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省会,是被迫从伊犁迁到乌鲁木齐的?

百科   2024-10-22 18:28   广西  


号外号外!
我们的全新环球旅行栏目
「托马斯小学长」正式上线了!
通过亲身实地的环球旅行
与你分享各国人文与历史的见闻
欢迎关注

添加 “ 托马斯小学长” 为好友
我们将拉你进入我们的读者社群哦
(加好友注明“旅游群”或“读者群“”,否则不通过)

新疆,古称西域。从汉朝到唐朝,中央王朝一直对西域实行有效的管辖。公元8世纪中期,随着唐朝衰落,中央王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

此后的1000年间,中央王朝未曾再次直接掌管过西域。直到18世纪中期,清朝重新将西域纳入版图,并更名“新疆”。

▲18-19世纪的清灭准噶尔形势,伊犁为行政驻地

1762年,清朝置“伊犁将军”,总揽新疆军政,伊犁就此成为新疆的军政中心。

19世纪中期,清朝边疆危机爆发,新疆经历了一个失而复得的过程。为加强对新疆的管理,1884年清朝设置新疆行省,并将省会迁至700公里外的迪化(今乌鲁木齐,现自治区首府)。

清朝为何要将已设置百年的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迁往乌鲁木齐呢?

▲天山下的乌鲁木齐



一、故土新归

中央王朝对西域的了解始于西汉,汉武帝为击败匈奴,派张骞凿空西域,第一次了解到西域的情况。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公元前60年,大一统的汉朝收服盘踞此地的匈奴,设西域都护府,将西域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在这一时期,中亚的拜火教、南亚的佛教和中原的道教相继传入西域,但佛教是当地的主要宗教。

然而,对西域的管理往往是随中央王朝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的,一旦中央王朝陷入动乱,对西域的管理往往就有名无实。

汉朝灭亡后,曹魏与西晋保持了对西域的管理。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开始南迁,中原进入长达400多年的分裂时期,鲜卑人和突厥人相继成了西域的主人。

直到7世纪,重新完成了大一统的唐朝击败突厥人,重新在西域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再一次建立起对西域的管理。

▲唐朝重建对西域的管理

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从唐中期到清前期近1000年时间里,西域成为多民族与宗教“混战”的战场。

8世纪中期,吐蕃趁唐朝内乱攻占西域;9世纪,蒙古高原的回鹘人(维吾尔族的祖先)西迁至此;10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西域。

12世纪初,契丹人西迁至此,建立西辽政权,将中原佛教和汉文化发扬光大;13世纪,蒙古人灭西辽;15世纪初,信奉藏传佛教的蒙古和硕特部西迁至此,使藏传佛教在西域特别是天山以北迅速传播。

随后大一统的明朝与蒙古人就哈密地区进行过100多年的争夺,但最终以明朝撤出西域而告终。

▲唐中期到清前期的西域政权示意

直到17世纪中期,清朝统一了中原。蒙古的准噶尔部则统一了西域,建起准噶尔汗国,汗庭设在伊犁。

双方经历了70年的战争,直到1757年,清军相继攻占天山南北,准噶尔汗国的统治土崩瓦解。在分别1000年后,西域再次重归中央王朝的版图。

▲18世纪60年代清朝疆域

此时的新疆西至帕米尔高原,北至巴尔喀什湖,东至阿尔泰山,南至阿尔金山,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乾隆皇帝取“故土新归”之意将西域命名为新疆。

但此时新疆并不稳定:外部,18世纪中期,哈萨克汗国逐渐被沙俄控制,哈萨克人经常偷偷越境游牧,试图蚕食新疆。

为稳定新疆局势,清朝任命维吾尔族首领大小和卓进行管理,但不久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朝花了4年时间才最终平定。

▲清《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

叛乱平定后,清朝意识到必须对新疆实行直接管理。

但新疆不同于内地,民族宗教众多,基层民众都由各自的民族领袖进行管理,直接废除旧有基层组织不仅难度巨大,而且必然会引起新的反叛。大量驻军进入新疆,管理驻军重要性远远高于管理民众。

因此,清朝选择了将军制度。不同于内地的行省,将军主要管理新疆的驻军屯田与巡守边疆,对民事的管理较少。

但在土地广阔,情况复杂的新疆,将军驻地的选择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乾隆时期新疆的范围

清朝将目光看向了原准噶尔部的汗庭——伊犁。

伊犁位于天山山脉西侧,三面环山,伊犁河在此冲积出一片近13万平方公里的谷地。

▲乾隆时期的伊犁河谷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疆之心”

从政治角度看,伊犁作为准噶尔的旧都,在此建立直接且有效的统治是防止准噶尔势力东山再起的关键。

从经济角度看,伊犁河谷是新疆降水最多,最湿润的地区,农牧业经济都很发达,能够容纳大量的人口,这与新疆其他沙漠地区相比有着显著优势。

从地理角度看,伊犁处于新疆的十字路口,向东连接北疆,向南控制南疆,向西向北可防止沙俄与哈萨克的蚕食。

从战略角度看,如果外敌入侵,伊犁是交通要冲,必须在此派重兵驻扎。

1762年,清朝在伊犁置伊犁将军,用以管理新疆的军政事务。

▲伊犁在原新疆21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中,位置相对居中

但对于21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一个伊犁是远远不够的,从伊犁前往南北疆仍需翻越海拔数千米的天山。

为此,清朝又在天山北麓修建迪化城,置乌鲁木齐都统;天山以南的喀什噶尔置参赞大臣,用以管理这些地区的军政。在基层,清朝则通过册封南疆和北疆王公对本地区本民族事务进行管理。

就这样,一个以伊犁为中心,迪化和喀什噶尔为枢纽,基层以自治为核心的新疆管理制度宣告诞生。

▲伊犁、迪化与喀什噶尔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此后的近百年间,清朝从内地抽调官兵与移民进入新疆。开放边境贸易,吸引中亚大批商人到此进行商业活动,使得伊犁、迪化和喀什噶尔这些核心城市得到迅速地发展。

然而,到19世纪中期,新疆却迎来了一场重大的浩劫。



二、一蹶不振

19世纪中期的清朝和世界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清朝日渐衰落,内部社会矛盾十分尖锐,长江以南的太平天国,以北的捻军和陕甘地区的民众几乎同时起义,使得清朝自顾不暇。

欧洲的英法经历工业革命,急需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将侵略矛头对准了清朝。

在中亚,沙俄于1847年吞并了哈萨克汗国,对浩罕与希瓦等中亚国家虎视眈眈。

▲19世纪中后期俄国吞并中亚形势图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趁清朝无暇西顾的时机,入侵新疆巴尔喀什湖地区。

1860-1864年,沙俄强迫清朝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了巴尔喀什湖东部和南部约44万平方公里的地区。

▲沙俄侵占新疆示意图(红圈处为伊犁)

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伊犁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伊犁河谷从新疆的中心地区变成了边疆地区。但是,更可怕的灾难才刚刚开始。

1864年,内地陕甘的动乱引发新疆各地爆发反清起义,中亚浩罕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趁机侵入南疆。1865年,伊犁民众起义驱逐了伊犁将军,使伊犁变成了无主之地。

新疆混乱的形势使沙俄意识到这是再度入侵的绝好时机。1868年,沙俄向阿古柏提供支持,利用阿古柏成为侵略新疆的马前卒。

1871年5月,沙俄借口有俄民逃往伊犁,派出一支1700人的队伍以代清朝收复的名义进军伊犁河谷,伊犁民众奋起反抗,但由于装备水平的差距,在抵抗了50余天后,沙俄于7月4日彻底占据伊犁河谷。

▲1871年,沙俄出兵占据整个伊犁河谷(红圈处)

占据伊犁后,沙俄至少将6万民众强制迁至沙俄境内。并拆毁了包括伊犁将军驻地惠远城在内的多座城市。曾经的新疆军政和经济中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与人口损失惨重。

▲惠远城遗址

一系列的变故使得伊犁将军制度的缺点暴露无遗:由于基层主要是自治管理,伊犁将军能够调动的只有几个核心城市的军屯士兵,无法组织起对大规模入侵的有效反抗。

此时,清朝正忙于平定陕甘动乱。1874年,日本试图侵略台湾,又引发了海疆危机。清朝也正在进行洋务运动,财政十分拮据。

面对复杂的形势,清朝内部出现放弃新疆,加强海防的想法。该想法被左宗棠强烈反对,他认为:如果放弃新疆,势必扩大沙俄侵略的野心,其必将进一步吞并蒙古甚至整个北方,清朝将永无宁日,因此必须收复新疆。清朝统治者十分清楚新疆的特殊地位,不惜以关税为抵押向汇丰银行贷款,为收复新疆筹措军费。

▲新疆的丢失势必引起整个北方动乱

1875年,清朝命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左宗棠深知阿古柏只是表面问题,其根本还是要震慑沙俄等列强。因此,左宗棠提出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术。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1878年,清军消灭了阿古柏政权,将新疆大部收复。但此时伊犁仍被沙俄强占,已无法再发挥军政中心的职能。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要图

尽管清军并不敢直接用武力收复伊犁,但沙俄仍然产生了危机感,此时的沙俄刚刚进行完第十次俄土战争,财政已经枯竭,无力再进行一次大战,所以沙俄选择照会清朝商谈归还伊犁的事宜。

清朝先是派出使者谈判,但谈判结果却是沙俄割占伊犁河谷西、北、南三个方向的领土,清朝只能收回伊犁河谷东部的几座空城。

▲沙俄曾试图割走伊犁附近大部分地区

如此屈辱的条约令清朝难以接受,清朝先是严惩了谈判使者,接着命有丰富外交经验的曾纪泽再往沙俄谈判,并令左宗棠进军伊犁。

面对清朝的强硬,沙俄被迫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最终签订。条约中,沙俄同意归还伊犁的大部分地区,但仍然强占霍尔果斯河以西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意味着面积13万平方公里的伊犁河谷一多半被沙俄占据,伊犁将军所在的惠远城距离沙俄领土最近的距离只有30公里。

▲《中俄伊犁条约》中关于领土划分(黑圈为割走领土,黄圈为归还领土)



三、新的选择

1882年,左宗棠的西征大军尚未撤还,各地业已建立过渡性机构“善后局”用以取代原先各民族领袖的管理。

此时,在新疆建省的时机已然成熟。同年11月,清朝正式决定在新疆设置行省。

▲清末丢失的领土(深色)

但此时的伊犁显然已不适合作为新疆的省会,沙俄十年的占领以及《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从多方面深刻改变了伊犁所处的地位。

从政治角度看,从1878年清军收复新疆到1882年伊犁回归的4年间,由于伊犁无法发挥军政中心的职能,新疆军政事务主要在北疆的迪化(今乌鲁木齐)和南疆的喀什噶尔(今喀什)两地处理。这使得两地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从经济角度看,沙俄十年的占领拆毁了伊犁河谷的大部分城市,并将伊犁的人口基本迁走。伊犁回归时,人口大大下降且混进不少沙俄移民,难以管理。

从地理角度看,新疆已从乾隆时期的216万平方公里被侵占到剩160多万平方公里,伊犁河谷以西以北的领土全部被沙俄强占,伊犁河谷的大半也被沙俄占据。导致伊犁城面临一个“喇叭开口”的尴尬局面。曾经新疆的十字路口变成了直面沙俄的边境之地。

▲伊犁河谷被一分为二,伊犁的地位变得十分尴尬

此时,新疆必须有一个新的军政中心,天山南北的迪化与喀什噶尔成了两个重要的备选。

最终,清朝将新疆行省的省会设置在迪化。

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看,迪化在乾隆时期曾大量驻军屯田并置都统进行管理,这使迪化成为新疆仅次于伊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虽然长期以来南疆人口明显多于北疆,但广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使南疆的各城市距离非常远,交流不便。北疆经济比南疆更为发达,气候更为稳定。

在伊犁丢失期间,迪化也基本成为新疆政治和经济中心。

从位置角度看,在伊犁丢失新疆之心的地位后,迪化成为了新疆的中心:迪化则地近河西走廊,可以与中央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向东可以抵达吐鲁番,向南与南疆紧密联系;向西则可以沿着天山到达伊犁、塔城等边境地区,向东北则与准噶尔盆地相连。

南疆的喀什属于绿洲城市,被沙漠包围,气候干旱,地理位置又位于边境,不易对全疆进行管理。

▲迪化与喀什噶尔位置示意图

迪化成为新疆的省会后,成为了新疆最早开始近代化的地区。新疆最早的西式学堂、铁路、电报局等新兴事物皆出现于此,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迪化继续作为新疆的中心。因迪化本意为“启迪教化”,1954年,迪化更回本名乌鲁木齐,蒙古语意为“美丽的牧场”。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首府依旧设置在乌鲁木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

▲苏联解体后,伊犁河谷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地带



四、新的起点

时至今日,乌鲁木齐成为中国向中亚地区开放的桥头堡,因此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号“亚心之都”。

▲乌鲁木齐在丝路经济带的区位

但是,新疆之“心”从伊犁到乌鲁木齐的变化史,更多折射出的是晚清的屈辱。近代中国的贫弱导致国家领土任人瓜分,人民流离失所,新疆地区多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伊犁,这座承载了无数历史的塞外明珠,在近代侵略者烽火的燃烧中逐渐暗淡,丢失了新疆之“心”的特殊地位。

▲伊犁霍尔果斯口岸

新中国成立后,伊犁地区成立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尽管失去了军政中心的地位,但伊犁州的政治地位依旧突出,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副省级自治州。

▲伊犁州名义还管辖塔城和阿勒泰地区(黄色部分)

—(全文完)—


本文系 「环球情报员」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号外号外!
我们的全新环球旅行栏目
「托马斯小学长」正式上线了!
通过亲身实地的环球旅行
与你分享各国人文与历史的见闻
欢迎关注

添加 “ 托马斯小学长” 为好友
我们将拉你进入我们的读者社群哦
(加好友注明“旅游群”或“读者群“”,否则不通过)


「环球情报员」
音频电台

音频上线啦 ~
工作闲暇、通勤途中
学习之余、入睡之前
短暂的空余时间
就能收听完一篇精品科普故事
记得关注收藏我们哦 ~

世界专栏
(免费试听)

中国专栏
(免费试听)

更多好文,请戳

环球情报员
带着问题看世界|环球历史, 地理, 人文 |2019今日头条最具人气创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