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办的非比寻肠-第四届SDC2病例大赛南区决赛在广州成功举办。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莉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沙卫红教授为大会致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华教授做总结发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李爱民教授作专题报告,湛江南油医院体检中心主任杨飏作项目案例分享。
广东省人民医院徐丽姝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雷小妹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安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赵莉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朱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刘运泳教授等专家出席大会。
近年来,我国整体癌症防治能力在不断提升,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更是多次在大规模一般风险人群筛查中展现出优异性能。非比寻肠-病例大赛的举办,将有助于推动粪便DNA肠癌检测技术在更大范围的应用,从而优化肠癌检测路径,减轻我国社会的医疗负担。
刘莉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消化科和健康管理中心一起进行跨学科的肠癌筛查研讨,非常有学术意义。大肠癌发病率越来越高,筛查对于早诊早治提高生存率非常重要,而在大规模肿瘤筛查中,要达到好的效果,“政府统筹,专家指导,数据支撑,全民参与”十六字方针很关键。
广东省人民医院 沙卫红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洪华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康安教授
杨飏主任分享了主题为“能源行业体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实践”的项目案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雷小妹教授
在“一般风险人群肠癌筛查策略”的主题讨论中,雷小妹教授提出,现在肠癌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最近她有一个36岁的患者,没有家族史也没有明显症状,查出来肠癌并且已经肝转移了。刘运泳教授则指出,粪便基因检测对一般风险人群有两个重要作用,一个是预警作用,一个提高肠镜的依从性。
在病例大赛环节,参赛的医师详细讲解了各自实践中所遇到的典型病例,赵莉教授、朱艳教授等专家对此一一进行了点评并提出宝贵意见。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芳医生在比赛中分享了一个无症状的典型病例,这位64岁的患者,2019年单位体检便潜血检测阳性,因为没有明显症状且自身有痔疮出血情况,未予以重视。2021年单位体检再次便潜血检测结果阴性,且肿瘤标志物三项检测也是阴性,因而放弃了进一步检查。2022年体检进行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得出阳性结果后,接受了肠镜检查,在乙状结肠发现了中分化腺癌。
刘医生认为,SDC2基因甲基化是结直肠癌早期筛查较为理想的标志物,辅助诊断价值较高,通过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进行初筛,再联合高质量肠镜检查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首选策略。
在比赛中,参赛选手各展风采激烈角逐,最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芳荣获一等奖;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吴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谭娜娜荣获二等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吴智慧、揭阳市人民医院林盛东荣获三等奖。
接下来,非比寻肠-第四届SDC2病例大赛其他区域决赛将陆续举办,推动粪便DNA肠癌检测技术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应用,让更多人远离肠癌风险,安心千万家庭。
数据来源:
[1]《2020中国消化内镜技术普查》
[2] 全国多中心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及医生认知现况调查研究患者调查中期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