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探珠图》

文化   2024-11-29 21:52   山东  

黄慎在不同年份图绘过多幅《探珠图》画作,有多幅画作流传至今,如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十四年(1749)、乾隆二十二年(1757)等。这些画作虽然创作年份有先后,但画面布置、人物形象、绘画技法等方面如出一辙,属于同一图式的不同图绘。

黄慎《探珠图》 轴 纸本设色 1746年 229×111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黄慎《探珠图》 轴 纸本设色 1747年 274.4×130.2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黄慎《探珠图》 轴 纸本设色 1749年 282×128.4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黄慎《探珠图》 轴 纸本设色 1757年 184×10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探珠来自于成语典故“探骊得珠”。骊,古指黑龙。探骊得珠,指的是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可见其状况之凶险,得龙珠之宝贵。《庄子·列御寇》中言:“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在黄慎《探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正在吞吐云气的巨龙若隐若现地浮现于空中,周围巨浪滔天,风起云涌。在这样的氛围下,有二人立于巨龙之上,一女子手捧花篮、一男子手持宝珠,似已经过激烈搏斗,成功于巨龙颔下取得宝珠。龙口探珠的紧张氛围在黄慎的画作中被传神的表现出来。
值得深思的是,原本成语典故中并没有说明是何人去龙口夺珠,按照常理推想,应为身强力壮的男士去尝试,但在黄慎的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柔弱女子与男士一起参与到冒险过程中,并且在画面中占据着主要位置。红颜丝毫不让须眉,反客为主的成为画面的主角。按照此图式被反复不断图绘来看,这样的安排并非黄慎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应该经过深思熟虑的,塑造并突出画面中女性形象成为《探珠图》的一大特色。

文章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国画鉴藏
以传播传统中国画艺术为宗旨,内容涵盖国画知识、国画学习、国画鉴赏等,带给你别样的国画艺术欣赏!欢迎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