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版的《光明日报》04版教科文新闻,以《内蒙古呼和浩特:科技“突围” 创新有力》为题,报道了呼和浩特市采用“专家团队+领军企业+产业园区”的合作模式,实现从国家、自治区、市三个层面协同发力,为科技“突围”工程注入了强劲的创新活力。
近日,记者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与高性能光栅产业化”项目建设场地,发现挖掘机、工程车来回穿梭,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与高性能光栅产业化项目
“此项目实现了落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并被纳入2024年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点位,总投资约12.5亿元。建成后,该项目将进一步填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在国家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以及精密光栅制造产业领域的空白。”和林格尔新区产业发展公司董事长赵志强介绍。
“我们以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培育领军企业以及提升科技园区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说。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采用“专家团队+领军企业+产业园区”的合作模式,实现从国家、自治区、市三个层面协同发力,共同推进科技“突围”工程——依托张涌院士与李喜和教授团队,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承接“高产牛新品种培育”国家科技项目;“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建设与高性能光栅产业化”“中国特色乳深加工技术开发及其在新品类中的应用示范”“乳酸菌资源挖掘和全产业链应用技术深度开发利用及其产业化”三个点位项目纳入内蒙古自治区“突围”工程;呼和浩特市启动15项市级“突围”项目,涵盖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前不久举办的敕勒川国际乳业创新大会发布了10项达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涵盖牧草种植、种牛培育、疾病预防、乳品全链条污染物风险筛查、乳品深加工、减碳环保包装研发等各个方面,实现乳品行业的全产业链创新。
“乳业‘突围’项目将加快构建‘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结合中国饮食习惯的特色奶酪和蛋白制品’精深加工体系,打造中国特色乳深加工产业链,实现关键原料国产化,创制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特色奶酪和牛奶主食加工技术与装备,解决原奶过剩问题,推动中国乳业和传统主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培育乳业新赛道,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乳业新质生产力。预期可转化300亿元深加工原料,多创造200亿元的利润。”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何剑介绍。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
走进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就像来到一个微缩的生态治理试验场——一片沙地经过种植固沙植物,披上了绿装。形色各异的种子、幼苗一一陈列,展示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治理方式。这一创新中心由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大学等多所高校、院所及企业共同创建。
“我们科研团队已攻克草种遗传技术的关键难题,成功建立了苜蓿、羊草、冰草、野大麦、披碱草、红豆草等内蒙古优势牧草和乡土草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我们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紫花苜蓿60K液相基因芯片,并创立了国内首个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副总经理苑峰介绍。
丨来源:青橙融媒综合自光明日报(图片来源于资料图)
丨校读:王文艳
丨责编:魏颖
丨审核:舒雨
丨终审:张航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青橙融媒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