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贯穿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多领域,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发展银发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这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未来,应积极培育养老消费增长点,坚持品牌化发展、高标准领航,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服务不断涌现,让老年人在共享发展成果中安享幸福晚年,充分释放银发经济消费潜力。
以新业态强化经济增长动能。要依托地方产业优势和潜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雄厚的高精尖企业,聚焦增长点和薄弱点,有针对性地研发满足不同场景需求的老年用品,将经济产品和服务拓展到康复辅助器具、康养旅游、养老金融、智能照护等诸多新领域,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专业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水平,为老年群体提供高质量消费体验,充分释放其消费潜力。加强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打破区域限制,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带和产业区,更好发挥规模效应,提升产业竞争力,让银发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要培育发展银发经济大市场,将增进老年人福祉、扩大内需消费与发掘经济新动能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
以新服务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聚焦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政府部门应扶持培育一批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养老服务经营主体,将养老服务从传统的基本照护拓展为“为老、适老、享老”的多元发展格局。同时鼓励企业以创新驱动银发经济发展,落实健康、智慧康养等理念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借助“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全面提升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服务水平,推动医护型养老机构服务向基层延伸,全面提升各类养老方式的医疗保障能力。利用科技赋能完善智能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等新领域发展,推进养老机器人等新型智能养老辅助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模式,优化老年群体消费体验。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通过多元化养老照顾、老年助餐等形式,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完善基层养老互助组织,发展邻里互助、结对帮扶等志愿服务模式,激发城乡居民参与养老服务的内生动力,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让老年人不仅能“老有所养”,还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来源:吉林日报
编校:马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