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和多尔衮那么多年,为何没有子嗣?是因为多尔衮?

文摘   2024-12-16 17:01   北京  

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点击右上角...符号然后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孝庄太后和多尔衮,这对清朝早期的“帝后组合”堪称历史谜团。他们并肩辅佐清初政局,但奇怪的是,两人虽长期关系密切,却未曾留下子嗣。这究竟是意外,还是另有隐情?

有人说是因为多尔衮一生战功卓著,却身体欠佳,也有人猜测是孝庄刻意保持距离,避免为皇家带来不必要的纷争。真相真的如此简单吗?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孝庄太后和多尔衮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的关系又承载了怎样的皇室权谋?答案或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权力的漩涡

多尔衮,这个满族皇室中的传奇人物,自幼聪颖过人。8岁时,他就已经和兄长皇太极一起参与国政。14岁,他被封为贝勒。17岁,他随皇太极征战沙场,建立了赫赫战功。24岁那年,他更是攻下蒙古,拿到了象征帝王之权的传国玉玺。

据说,满清太祖努尔哈赤生前就有意立多尔衮为太子。但皇太极却勾结其他贝勒,逼死了多尔衮的生母,巧妙上位。一时间,两兄弟的关系剑拔弩张。

虽然多尔衮不敌兄长的权谋,但他毕竟是努尔哈赤的爱子。皇太极为了笼络这个弟弟,不仅让他娶了自己的女儿,还许以重兵在握、征伐四方的特权。就这样,多尔衮在朝中的势力日渐坐大,甚至到了皇太极也不得不忌惮三分的地步。

孝庄的抉择

而孝庄,在这兄弟阋墙的夹缝中,也着实煎熬。这位出身名门的女子,14岁便嫁入皇家,册封为侧福晋。只是在皇太极的众多妃嫔中,她的地位并不显赫,一直排到第五位。直到生下皇长子福临,她才被晋为"令妃"。

尽管身份有所提升,但孝庄在后宫中的日子依旧不易。她不像海兰珠那般深得皇太极宠爱,却要时刻提防妃嫔们的明枪暗箭。

宫闱险恶,她看得真切。有一次皇太极赐她一副玉镯,孝庄生怕是有人暗中使诈,竟当着皇太极的面把玉镯摔得粉碎,以证清白。而在这福临诞生前,有一件事更让孝庄对未来的命运充满了隐忧。

相传,孝庄出嫁前曾请教一位高僧。高僧略一沉吟,便言道:"我看你将来,必是贵不可言。此生注定要嫁给一国之君,母仪天下啊。"彼时,孝庄对这预言将信将疑。直到嫁给皇太极,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竟是注定要成为一代太后的人。

可是,万万没想到皇太极英年早逝。顺治帝年幼,江山社稷,说到底还是掌握在多尔衮手中。一念及此,孝庄心中五味杂陈。丈夫虽没了,可儿子还小,皇位还不稳啊!

朝堂的暗流

与此同时,朝堂上的暗流涌动也在加剧。多尔衮虽然名义上只是摄政王,但他雄才大略,早就有自立为帝的野心。只是孝庄这个皇太后如芒刺在背,让他不得不有所顾忌。

多尔衮深知,稳住孝庄,才是关键。于是,他三番五次进宫,与孝庄私下会面。一来二去,宫闱间便有了流言蜚语:"皇叔父与太后,怕是有私情啊!""摄政王这是要废了小皇帝,另立新君吗?"

风声愈演愈烈。就在这节骨眼上,多尔衮的称号突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顺治五年,朝廷的诏书中,多尔衮的尊号由"皇叔父"变成了"皇父"。细心的大臣们,皆捕捉到了这一字之差背后的玄机。

"皇叔父"到"皇父",这是要名正言顺取代顺治的节奏啊!消息不胫而走。就连邻国朝鲜,都对多尔衮的新称号好奇不已,屡屡来使询问缘由。得到的回复是:"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朝鲜国王恍然大悟:"原来清朝已经变成两个皇帝了!"

流言愈演愈烈

他搬进了紫禁城,经常在后宫中过夜;他对大臣们的奏章,也完全不避讳"皇父"的尊称;他甚至连向顺治帝行礼这样的基本礼数,都开始慢慢省略……种种作为,完全一副要篡位夺权的架势。

更有甚者,坊间还流传出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你们知道吗,太后改嫁了!""什么?嫁给了谁?""还能是谁,当然是多尔衮那个狗贼了!""天呐,小皇帝才多大啊,这……"

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人们惊诧不已:这孝庄太后,为了儿子的皇位,竟然牺牲到这种地步?一个贤德的太后,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真假难辨

追根溯源,"太后改嫁"的传闻源于一首诗。当时,反清志士张煌言在《建夷宫词》中写道:"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字里行间影射的,正是孝庄下嫁多尔衮之事。

但仔细推敲,这首诗中处处是漏洞。比如,诗中提到的"慈宁宫",其实直到顺治十年才建成,孝庄才迁入。可多尔衮早在顺治七年就已经去世,哪来的"慈宁宫烂盈门"?

再比如,多尔衮虽然在顺治年间确实大办了一场婚礼,但迎娶的却是侄媳妇博尔济吉特氏,并非孝庄。博尔济吉特本是多尔衮侄子豪格的妻子,豪格死后,多尔衮霸占了她,引起朝野的极大不满。

张煌言身在江南,远离京畿,对宫中之事知之甚少。他的诗,更多地是道听途说,甚至是故意丑化清廷的一种手段。正是这样一首不实之词,却成了后世"太后改嫁"流言的源头。

再来看看多尔衮死后的情形。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病逝。按照满族旧俗,他理应与嫡福晋合葬。可清廷却破天荒地追封他为"诚敬义皇帝",按皇帝规格厚葬。如此隆重,不免让人浮想联翩:莫非他真的做了皇帝,娶了太后不成?

孝庄:不娶!

其实不然。清初颁布了许多禁令,其中就明确规定不得族内通婚,违者以淫乱论处。多尔衮在世时,就因为霸占豪格福晋,备受诟病。以孝庄的身份地位,断然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以身犯险。

更何况,孝庄在多尔衮死后,曾让大学士编撰《内则衍义》,專门阐述女子守贞的道理。顺治帝还为此书题词,赞其"广教化而美风俗",足见母子二人对此事的重视。

而在多尔衮去世后,孝庄也曾公开表态:"朕虽居皇太后之尊,然事先帝,止于祔庙而已,不敢僭用皇后仪仗。"意思是说:我身为皇太后,固然地位尊崇,但对先帝的尽孝,止于丧礼而已。连皇后的排场都不敢僭越,我怎么可能去嫁别人呢?

母以子贵

孝庄的这种克制,一直持续到晚年。康熙二十六年,她驾崩。按理说,她作为皇太极的妃子,理应合葬昭陵。但她却留下遗言,要求葬在儿子的陵寝孝陵附近。

为什么?原因有二:一是卑不敢污尊。皇太极去世多年,陵墓不可轻动。而孝庄虽为皇太后,但毕竟只是皇太极的妃子,若合葬昭陵,有僭越之嫌。

二是心系子孙。孝庄与皇太极的感情并不深厚。反观她对儿子顺治、孙子康熙的感情,那可谓刻骨铭心。"慈宁宫外望孝陵,不舍昼夜频回顾。"晚年的孝庄,常常伫立慈宁宫,遥望孝陵,思子心切。她若长眠于盛京,岂不是连最后的牵挂也没了?

最终,康熙帝遵照祖母遗愿,将孝庄葬在孝陵旁。后人修建东陵时,还特意把孝庄的昭西陵置于陵区大门外的最高处。因为孝庄在清初诸多皇后中,地位最为尊崇。按照尊卑有序、母以子贵的原则,这个安排再合理不过。

结语

孝庄和多尔衮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权谋与人性的寓言。当皇权的漩涡席卷一切,当无数双眼睛盯着至高无上的宝座,谁又能摆脱野心的诱惑,坦荡做人?

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子,他可以强占兄长遗孀,可以逼迫幼帝禅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孝庄沦为了筹码,沦为了牺牲品。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

历史灼见
点击下面关注按键,每天看点历史常识,做个有文化的中国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