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与书画紧密相关,并且相互深入,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情中有人,历来都是中国文墨客的内在情怀,蕴含深厚博大的意境。一幅好的中国写意画作品,是书法、诗文、印章的融合。在意念和情感下用笔,笔墨传情,表现出作品的节奏和顿挫,既丰富人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又美化了现实生活,提升了人的思想品位。
中国画偏重于形与神,所重视的问题是画的内容及感染力,注重的是笔意、笔势、笔力、笔法。工具和材料有笔、墨、颜料、宣纸、砚石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而写意是以形写神,以神写意,诗意和书画的结合。宗旨是通过事物本身而挖掘出其内在的精神品性,在整幅作品中融合配衬,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
在写意画中,一般以写实为基础,抽象的构架为依据,表达一种“意”。“意”就是意思,就是意向、意义,就是构思、内容,就是精神。没有精神的形式是不能构成写意画的,包含着精神的这种形式本身就是有内容的。在中国的写意画里面就有内容,写意画里有作者的人生内容、人生修养及其对世界的认识。画家在作画的时候,自然不自然地、有意无意地反映了他的全部。写意画风格大致分为线描、着色、大写意。线描为勾线出形,着色为色彩渲染,大写意是泼墨。以勾、皴、点、染、浓、淡、干、湿、虚、实、疏、密为主要表现手法。而笔的基本要求在作画中均匀运力,平稳转折,行笔随意,墨不外溢,深浅有序;沉着用笔,有力度,才能有分量;笔法简练,略施淡彩,一幅作品就是一张雄伟自然的照片。浓淡深浅之间横涂竖抹,描绘景物,寥寥几笔画入眼前,景由心生,诗意浓浓,方能体现出气格和韵味。在回味中得到享受,在美感中陶冶性情。
画景之前需知景,这是文化环境对写意画家的基本要求。比如梅兰竹菊的品质:傲、幽、坚、淡,自古以来称其为谦谦“四君子”,寓意深远高洁,所以在构图和表现手法上需要水墨淋漓,洒脱奔放,脱离花木草石的平淡,拓展出深厚的民族文化,流露出内在美。山水写意画的笔法主要是中锋、侧锋、逆锋三种,通过虚实结合才产生无穷的变化。作画过程中忌讳“描、涂、抹”,这样才可以避免整个画面的“软、浮”之态。
竹写意技法从竹节开始,笔力有轻重舒缓,竹竿看起来就虚心有节,虚实之间,彰显出竹子的亭亭玉立,清新而不俗。通过疏密穿插等形式组织在一起,使画面的情、景、笔、意成一体,欣赏者和画家心意想通。浓淡组合,一花一草成线条风韵,深浅见笔墨多少。粗细之上,水墨淋漓之间,就是随意几笔,看似简单,这几笔实同在于表现手法和笔墨轻重上。一虫一鸟一世界,动静在于笔墨用色,出神入化。
写意画注重用笔,要有快慢、轻重、顿挫、精细、刚直之分,演绎出沉雄、婉约、粗犷的感觉,描绘出山川景物峻拔雄阔的气概,形神、动势、质感油然而生,使观者如临其境。特别是花草树木虫鱼的刻画,以粗细不同和曲直有别的线条,浓浅兼施,彰显出事物的动态和细腻的手法。
在画写意山水时,一笔一画,疏密相对,虚实相衬,纵笔挥洒,墨彩习气,刚柔相间,成一山一水,立意生动,浓淡之间出俊美风景。写意技法的神奇在于用浅淡的勾画,便可组合突兀山石、幽深小溪等自然之物而成的山林之景,宛如缕缕清风从浓厚的墨色中扑面而来,能让人聆听到从那片青翠山林深处传来的悠悠鸟鸣,正融合着那道清凉的潺潺溪水在云雾里低吟。而笔锋之间,那座座巍峨的山峰、葱笼茂密的林木、突兀高大的青石,吸引着每一个观者。连绵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随着色块和线条在无声地流淌,大有“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之感。
写意画有虚实、粗细、转折等用笔形态。对景写生,其下笔、入手,都涉及整个写意画进程,往往因各人习性而定。但也有规律,这就要从整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铺排,由前及后,层层穿插。初学写意画写生,如无把握,可把画中各部分景物的主次位置先定下,然后再用笔墨来画,特别是画以建筑物为主体的山水画,因对场景的结构透视的准确性要求较高,画前先在头脑里打好一个轮廓,显得较为必要。
国画写意可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写意山水画激扬奔放、波澜壮阔、富有意境、拙媚相生,是中国山水画最富神韵的表现形式。
大写意注重心灵感悟的抒发,不着重物理表象的真实程度。大写意画重精神意境,这种精神既是画家个人的个性,也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自由之态。所以,大写意画在强调表现画家真情实感的同时,还强调游心于万物,整体把握客观世界生生不息的变化韵律,不受时空、体面、光色、透视等物理现象的束缚,这就是中国文化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极高境界。
文章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