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这古老而盛大的节日里,不仅有一系列充满趣味和寓意的风俗,还有许多动人心弦的传说故事。
春节的风俗繁多,每一项都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扫尘是春节前夕必不可少的一项准备工作,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寓意扫除过去一年的晦气和厄运,迎接新的好运和福气。贴春联更是春节的标志性风俗之一,红底黑字或金字的春联,对仗工整,韵律优美,表达着人们对来年的祝福和希望。
年夜饭则是春节的重头戏,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丰盛的美食。饭桌上通常有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饺子,象征着团圆和财富;年糕,代表着“年年高升”。守岁也是除夕夜的重要活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灯火通明,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寓意着为长辈祈求长寿。
大年初一,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祝福对方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长辈们会给孩子们发放压岁钱,希望能压住邪祟,保佑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
而在春节的背后,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其中,贴春联的风俗,源自桃符传说。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枝蜿蜒三千里,东北枝间有鬼门,是万鬼出入之地。神茶、郁垒二神居于此,专门监察百鬼,若有恶鬼作崇,便以苇索捆绑,送与老虎吃掉。于是,人们为保平安,在新年时用桃木板画上二神形象,置于门旁,此为桃符。后来,桃符上逐渐出现祈福辟邪的吉祥话语,演变成如今的春联,寄托着人们迎祥纳福、驱邪避灾的美好愿望。
守岁风俗,和年兽传说紧密相连。传说年兽形貌狰狞,生性凶残,每到除夕便出来伤害人畜。人们发现年兽惧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每至除夕,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大火、烛火通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不敢睡觉,共同等待天明,这便是守岁。一夜过去,大家平安无事,便相互道喜,久而久之,守岁成为春节传统习俗,蕴含着对新一年的期盼与对家人团聚的珍视。
还有一个与春节有关的传说,是关于“门神”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经常在梦中见到恶鬼惊扰,于是他的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自告奋勇,在宫门外守卫。唐太宗从此不再做噩梦。后来,人们就把他们的画像贴在门上,作为门神,以驱邪避鬼,保佑平安。
为什么过春节有这么多风俗呢?听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张姓远祖有一个名叫张单的当年很穷,为生活所迫,只好帮大户人家烧火帮灶,换得一点零星食物回家度日。天上玉帝的小女儿为人善良,有同情心,看到张单忠厚老实产生了爱慕之心。当时天上人间不像现在禁得这么严,神仙下凡是比较容易的,于是这位千金就与张单成了夫妻。
这件事传到玉帝耳朵里,大为恼火。便派员下凡百劝不回,只得把爱女打下凡间,让她跟烧火佬去受罪。王母疼爱女儿,多次出面讲情,请求玉帝下旨封他们个官。让女儿和女婿在凡间有个地位,过日子好做人。玉帝见老伴出面,看在夫妻的情份上答应了。封什么官呢?一想起此事又余忿未了,见张单是替人烧火帮灶,就给了一个平平常常没权没职的灶王的衔头,叫他们和平民百姓在一起。
张单原本是干活出身的,有官无官都不在乎。玉帝小女一心爱张单,自愿从天上到人间,富贵两字早抛到一边,于是张单成了灶君王爷,她便成了灶君老母了。灶君王爷为人忠厚守职,灶君老母却见多识广,关心百姓,爱管闲事名头比灶君王爷响得多。不少人记着灶君老母却忘了灶君王爷,就是因为她能办事常给百姓带来好处。
自从玉帝封了他们官之后,也算承认他们的亲事了。在王母的宠爱下他们常常上天串亲,回来时就带许多东西,分给左邻右舍。大概天上人间差不多,穷亲戚常来往是讨嫌的事。有古俗语说得好:“一天来三趟,当作狗爬灶。三年来一趟当作亲家到”。玉帝本来就不喜欢这个烧火的穷女婿,又见他老是搬东西,于是拉下面子,规定他们每年只准年底回来一次。
凡间进入腊月二十后,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了。殷富人家早已准备好了年货,而许多穷苦的平民百姓却缺这个少那个。灶君老母看到眼里急在心头,就和灶君商量,决定年底二十三日上天串亲。凡间到天上路遥难走,百姓知道他们要动身起程,纷纷送了些灶糖、灶饼让他们带上。
来到天庭,灶君和灶君老母向玉帝诉说了人间的疾苦和不平。玉帝不爱听,看他们穷得空手而来,就命他们当天回去。灶君老母见到王母,就在母亲身边撒娇,哭着说道:“不回去,就是不回去!这样看不起我们,明天我要扎把扫帚回去扫穷灰呐!”玉帝也没有办法。过了一天,又来催她回去,她借口磨一锅豆腐回去。又过一天,玉帝又来催她,她说要杀只鸡回去。又过了一天,玉帝来催,她说要蒸笼年糕回去。到了二十八、二十九她又说要带点肉,盛点酒回去。到了三十日,灶君老母觉得东西准备得差不多了,一到天黑就和灶君双双而归。
凡间的百姓日夜都盼望他们回来过年。三十日这一夜点灯熬夜,等呀,等呀等到他们到了凡间,正是大年初一五更天了,于是家家户户放鞭炮。从此,人间便有了这样的风俗:二十三祭灶,二十四扫尘,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着吃,二十八乱贴过,二十九温黄酒,三十捏嘴(捏饺子)守岁,初一磕头,放炮开门大吉。
这些古老的风俗和传说故事,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们传承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对祖先和历史的尊重。即使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春节的核心价值和传统风俗依然在我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让我们在每年的这个时刻,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温暖的亲情。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我们心灵的归宿。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春节的光芒永远照耀在我们的生活中。
【作者简介】:李海山,网名海纳山容,林州市临淇陈庄村人。曾从事教育工作,爱好文学。目前故乡养老。
10.我的故乡临淇镇【李海山】
12.临淇镇双尖山【李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