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经验】坚定信心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文摘   2024-10-25 17:03   云南  

点击上方“昆明改革”,关注我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昆明的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来审视和谋划,对标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昆明“当好排头兵”要求,全力推进“六个春城”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关键是要立足昆明实际,找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前进。



在深化改革中推动转型升级


李彦龙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为了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进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昆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激发活力,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在回顾成绩时提出了五个“着力”,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的治理和效益不断提升”,接下来就是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推动昆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昆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滚石上山、爬坡过坎这个关键阶段;推动发展转型升级,必须不断完善有利于推动昆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上下功夫,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更好弥补市场失灵,更好畅通经济循环,更大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着力营造更加宜商宜业的市场环境,用制度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市场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进而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力强化社会主义市场意识,学会并善于运用市场的思维、力量、机制、办法来解决经济高质量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主体,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不懈优化市场环境,以政府高质量的治理和服务,吸引和汇聚更多优质经营主体,既能留得住、引得来,又能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切实让昆明的经营主体多起来、大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创新是改革的生命,是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推动发展转型升级,必须进一步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坚持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在加快“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着力发挥好昆明的资源优势,将昆明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绿色能源、高原特色农业等资源优势,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以资源换产业、以资源换市场、以资源换技术,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着力发挥好昆明的科研优势,将昆明创新资源、科研创新成果运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加快形成独具昆明特色的产业集群;着力改造提升昆明传统产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创新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对昆明冶金、烟草、石化等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升级,使这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着力发展昆明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补链、延链、强链,加快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加快打造独具昆明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前瞻性谋划和布局昆明未来产业,围绕昆明特色优质资源,发挥昆明独特优势,利用昆明低空经济、生命科学、新型储能、智慧交通等有利条件,加快发展昆明未来产业。   


(作者为博士、副教授,本报特约评论员)




在深化改革中增进民生福祉


朱静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之一。民之所望、所需、所盼,就是改革所向,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化呈现。为此,必须在深化改革中增进民生福祉,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完善民生领域的体制机制,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在深化改革中增进民生福祉,要坚持人民至上,不单是实实在在地造福人民、办好民生实事、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更是要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根植人民,让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和革命首创精神得到充分发挥,以人民的力量来阐释改革的意义,以人民的幸福来注脚时代的华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为此,必须持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只有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做到“改革依靠人民”。


在深化改革中增进民生福祉,要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人民群众当前“急难愁盼”的问题为工作的核心要点,以此保障改革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也真正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之所以能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从胜利走向胜利,正是因为坚持“问题倒逼”,坚持在解决问题中看清历史脉搏、把握改革规律、推动时代发展。当前,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正是在深化改革中增进民生福祉的突破口,不论是一个小区的老旧设施改造、一条河道的污染治理,还是如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要知道,问题没有大小之别,只有干出来的实绩才能说明一切。与此同时,还必须保持对问题的警觉,“防患于未然”,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清除问题死角。


在深化改革中促进民生福祉,要坚持系统观念,不仅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深化改革系统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将民生领域方方面面的制度建设纳入全盘考量,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任何制度的建设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本身所涉及的领域覆盖面极广,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制度、补齐民生短板的长期性,确保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就业体系、教育体系、养老体系等领域都充分谋划好、落实好。当然,必须要构建起群众的反馈体系,将其作为民生制度体系建设中的一部分,让群众能及时、方便地反映民生领域相关情况,同时也让改革举措更符合实际,回应人民关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在深化改革中增进民生福祉,就必须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


人民的诉求是时代的呼声,人民的期待是党和国家行动的号角,人民的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为广大人民谋福祉。在深化改革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作者为博士、云南财经大学副教授,本报特约评论员)




在深化改革中抓好生态保护


卢志华


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建设美丽中国是“七个聚焦”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全国大多数城市相比较,昆明具备非常显著的生态优势。同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抓好生态保护,又会更加聚焦、有力拓展、全面放大昆明的明显优势。在深化改革中抓好生态保护,既要主动作为、善于突破,又要走在前列、做到极致,努力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昆明样本。


按照《决定》的要求,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主要是在基础体制、治理体系、发展机制这三个方面着力。根据昆明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在深化改革中抓好生态保护,主要是从问题整改、滇池治理、生态产业、公园城市这四个方面发力。因此,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建设美丽中国昆明实践,就需要构建起“3+4”的政策体系,有效形成昆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矩阵。这个改革矩阵既对标着中央的总体要求,又紧扣了昆明的实际情况,并且能够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有机统合起来,在生态优势和深化改革的双向叠加中产生出指数级的增长效应。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门户城市、省会城市、开放城市,昆明的发展需求强烈。基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生态产业应该占有主体性地位。特别是根据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要求,就应该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以产业生态化的重要典型——新能源汽车为例,在可见的时间内,它很有可能会全方位地领军国内的汽车市场。因此,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形态中,实行产业生态化势在必行,这也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昆明需要重点布局产业生态化。而推进产业生态化的第一步就是生成绿色生产力,经过绿色生产力这个“中介”,持续地创造出“向绿而行”的新质生产力。


《决定》进一步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中国式现代化一个更高层次上的要求。对于昆明来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仅仅是一个绿色赋能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已经从生态比较优势上框定了昆明未来发展的整体图景。在这种有利形势下,昆明应该牢固树立起“大生态”理念,从而使“昆明生态文明建设优势”这个“供给侧”,能够成功地对接上“国家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个“需求侧”。这也就说明,以充分运用生态优势为重要切入点,在全面绿色转型中谋求自身发展的新型定位、更高段位、整体方位,这是高质量发展中的一步大棋、高水平建设上的一招好棋。当然,如何有效生成“供给侧”对于“需求侧”的强烈吸附效应,是走好这步棋的关键。这就需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努力地形成昆明的经济改革思路、昆明的社会发展方案、昆明的生态保护策略。总之,在全面绿色转型的背景下,这是一个由生态逻辑转化为发展逻辑的过程。


(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本报特约评论员)




在深化改革中扩大对外开放


溪 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国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通过扩大开放,中国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主动拥抱国际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转型注入强劲动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唯有在深化改革中扩大对外开放,才能有效应对接踵而至的风险挑战,确保经济社会持续繁荣发展。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昆明市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就昆明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为昆明在深化改革中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昆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借助中老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昆明逐步构建“枢纽+集聚区+中心+通道”的现代物流空间布局体系,加速形成内畅外联的开放枢纽。2023年,随着“中欧、沪滇、湘滇、云贵+澜湄线”国际班列的正式开行,中老铁路全年运输货物1781.7万吨、增长42.8%,发送旅客1659.8万人次、增长101.3%,铁路口岸通关时间由运营初期的40小时压缩至5小时,磨憨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货值分别增长41.6%、11%。截至2024年9月,磨憨边检站共计查验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1260余列次,保障来自101个国家和地区的28.2万余名出入境旅客顺畅通关。其中,验放外国籍旅客4.4万余人次,占比约16%。


通过构建系统集成的开放平台,畅通渠道,不断擦亮“投资昆明”的金字招牌。借助地处东盟“10+1”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三圈”交汇点的地缘优势,昆明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三大经济”,依托南博会、旅交会、云台会等平台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促进口岸与产业、贸易互动融合。2024年1-6月,昆明市进出口总额达674.07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出口230.46亿元,增长21.6%,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73.1个百分点;进口443.62亿元,增长5.2%,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21.7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活动亮点纷呈,进一步撬动昆明建设功能完备的开放支点。以金融开放为例,数据显示,目前在昆的外资金融机构已达13家,逐步形成多元化、宽领域、相对健全的金融组织体系。此外,昆明市23家银行的300余家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市场主体达1500余家。与60多个国家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21个;泰铢、越南盾、老挝基普、缅币4个币种已在区域银行柜台挂牌交易,实现周边国家全覆盖。


着眼命运与共的美好未来,锚定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昆明必将切实找准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加快打造内畅外联的开放枢纽、构建系统集成的开放平台、建设功能完善的开放支点,在深化改革中扩大对外开放,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博士、主任编辑,本报特约评论员)




在深化改革中加强党的建设


雅 阅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深化改革中加强党的建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和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才能激发改革动力,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在改革中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以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事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方向,以及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方向。


加强党的建设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通过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可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证。通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可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确保改革各项任务能够顺利推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此,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动全党上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织密建强组织体系、健全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党的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落实落地的坚强堡垒。四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五是加强纪律建设,改进党员管理机制、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机制、健全正风肃纪常态化机制,持续放大标本兼治的综合效能,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并提出了“七个聚焦”的重大举措。其中,“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是重要内容之一,要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需要看到,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


二审:杨荣、徐广伟

一审:徐剑、吕文康

编辑:陈可欣

来源:昆明日报





昆明改革
及时发布和解读中央和省、市委改革政策文件,跟踪报道昆明改革动态,搭建网民互动交流平台,是一个全面展示昆明改革工作、传播改革正能量的平台载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