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我们的春节·走,拜年去!

文化   2025-01-30 08:29   河北  

拜年
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
是人们辞旧迎新
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礼仪形式

1962年春节期间,在沈阳一养老院里,孩子们来给老人们拜年。
1999年正月初一,在山东某地农村,孩子们给家中老人拜年。
人们穿新衣
向长辈、亲友及邻里拜年
共同祈盼新春愉快、国泰民安

在内蒙古,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女主人招待来拜年的客人。
2002年,北京市西城区一小女孩拜年。
2008年2月8日,贵阳花溪区高坡乡一名村民背着大糍粑走亲戚。
2010年2月14日,在河南新蔡县佛阁寺镇大展庄,到邻居家拜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拜年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电话拜年、短信拜年
鲜花拜年、视频拜年
……

1997年正月初一,在西藏拉萨打电话拜年。
1999年2月13日,上海市民通过可视电话与远在香港的亲人互致节日问候。
2003年春节,乌鲁木齐一名女孩正在给朋友选择电子贺卡。
2005年2月10日,云南省泸西县一位老人用手机与远方的儿子通话。
2006年1月28日,浙江上虞一位市民正与异地亲朋好友“面对面”拜年。
2005年2月11日,两位姑娘在安徽淮北一家鲜花店门口选购花篮准备拜年。
2009年1月26日,银川市民在一家花店选购鲜花准备拜年。
变化的是形式
不变的是传承
无论拜年形式怎么变化
发自人们内心的祝福是永远不变的
人们能够从拜年中真切地体验到
亲情、友情和乡情

1997年2月3日,在河南郏县西安良村的一户农家小院内通过演出拜年。
2018年2月16日,在江苏扬州何园景区小朋友一起拜年。
2024年2月11日,在云南省腾冲市西源街道观音塘社区一户居民家中,回娘家的聂女士给90高龄的母亲梳头。
走!

拜年去!

谁家的媳妇

她走呀走得忙呀
原来她要回娘家
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
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擦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
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
……


大年初二这一天
按照传统习俗
女儿“回娘家”的日子
也是女婿跟随拜年的“法定日”
所以这一天又称为“归宁”
“姑爷节”或“迎婿日”

这一天
姑爷们穿戴一新、精神抖擞
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一大早就陪同媳妇儿、孩子
回家看望岳父岳母
那场面就如民谚描述的那般
“正月初二路上看,尽是小生和花旦”


在忙忙碌碌一整年后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团聚一堂
唠唠家常、叙叙旧
感受着亲情的温暖
体会着简单、纯粹的幸福

除了回娘家
大年初二的习俗还有哪些?


吃“开年饭”

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
被称为“开年饭”
一桌好菜好饭
皆有吉祥之意

鸡寓意“大吉大利”
炒饭取意“大显身手
生菜取意“生财”
葱表示“聪明”
芹取意“勤劳刻苦”


吃面条


“初一饺子初二面”

北方人讲究在初二这天

做碗打卤面或者炸酱面

面条取意是“条条顺”

寓意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一席好菜
一碗面
柴米油盐中
是人们对生活的点滴记录
也是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祭财神

北方的很多地区
无论是商贸店铺
还是普通家庭
在这一天都要
举行祭财神活动

按照传统
祭品要用“五大供”
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
祈望新的一年财运满满
即便不能大富大贵
也能小满即安!

来源:新华社

:马怀宇



中国老年杂志社
《中国老年》杂志立志做专属老年人群的公众平台,我们将每周为您推荐与您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资讯,养老养生、养心养志无所不包;伙伴信息、精彩活法有需必送;家事国事,政策大事,无一遗漏! 权威!全面!准确!新鲜!好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