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再点击右上角...符号,然后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大口大口地吐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被诊断为胃血管破裂。
而后病逝北京,诏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享年79岁。
慈禧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
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感叹说:
“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在李鸿章去世的前四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在这些国人今日谈起来仍面色肃然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李鸿章身处其中,就如同清廷的一根定海神针。风暴铺天盖地压过来,慈禧就指望着李鸿章去挡。
李鸿章最初的跳板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他受任之初,正值太平军第二次大举进攻。太平天国全盛时曾占领清朝的半壁江山,势如燎原,甚至西方列强也都一度转向支持;李鸿章组建了继曾国藩以后晚清为数不多有战斗力的部队——淮军,因其治军有方,这支初到上海穿着破烂衣服和大褂的新军队一战成名。
此后淮军边打边建,在平掉太平天国后,先后转战皖、鄂、豫、鲁、苏数地平息捻乱,到1868年后,北起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吴淞,晚清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防守,均交由淮军。
李鸿章凭此势力,先是做了湖广总督,后来又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正式进入晚清的政治舞台。而1861年辛酉政变后掌权清廷的慈禧,在经历南有太平天国北有英法联军的战乱以后,觉得国家确实需要一些措施来求富图强,所以任用了许多汉族能臣,包括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他们领导了中国近代化开端的洋务运动: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这场运动持续数年,直到中日甲午战争才正式宣告破产。在这场近代化的运动当中,在李鸿章等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既没有触犯清朝的统治框架、危及清政府乃至慈禧本人的权力,而且确实引进了诸多西方的先进科技产物,所以在甲午海战之前,慈禧和洋务派都将其视为中国恢复国力和声望的希望。
而正因如此,这几十年里主持洋务运动的李鸿章他认为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可能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所以规避战争,即便出让国家利益也要争取和平,先后与日本、英国、法国签订了系列不平等条约。
左宗棠曾在《中法新约》签订后痛批李鸿章比十个法国将军更坏事——中国不败而败。
然而,在深宫中养尊处优的慈禧与主和求时的李鸿章在策略上奇异地达成了一致。
这样的战略一致延续到甲午战争。慈禧太后并不愿意其六十大寿为战争干扰,李鸿章为保存自己嫡系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实力,也企图和解,这些人形成了清廷中的主和派。
然而北洋舰队的战舰有的12年下水,7年未检,战时起火;即便如此海战时为六十大寿大办庆典的慈禧还在挪用海军经费。甲午战争战败以后,国家自强天下太平的大梦一碎,慈禧太后终于忙不迭地担心会不会有外国人打到京城皇宫里来,把一向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的李鸿章任命为全权大臣推了出去;李鸿章在用“争取和平”战略麻痹自己几十年以后,不得不明白自己“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于是签订了《马关条约》,发誓终生不履日地,并倾向于变法。
可惜的是,李鸿章因为替太后承担了国民的怒火,清政府不得不在甲午战后解除了其在任25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他与孙中山的会面也因为互存戒心而并无成效。
这期间义和团揭竿而起,慈禧先是意图镇压,发现无人可镇压后就招安以对抗打来的八国联军,结果还是无法对抗,又想通过处置义和团来平息战争。
然而义和团被歼灭了,八国联军却还是不肯停下,恐慌之至的慈禧逃去西安,途中再度把李鸿章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来谈判。并连续电催其北上。
原本李鸿章部下及亲属也都劝其以马关为前车之鉴,不要再北上又成替罪羊。然而之后北方局面实在无法收拾,清朝国都沦陷,政府和朝廷逃亡。
时值暮年的李鸿章身心皆衰,联军唯恐再找不到人收拾烂摊子,于是加紧催促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按照当时中国人口的数量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内赔款9.8亿两白银,惩办主战官员,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所有炮台等。此后八国联军撤兵,天下将李鸿章与秦桧并称,慈禧才又从西安逃了回来。
纵观这四十年,本应该是中国决定未来的关键四十年,却大部分在这两人联手的求和战略中耽搁了过去。
早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已经爆发,开始为消除种族歧视而奋斗;俄国废除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国家转型;而在以求和为国家战略的三十年里,俄国和日本从封建国家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在进行从里到外的工业革命……这些变革没有不伤筋动骨的,而认为不能够“伤筋动骨”的慈禧与李鸿章所达成的政见一致之下给中国带来的表层、缓慢的变化,就中国自身来看是进步,就全球而观,反而是与前线越退越远。但这和谐的三十年为这对君臣建立了相当的政治信任,这是无法否认的。
于是在大梦初醒的最后十年里,慈禧与李鸿章所维系的清政府必定要付出相当的代价。李鸿章成为了慈禧对内对外的挡箭牌,而慈禧给予了他以地位财富,这样互利的关系确实维系了清政府最后的稳定。
慈禧的最大底限是保全自身和清廷,在这之前什么都可以让步的她发现只要、也只有把李鸿章推出去,就可以实现这两样,所以视其为救命稻草。
李鸿章死后十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不复存在。在此前慈禧最后挣扎了一番,决定实行新政,然而手下再无一个李鸿章可用,这场改革最大的成效是最终引导了其自身的灭亡。
慈禧为李鸿章之哭,其实不过是提早为无可救药、无人可救的清廷哭一哭罢了。
【免责声明】文字、图片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