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枝 长湾村的民俗文化

时事   2024-10-20 17:05   贵州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

落别乡长湾村


长湾村位于六枝特区东部,落别乡西南部,距六枝特区城区20公里,距落别乡政府驻地约3公里,东接落别村,南邻可布村,北连板照村,西以白水河为界,与茂林村隔河相望(以上各村均属落别乡)。全村辖10个村民组,总户数703户,总人口3396人,其中布依族2587人,汉族809人,全村劳动力2281人,有中共党员39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18%,外出省外务工人员1760人,耕地总面积4277亩(其中水田1854亩、耕地2423亩),人均耕地0.8亩。村里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务工、发展旅游业、种植水稻等。截止到2023年底,人均年收入14800元。

境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落别至纳骂公路纵贯境内,六枝至黄果树公路穿境而过,通组道路、广播电视、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

1950年1—7月,长湾村属乐善镇,同年8月隶属落别区落别乡,至1952年2月隶属落别区禹王乡。1956年5月隶属落别区板照乡,至1958年3月隶属落别区板照管理区。1961年8月隶属落别区纳骂公社,至1963年2月隶属落别区板照公社,至1966年8月隶属落别区纳骂公社,至1982年1月隶属落别区坝湾公社。到了1983年7月公社更名为乡,隶属落别区坝湾布依族乡,直到1992年2月撤区并乡,属落别布依族彝族乡。1992年3月,隶属落别布依族彝族乡坝湾办事处。一直到2004年7月并村后,将原长湾村、禹王村、长沟村合并为长湾村,隶属落别布依族彝族乡管辖。 

长湾村由长田寨和坝湾寨两寨组成,各取一字称为“长湾”。长湾村域有南北两大山梁,每个山梁又由若干笔直险峻的小山体组成。天晴时,在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整个村子显得十分清新;若遇雨天,石墙青瓦配以云雾美景,宛如传统山水画中的仙境。南北两大山梁之间形成“鱼骨”形态,呈现山田共融、山山相望的和谐画面。村落坐落于山脚下、良田边,村寨依山临田,环境优美。各自然寨组植被茂盛、种类繁多,针叶林与阔叶林混交。

长湾村房屋建筑布局井然,均为石木结构,不用一颗铁钉,均是木料穿榫作屋架,有的石料间隔,有的木料间隔,青瓦盖顶,墙多数用石料垒砌或浆砌,用石灰或混凝土勾缝、就地取材,造价低廉,经久牢固,冬暖夏凉,在建筑形式上,有的组成一正两厢院落,纵横交错,有的石屋还砌有围墙,在寨边、村口、竹林下、古树脚还安置有石凳,可供游客休憩,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村里有建于清朝时的九洞桥、古驿道等文物古迹。

2016年,长田布依山寨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长湾村


长湾村的民俗文化


唢呐是长湾村布依族喜欢吹奏的主要乐器,这里的布依山寨,寨寨有唢呐队,每逢节日或丧喜事,唢呐声声有接有送、情趣盎然。特别是在迎宾仪式上,以唢呐为先导,身着盛装的男女老少跟随。当宾客离主人寨子约一里就要开始吹奏一调唢呐,以告主人“客 人来了”;主人听到唢呐声后,也在村口吹起唢呐等候迎接,以示“有准备了”。  


客人进寨时每人必须喝下主人家姑娘们敬上的一壶壶“拦路酒”方能入寨。身着节日盛装迎宾的主人们站在村口两旁放起鞭炮,鞭炮声、唢呐声连成一片,气氛十分热烈,引得寨上其他人家的男女老少都喜气洋洋地出来帮着迎客,真是一家之客,满寨欢欣。 


杀鸡待客是坝湾一带布依族对客人最重情义的礼节,宴席上以12人为一桌,入席时平等入座。客人中若有一个最年长者(俗称 “主客”)必受到特有的尊重,要推坐左上席。 


当厨师端来鸡、猪肉、木耳、粉丝等菜肴时,盘中的鸡肉只有八块,即头、尾、 两翅、两肋、两腿。名曰“鸡八块”,此外还有鸡肠(不切断)、血、肝、胃放在另 一盘里,这鸡八块和鸡肠、血、肝、胃各块都有一定寓意的。如鸡头是雄鸡报晓,表示吉祥如意;鸡尾比喻杰出翘楚,出类拔萃;鸡翅表示欣欣向荣,鹏程万里;鸡肋表示胸有成竹,深谋远虑;鸡腿比喻脚踏实地,不务虚名。鸡血、肝、胃和肠表示同客人血肉相连,肝胆相照,客主家藏万贯,长(肠)来长(肠)往(网)。


盘里的鸡八块,鸡头要对着坐在左上席的年长主客,这时,右上席的陪客主人开始斟酒,每人面前一碗,斟完酒后,用筷子夹着鸡头念道:“世上凤凰最吉祥,吉日飞落桌中央。远方客人辛苦了,凤头敬你尝一尝。”主客又念道:“世上凤凰呈吉祥,今日飞落我这方。多谢主人情意重,我口福太浅不敢尝。”念毕,将鸡头送到旁边陪客的主人面前,推来推去,最后还是送到左上席的主客。


这样,主客吃鸡头,右上席的陪客主人吃右肋,坐右下席者分别吃右翅右腿,坐左席者分别吃左翅左腿,坐上席左 右两角分别吃另一盘中的鸡肠和鸡血,坐下席左右两角者分别吃肝和胃。一人吃饱后不能随意离席,必须等到大家都吃饱喝足后才能一起离开。散席时,大家要异口同声说“满桌盛席”,这样才离开座位。 


客散的时候,要在门口设置“卡路酒”。客人用唢呐吹奏并唱《道谢调》:“多谢茶、多谢酒、多谢数碗肉、多谢数壶酒、多谢主人家重情重义,此时要分手,祝贺主家富贵时常有。”客人喝了卡路酒,主人高兴地送客一程又一程,有的送至红日西沉,新月东升,主人这时才吹奏和吟唱《送客调》:“留客留不住,主人待客不周到。留客留不回,简慢(失礼)了客人忙转去。”送客仪式在“来客正好表深情, 一次待客一片心”的热烈友好中宣告结束。


长湾村布依传统节日有油团节(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牧童节(四月初八)、防蛇节(五月初五)、 六月六、尝新节(七月十五)等。一年中,最隆重、活动最多的节日要数六月六了。


六月六是布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这天,布依村村寨寨,喜气洋洋,祭祀神农及 寨神,举行对歌、唢呐、花包等民间文化艺术及飞石打靶、抓山羊、母鸡护蛋等传 统体育活动,成千上万的布依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手拎竹箫、口吹木叶聚集在 山寨的民间文化活动场地,手拉手围成大大小小的圆圈同跳铜鼓舞、唢呐舞,有的三五成群相距数米对唱情歌。


位于长湾村的“朗节桑”,是春节初一至初三布依族男女青年“玩表”(谈情说爱)的聚集地。


相传很久以前,布依族的祖先原是居住在很远很远的东方。后迁移到西南地区的河谷地带定居。到这里后由于家规很严,父母不让自己的子女跑远,特别男婚女嫁,更是严格,使很多后生、姑娘被父母逼得无路可走。不是后生上吊,就是姑娘跳河。


不知过了多少年头,有个姑娘名叫妹桑,长得如花似玉,被这一带的土司王玉龙的儿子看中,于是就让媒人上门提亲。妹桑的父母看王玉龙家有权有势,硬逼女儿嫁给王家的儿子。可是,女儿死都不愿,天天茶饭无心,夜不安眠。


有一天,正是春节正月初一,布依山寨家家户户正欢度节日,唯有妹桑愁眉苦脸地爬上“坡哄苯”(布依语,山名,今坝湾场)来采豆豉叶去制作毽子,然而,坡顶一片豆豉叶也没有,她坐在一堆沙包上哭诉自己的心事。


这时,山脚下的小道上,正走着一位英俊的后生,手中持着一把豆豉叶,他停住了脚步,为了安慰妹桑,他故意地唱着:“哪林鸟雀叫动听,哪家阿妹好声音。歌声搅着哥心上,为何事来诉苦音。”


妹桑接着边寻找歌声边唱道:“阿妹声音本难听,只因颇也(布依语,父母)逼成亲。今日上坡解心愁,采豆豉叶消消心。”


他们唱呀唱呀!妹桑觉得山下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后生。急忙从坡顶跑下来,见后生一表人才,手中持着豆豉叶,这正是自己想找制作毽子的东西,就鼓起勇气说:“远方的阿哥,新春正月初一,你要往哪里去哟。”


“面熟的阿妹,正月初一,你来这里做啥呀。”后生急忙回答说。


两人互相说了来意。这天,后生和姑娘在坡哄苯脚下唱了一天的歌,都哭成了泪人,两人均想:男婚女嫁为什么没有一点自由?为什么自己的终身大事要由父母来做主呢?他俩决心带头冲破父母包办婚姻的习俗。于是他们互相玩着毽子,妹桑对后生唱起了情歌,后生也和妹桑对唱起来。到了傍晚,他们难舍难分各自返家,约定第二天再来。


第二天,他俩又来到坡哄苯脚下“浪哨”(谈情说爱)。第三天,正是春节的正月初三,天蒙蒙亮时妹桑和后生都按时到了。他俩把毽子当媒人,将山脚小溪的清水当甜酒,高高兴兴地成亲了。他俩不敢回家,就在坡哄苯附近建了间房子,过着幸福的生活。


后来为了追求婚姻自由的布依后生、姑娘们都学着走他俩的路。由于妹桑和后生在坡哄苯脚下相遇而结成夫妻的日期正巧是春节初一至初三“玩表”节,因此后人就将此地定为“郎节桑”(意为情郎和妹桑相会的地方,节,布依语,意为场地)了。


每逢春节初一至初三,附近数万布依青年穿着五颜六色的盛装聚集坝湾场“浪哨”。这三天,远至普定化处、镇宁安西、扁担山、关岭坡贡一带的布依族群众,近至六枝特区木岗、郎岱、落别一带的布依族群众,特别是寻找恋人的男女青年,都争先恐后而至。那几日场中人群熙熙攮攮,热闹非凡。从山脚下、竹林间、田坎上传出对对恋人悠扬的歌声情语,从场中飞出迷人的歌声、唢呐声、姊妹箫声、喝彩声。他们通过玩毽子的活动方式,互相了解,寻求爱情,直到初三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近年来、地方民俗学者对长湾村结合古籍等有关资料的记载,对此进行了调查考证,粗略统计已有41个传统体育项目。即:丢花包、打陀螺、射弩、滚铁环、踢花毽、跳独脚、踩高跷、跳凸背、搬手劲、水上飘石、母鸡护蛋、母猪棋,手弹石子棋、手抓石子棋、织布技巧,荡秋千,纺车秋、飞石靶、射箭,射弩、打水枪,抱花腰,赛马,玩龙灯,斗牛,登山,打线球、拉芜赛、鸡儿棒、拉独磨(布依语,一种传统体育项目、译:牵石牛)、舞狮、舞龙、鸡毛健、树叶球、粽球赛、筛子套鸟赛、顺风耳、纸绳抛石赛、放风筝(布依语称“独漫”)、跳稻绳、跳大海(布依语,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如今,一些项目仍比较盛行,大部分项目已渐渐失传了。


长湾村樱桃大小适中,果面色泽鲜红、亮丽、通透,果肉细嫩、肉厚多汁、酸甜爽口、营养丰富,可生吃,也可加工成水果制品。长湾村樱桃鲜果肉中含多种维生素,其独特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落别乡长湾村看准樱桃商机,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樱桃种植,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致富,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樱桃产业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户的增收,每年每户均增收14000余元。通过举办樱桃节活动,落别长湾村樱桃也吸引了较多游客前来观赏和采摘。


油团,是长湾村布依族民间独特的食品,将糯米和大米按8∶2或 9∶1的比例,加上少许的红薯、慈姑或泡涨的黄豆磨成粉,用温水调拌,捏成鸡蛋般大小的面团,然后在平锅内放入少量的芝麻油或苏子油,再将面团放入锅中翻炒一小时,即可食用。油团配料十分考究,翻炒注重火色,炒出的油团,颜色淡黄为佳,香味浓郁。 


长湾村擅食狗肉,在本村乃至落别乡具有悠久的历史,烹饪方法非常考究,杀狗时先用开水把毛烫掉,再用柴火烧烤,烧烤时要掌握好火候,烧成黄色为佳。去其内脏,用砂锅慢炖,水一次性放足,中间不加水,保持原汤。食用时将炖好的狗肉切成片或块,用碗装好,用滚烫的狗肉汤冲进碗内。每人配一碗辣椒水,边蘸边吃。另外,本地还有狗肉宴,生爆黄焖、卤煮煎炸,应有尽有。


因擅食狗肉而衍生出来的布依族传统风味食品——狗灌肠,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其配料讲究,具有香、麻、辣的诱人特色。制作程序首先将狗的五脏六腑剁成肉末,用狗血拌匀鱼香菜、禾麻、花椒等料灌入狗的肠子里面,然后放入狗肉锅里煮到一定的时间,将它斜切成半寸左右放入盘中即可食用。


坝湾布依族民间音乐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民间器乐曲调,分为铜鼓调、竹箫调、唢呐调、木叶调;二是民间曲调,分为念佛调、情歌调、酒歌调。布依族民间舞蹈有铜鼓舞、竹筒舞、撒麻舞、花包舞、唢呐舞、转场舞、绕钹 舞等。布依族乐器有唢呐、姊妹箫、木叶、铜鼓、牛皮鼓、月琴、铓等。 


布依族群众对铜鼓视若珍宝,视为神物,平时悬挂在屋梁上,用一条百褶裙将它裹好,不许任何人乱摸乱敲,只有在春节、砍戛(布依族一种祭祀仪式)、民族危难时,才取下来挂在堂屋中敲击。《新唐书》记载“俚僚聚击铜鼓”,到了清朝,文献记载布依族与铜鼓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丧葬……击铜鼓”“岁时,击铜鼓为欢”“居丧击铜鼓,邻村闻鼓声毕至”等等。长湾村,几乎每个布依族寨子都有一面到几面铜鼓,轮流在每家保管一年,但主要是由家族中的长房保管。 


姊妹箫,布依语称“茂能”,是布依族的一种原始古朴的民间乐器。它由四个部件组成,即音管、吹音管(即哨)、吹奏固定盘、两管固定丝。音管为竹质空心,呈圆柱形状,上端稍粗(两音管直径 约0.8厘米),下端稍细(两音管直径约0.7厘米),音管竹子坚硬,不易弯曲。两音管全长约25至30厘米,有七个音孔依次排着,离箫头最近的音孔一般是9厘米,音孔之间相距2至2.5厘米。箫背有个高音孔(也称颤音孔),离箫头有10厘米。演奏方法和吹唢呐一样,双手持箫,将箫头的吹音管放在口里,箫尾往胸前伸去,与吹奏者之口成45度左右。左手放在箫身上部音孔位,手背向左,手指朝右,用拇指按箫背的高音孔,四个指头依次按双管音孔。右手的手背向右,手指朝左,拇指和小指持箫,中间三指依次按双管音孔,执箫的手指与箫身基本垂直,手指关节和肌肉自然放松。吹箫姿势可坐可立,或边走边吹。


每逢春节和农历六月至七月半,长湾的村寨里都飘荡着姊妹箫的乐曲声。白天中年男人用活跃的《关秧门调》《过年调》吹奏,晚上年轻小伙子在月光下用轻快的《串寨调》《求婚调》和深沉委婉的《相思调》吹奏。


每逢隆重节日,长湾村的布依族姑娘们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踏着铓、皮鼓点和唢呐节奏表演撒麻舞蹈。该舞蹈产生于布依族“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之初,形象典型,颇有平地舞蹈的特点。舞队由7人以上组成,全舞分四段进行:第一段布依语称“垛业(点麻)”,第二段布依语称为“担业(割麻)”,第三段布依语称 为“达业(纺麻)”,第四段布依语称为“坦代(织麻)”。跳舞时的脚步声配以铓、皮鼓点、唢呐汇成一曲雄浑的山韵。


撒麻舞上肢动作多,身体和下肢动作少。这与布依姑娘们的生活形态和环境有密切关系,因播麻种、收麻秆、纺麻纱、织麻布等各种劳作程序,都是用手操作较多,下肢在必要时适当使用。 

来源:微凉都  供稿:伍荣腾 吴学刚

编辑:风情摇曳

本平台图文内容除原创内容和特别说明以外,推送的稿件文字和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相关内容观点不代表我们平台立场,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了解六枝
情系大煤山
六枝人都关注的公众号

情系大煤山
六枝本地公众平台,分享关于六枝的一切事,爱上这座城市,从这里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