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银发力量”,让余热更“火热”

文化   2025-02-03 09:36   北京  

“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2003年,一批老专家、老教授在全国老龄委组织下来到欠发达地区发挥余热,拉开“银龄行动”序幕。此后,“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规模不断扩大,已累计700余万人次。银龄志愿者用行动书写老有所为、余热生辉的故事,洋溢着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值得点赞。
贡献“银发力量”弘扬的是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光荣传统。古往今来,老年人如同泰山顶上的不老松,虽然历经风霜雨雪,但“落日心犹壮”,大都在人生的暮年写下了自己的辉煌。商末周初的姜子牙72岁出山辅佐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春秋时期被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换回来的百里奚,在年逾古稀时被拜相;元代画家黄公望晚年创作的《富春山居图》,把中国古代山水画推到了巅峰;晚清民族英雄冯子材中法战争期间担任广西关外军事帮办,夺取镇南关大捷时已年近七旬。生逢盛世的当代老年人,贡献“银发力量”,赓续的就是这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赤子血脉,彰显的就是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我情怀。
贡献“银发力量”体现的是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需要全国上下团结奋斗。老年人往往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扎实的知识积累,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年人在乐享晚年的同时如果还有余力继续发挥专长、回报社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希望的田野上摸爬滚打,投身乡村全面振兴;躬耕三尺讲坛,教书育人、播撒智慧;站上表演舞台,为建设文化强国引吭高歌……在我们身边,活跃着无数乐于发挥余热的老年人。正如一些老年人常说的“年龄不分大小,贡献不论多少,与其坐待其成,不如起而奋斗,哪怕是只能搬一块砖或只能添一片瓦,也不能少我们‘银发’。”贡献“银发力量”秉持的就是这种思想操守,诠释的就是这种责任担当。
贡献“银发力量”展示的是一种“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奉献精神。老年人贡献“银发力量”,放下的是小家,服务的是大家;忘却的是个人,关心的是他人,其动力源泉就是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云南省保山地委原书记杨善洲,1988年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度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入住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硬是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并且将其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毛致用,2003年离开领导岗位后,便一头扎进湖南岳阳县西冲村。他白天修桥铺路、养鸡喂鸭,晚上走村串户、嘘寒问暖,“心中始终保持着与土地、与农民那份天然的亲切与关切”。毛致用、杨善洲是千千万万贡献“银发力量”的代表和缩影。在他们身上展示的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博大胸怀,闪烁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灿烂光芒。

岁月映初心,余热更火热。持续完善政策举措,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动“银发力量”增能助跑、发光发热,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汇聚更大力量。

来源:新湘评论

:马怀宇


中国老年杂志社
《中国老年》杂志立志做专属老年人群的公众平台,我们将每周为您推荐与您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资讯,养老养生、养心养志无所不包;伙伴信息、精彩活法有需必送;家事国事,政策大事,无一遗漏! 权威!全面!准确!新鲜!好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