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从字面上理解,也有亲戚之间感情的意思罢?
姥姥家和我家同属一个大队,却是两个连片的,不同名字的自然村。姥爷和姥姥育有一儿一女。我没见过姥爷,听娘说,姥爷在她十一岁那年就因病过世了,从此,就是倔强的姥姥一个人撑起了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外人眼里即将散了的家。姥姥一边在生产队劳作,一边拉扯着娘和比娘大四岁的舅舅;除了在生产队挣工分,她抽时间或者晚上给自己请的师傅们垒好的土坯墙上抹麦秸泥和白灰。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在舅舅和娘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娘二年级没上完就下生产队挣工分了(那个时候入学年龄不像现在,都起步晚),十六、七岁的舅舅已经是生产队的会计了。
许是以上的几点原因罢,舅舅和娘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从未像其他家庭兄弟姊妹间动不动因为各种琐事产生隔阂甚至大动干戈。
舅舅和妗妗育有三个儿子,无女。我家是我和姐姐。上辈儿家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到现在为止,我们这代的五个家庭间以及下一代的新家庭间,都还是走的挺近的。
还记得三十多年前听说姐姐考上大学,舅舅自告奋勇送至学校并承担了部分费用,还兴高采烈的样子;还记得儿时的我放学后,隔过近处的家门跑到舅舅家的小卖部,每一次,妗妗都会拿一包两毛钱的“郭家园”瓜子给我,从未空过,以至于后来大人们聚一块儿了,都拿我打趣儿——吃惯了嘴儿,跑惯了腿儿;抽屉里,舅舅和表哥送给姐姐和我的钢笔和写有励志语录的账夹等文具依旧在……
姥姥在七十六岁那年开始出现老年痴呆的症状——做完饭知道给大肚煤火添上稀煤,而忘记用火捅捅个眼儿。在此之前,姥姥一直是一个人生活在青砖铺地的土坯房老宅院里,舅舅和妗妗曾多次劝说老人家搬到新院和他们一起生活,毕竟条件好了,各种“硬件”也配套了,可要强的姥姥总说她还能自理,不想麻烦他们,一个人生活也是各种方便。不得已了,舅舅才软磨硬泡勉强把姥姥从老宅院里劝了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姥姥的痴呆症状是越来越明显,健忘,不认识人,可即便如此,姥姥依然记得舅舅和我娘,和舅舅在一块儿呆的时间长了,就偷偷跑出来找她闺女,可出门了,又想不起来我家到底在哪里……于是,就有街坊邻居拦下十字街转悠的姥姥,并给正下地的我娘捎口信。
姥姥过世二十三年余了,可我脑海里还有身材高大却裹着小脚、拎着一桶猪食一甩一甩,趁我娘不在家给我家猪“加餐”的影子……
舅舅近八十的高龄了,最近两年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了。每次从外面回来去看望老人家,看到舅舅被病痛拿捏得变形的原本高大的身体,心中不免酸痛;再看到斜躺在沙发上的舅舅看向自己的茫然的眼神,听到虽然洪亮却带着茫然的“你是谁啊?”瞬间,我的双眼模糊了……
【作者简介】:李志国,笔名阿邦,农民工,一个努力向善、向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