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家国】丁美凤:精心烹调老上海的“新味道”

文摘   2024-06-20 16:24   上海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人物简介

丁美凤,女,1957年1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空军政治学院。上海市泰晤士西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上海市杨浦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第十、十三届杨浦区政协委员。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内贸部劳动模范、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党员、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入选杨浦区第六批拔尖人才(经营管理类)。


丁美凤近照


改革开放期间,上海商业吹响了转型的号角。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变幻,作为长丰饮食店店长的丁美凤,作出了人生中极具转折性的一个选择。

让饭店员工有“饭”吃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上海的餐饮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传统饮食店经营亏损,职工收入每况愈下,长丰饮食店同样岌岌可危。“是坐以待毙还是主动出击?我们都很明白,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当时年仅30岁的店长丁美凤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了决定:“还是要变,以变来应万变!”


但是如何“变”呢?上海开埠以后,西餐文化随之传入,吃西餐成了一种时尚。当时上海红房子西餐厅开得红红火火,受此启发,将这个小吃店改造成西餐厅的念头在丁美凤脑海中萌芽。怀揣这个想法,丁美凤开始在杨浦区进行调研。跑遍整个杨浦,丁美凤发现全区的西餐业还处于一片空白。于是她前往商业局咨询,得到的回复却是“居民区做西餐业是不可能成功的”,又找了许多专家学者求教,得出的结论也是“做西餐必输无疑”。但是,打拼餐饮业的经历让她练就出敏锐的商业眼光,再加上当时血气方刚,带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意,丁美凤最终还是决定相信自己:做西餐!


“要让三十多名员工‘有饭吃’,将小吃店改造成西餐厅势在必行。”拿定主意之后,丁美凤开始寻找西餐厨师。她一个又一个地去上门拜访,基本上每天都是一早就出门,直到深夜才回家,通过“滚雪球”的方法,终于找到了当时赫赫有名但已退休的西餐厨师徐震东。一开始,徐震东并没有答应担任大厨,丁美凤千方百计寻找各方关系反复劝说,徐震东终于被这个年轻姑娘的执着韧劲所打动,答应重新出山。

杨浦也有了西餐社

“英国伦敦可以有泰晤士河,上海杨浦同样可以有泰晤士西餐社。”1987年,在丁美凤的带领下,泰晤士西餐社成立了。历经三十多年的风雨,如今的泰晤士西餐社依旧保留着20世纪80年代的装修风貌,复古的色调、典雅的墙纸和泛旧的石英钟,将来客带回浪漫而富有韵味的老上海,吸引了许多老年人和年轻人来这里打卡怀旧。


泰晤士西餐社位于控江路的林荫道深处,自1987年开始,一直坚守在这个不起眼的老居民区,三十多年来主要做熟客和老街坊生意。它始终保留着海派西餐最纯正的味道,承载着许多80后的儿时记忆,也见证着丁美凤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她温和地笑着说:“几十年了,对这里太有感情了,只要走到这条路上,闻到淡淡的手磨咖啡的清香,我们一起开创西餐社的情景就会浮现在眼前。”


印象中,最为艰难的还是刚开业的那段时期。她回忆说:“我们一连亏损了三个月,到了六个月的时候,舆论更加汹涌,有些人嘲讽地把泰晤士形容为‘太误事’‘瘫掉的泰晤士’。大家的压力可想而知,我是彻夜难眠。”艰难时刻,员工中没有一人选择离开。到了2002年,泰晤士西餐社转制为民营企业,68名员工没有一人下岗,一起携手走到了今天。丁美凤感叹道:“因为当初转开西餐社,就是想让员工都过上好日子,现在也是一样。”


遥想当年,广大顾客乃至社会各界曾纷纷向泰晤士西餐社施以援手,泰晤士西餐社则不忘感恩,始终以亲民的价格、精心的制作、优质的服务回馈顾客和社会。特色产品焗蜗牛曾获得上海西餐比赛大奖,开业后的那段时间,焗蜗牛卖5元一只,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价格只涨到9元。泰晤士西餐社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安置残障人士就业。一开始连鞋带都不会系的几个残障人士,在大家的关心指导下,逐渐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现在已经能为外卖餐点熟练地打包了。


泰晤士西餐社外景

老上海的“新味道”

在一片居民区中,“泰晤士西餐社”的招牌引人注目,很难想象它的前身是一家经营日渐惨淡的国营小吃店。从“长丰饮食店”到“泰晤士西餐社”,它一直随着时代洪流大步向前,情怀仍在,创新不断。丁美凤满怀深情地说:“这家店激发和孕育了我的工匠精神,我希望能够将它办成一家百年老店,创造出纯正的海派西餐的味道。”她深知,开店容易守店难,创新是泰晤士西餐社的生命。习惯了本帮口味的顾客们并不能直接接受西餐,因此,西餐社一直坚持做本土化西餐。1995年丁美凤前往美国餐饮业考察后,发现美国的中餐全部是经过改良的,她认为上海的西餐同样可以改良。例如,传统的法式焗蜗牛很油腻,不符合上海人口味,西餐社对此进行改造,做成红烩蜗牛,口味更清新,肉质更嫩滑。而本来作为牛排配菜的紫甘蓝,改用泡菜的方式制作后,酸酸甜甜,别有一番风味。“有很多客人特意跑来吃紫甘蓝,后来我们就索性把它从配菜变成了一道能单点的主菜。”丁美凤说


西餐社每年要淘汰菜单上30%的滞销菜品,开发30%的新菜式;每隔几个月,就要推出新的菜品、西点、饮品;内部的布局、装饰每隔一两年就要更新,在保有传统韵味的同时,增添别样的趣味和新鲜感。除了老顾客以外,西餐社还吸引了不少年轻白领、回国留学生和外籍人士光顾,他们大都会成为回头客。在外卖盛行的当下,泰晤士西餐社的西点同样可以通过外卖购得。在坚持手工制作的基础上,西餐社着力改革餐点包装,美化产品形象


如今,上海的西餐厅星罗棋布,更迭速度之快令人有恍如隔世之感。在时代的变迁中,丁美凤带领泰晤士西餐社全体员工摸爬滚打坚持至今,难能可贵。他们在传承与创新的并进中,成功地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老上海的“新味道”


来源:杨浦统战



长按左边二维码扫描
关注杨浦总商会

获得更多商会信息

杨浦总商会
由上海市杨浦区工商业联合会主办,宣传商会工作,服务会员企业,凝聚非公经济人士,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