我的价值,感谢我的付出,并按照我期望的方式生活。
麦琳像母亲一样全方位插手李行亮的生活和工作,试图将他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她只要求李行亮做一个接受她付出和照顾的工具人,并不断对她表示认可和感谢。至于李行亮自己的需求和愿望,麦琳并不关心。
麦琳年轻时曾有富二代追求,但她选择了李行亮。这并非出于真正的爱情,而是因为她内心深处渴望通过付出和牺牲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她自己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不知道如何对自己好,也不习惯享受别人的好。只有通过找一个穷小子李行亮,陪他吃苦、为他付出、生儿育女,她才能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有价值的。这样的麦琳,既可恶又可怜,她需要的是真正的理解和关爱,而非简单的指责和批判。
早年他们两人之所以过得很幸福,非常和谐。是因为那个时候,麦琳默默付出,李行亮深深依赖着麦琳,对麦琳的付出充满感激。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两人相依为命,这种关系对麦琳来说是巨大的滋养。她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很有价值。
她每付出一点,每牺牲一点,都在构建自己内在的价值大厦。然而,麦琳却不会让自己幸福快乐,因为她潜意识里不允许自己这样做。
她过分节俭,没必要吃苦却硬要吃苦,因为吃苦、付出、牺牲才能让她有价值感。因此,你会发现,无论李行亮如何付出和讨好,都永远无法真正走进她的心里。
麦琳总是要把那个心理壁垒越筑越高,从来都不能真正满意。她意识里口口声声要求别人对她好,但潜意识里却不想让别人对她太好。她要永远占据付出者的角色,把别人定格在欠债者的角色上。只有这样,她才能通过持续的委屈和对方的持续内疚,来保住自己自我价值的筹码,不让它们流失。
你看麦琳说的她的雷点是什么?她那个不能触碰的逆鳞是什么?就是“地球离了谁都转,这个家少了你也能过”。如果是这样,她价值感的大厦就会彻底崩塌。
一个不会让自己幸福快乐的人,也不能让周围亲近的人幸福快乐。在我们的长辈中,你是不是也见过很多这样的女性?她们一直沉浸在眼泪里,持续抱怨自己的婚姻有多痛苦,自己的老公有多差。她们可能有钱却不花,没苦硬吃。
但如果你想帮助她离开这段婚姻,她却死活不肯。因为痛苦、委屈、付出是她们熟悉的,是她们安全感的来源,是她们价值感的支撑。
离开了这些,她们就找不到自己了。她们压根就不知道,一个女性可以靠自己独立地把自己的价值支撑起来,无关乎男人是什么样子。
如果谁想拯救她,比如她的子女,就会很惨,会被她当做情绪血包,一起困在那个痛苦里,然后悲剧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上演,持续地轮回。这就是这类女性身上的复杂性——可怜背后又有可恨,可恨背后又很可怜,悲剧的命运。
确确实实,一个不幸福的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换做我们任何一个人,如果有这样的成长经历,在父权制的婚姻中长期被消磨,我们真的都未必能比麦琳做得好多少。你可能会说,人可以改变,可以成长。
但是改变和成长也需要资源,也需要能力。可能不幸的是,在他的原生家庭和现在的家庭中,他都没有得到这样的资源,也没有长出这样的能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等的,那你说李行亮就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吗?也不是。他是挺可怜的,但他并不无辜。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他实实在在地享受了父权制婚姻带给他的好处。麦琳把自己当做燃料,献祭给了这个家庭,助推他飞得更高,发展得更好。
但是他对妻子呢?除了赚钱养家之外,他给予的帮助是很少的。他并没有帮助妻子获得我们前面说的那些成长和保护。
这种钝感和无法共情,造成了他每每只能在事实和逻辑层面工作,无法深刻地理解麦琳,更无法深刻地共情麦琳。不要说帮助她了,反而加剧了麦琳的不满和匮乏,让他们的关系像鬼打墙一样恶性循环。
另外一方面,李行亮其实是很自私的。他就是想要妻子的照顾,想找个妈又不想被控制。在画像那个环节,他说在他的世界中,他希望自己占到50%,孩子占30%,麦琳只能占到20%。
所以他对麦琳的期待一直都是那个照顾自己、照顾家庭的角色。这是他作为男人非常自私的一面。你说他有多爱麦琳这个人本身吗?
我觉得更像是他爱作为妻子这个角色的麦琳。所以他对麦琳真正的成长、真正的做自己,只给出了20%的空间。
李行亮是父权制婚姻的受益者,但命运所有的馈赠早在背后标注了价码。那个一直为家庭默默奉献的妻子,早晚会变成阁楼上的疯女人。所以说,李行亮并不无辜。他现在承受的所有痛苦,都是他在这段婚姻里得到的好处所要付出的代价。
那么麦琳要怎么样自我疗愈和成长呢?
她其实是需要被从一个小婴儿的状态重新养育一遍的。需要不断地、精准地共情她、理解她,魂穿到她的内部世界去感受她的情绪,并给予她合适的情绪回应和很多很多的认可、鼓励和情绪价值。
总之,就是要把她内在缺失的自我一点一点地养大。比较悲观的是,自恋的人是很难主动去寻找心理咨询师帮助的,因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也更倾向于去指责伴侣。唯一有希望的就是当他们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与父母产生剧烈的冲突,孩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比如厌学、躺平甚至自杀的倾向时,他们才能够开始一些非母性的反思和改变。
毕竟,父母可以换,但孩子的血缘是换不了的。我希望麦琳的孩子不用经历这些。这对夫妇最终会不会离婚,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我们给予尊重和祝福。
作为吃瓜群众,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自己的人生功课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