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毕业年级,考生最希望的是,恐怕就是既有擅长的科目,又没有特别弱的科目。然而现实却是,就算成绩优秀的考生,也会有一些瘸腿学科。在初三或者高三这一年,怎样同时做到补弱科和增强科?因为从考试试卷看,一定有考基础知识的题,有比较容易做的题,有很难做的题。比如,两科课程,一科占分100分,另一科占分150分,可以优先补150的课程。这样,同样的学习时间可以帮助你得到更多的分数。比如,数学中数列比较难学,又是压轴大题,就先放弃,去补占分多,又更容易通过训练获得提升的导数部分。这一方面说明考生有实力学会这科功课,并还有提升空间;此时,考生更需要计划好复习时间,尽量每两天照顾到一科功课。同时,尽量做到一科、二科课程,考前不复习也能考出稳定的好成绩。对于每个考生来说,年级组有年级组的复习大计划,而你应该有自己的复习小计划。也就是说,跟着学校走没错,但不能盲目跟着学校走,一定要思考自己差在哪里,哪里更需要分配时间补习。举例来说,如果晚上某一门功课的作业很多,自己感觉作业也基本会做,那么完成作业后,就可以少看这门功课。每次家长会,老师总强调考生要跟学校的安排走,这个原则是正确的。老师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考试,学校的教案和作业也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但是,每一科任课的老师并不清楚别的老师留了多少作业,有时就会出现今天作业多,明天作业少的情况。同时,由于一个班的考生的学业水平不同,同一份作业,对于好学生来说,完成可能很轻松。对于成绩差的考生,可能难以完成。对一个考生来说,有些科目的作业很容易完成,有些科目的作业要花费许多时间。如果每天晚上必须把所有的作业都完成,结果可能是按照老师的安排走了,但是,没有时间做自己计划的事情了。如果每天都在忙于完成学校的作业,考生已经没有任何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很难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更有效的学习了。做作业前,花点时间想一想今天白天复习的知识点,作业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学习知识点。如果可能,还可以讲给家长听。能讲出来,可能就是学会了。他首先做什么?是玩一会,看会电视,睡会觉?还是直接做作业?是先把今天老师讲的东西搞明白,还是等作业做不出来时再去翻书?作业先做哪科?白天上课后,都会有作业。上面说过,高考生对成绩比较好的科目会比较有信心,也比较愿意学。高考生回家后,常常是喜欢先做自己有兴趣的:而且有时还会多花一些时间。等有兴趣的科目做完了,人也累了。再做成绩不好的科目,就更费劲了。结果强的越来越强,弱的越来越弱。是否和高考生商量,改变一下习惯,不妨先做弱项,再做强项。每个高考生的身体条件不同。如果有可能,每天做一些锻炼。如果家长能够和考生每天早上(特别是冬天)跑20分钟的步,考生的锻炼也就够了。由于考生的身体条件不同,每天能够拿来学习的时间也不同。这里的时间是指有效的时间。每个人每天的有效时间是确定的。当然,可以通过锻炼,增加有效的时间。这里我说的是有效的时间,不是简单的时间。让考生从每天学习十个小时延长到十一个小时很容易,但是考生的有效时间不一定延长了。如果你每天的学习时间大大超过你的有效时间,学习成绩可能不但不提高,可能还会退步。考生也会觉得十分累。但是如果你不充分利用你的有效时间,你就没有达到你的最好状态。要通过实验找出有效的时间的长短,再根据有效时间制定计划。如果一道题占用的时间太多,学会放弃,因为这道题对你而言可能太难了。如果题做不出来,可以坐车的时候想(不要在睡前想,睡前应该回顾今天学习了什么)。有时,一道题就卡在一个地方。想明白了,难题就不是难题了。没有完成的作业,等老师讲完了,要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写出来。千万不要因为一道难题,把今天的计划全盘打乱。但是如果可以玩一个小时,在开始玩之前,考生就已经开始想游戏的事情了。玩完了,还会想。这些时间加在一起,就不是一个小时了,就可能是两个小时了。每天一个小时(而且是精力比较好的一个小时),一个月就是30个小时,每个月就少3天,十个月就少30天。等于少复习了一个月,少了10%的时间。首先要效率。效率提高了,再考虑如何增加每日有效学习时间,克服心理疲劳。建议把没有兴趣的课程先学,有兴趣的课程后学,有助于延长专注时间,延缓疲劳。
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家里有中小学生的一定要关注本公众号,小升初、初升高信息一网打尽,还有语文、数学学习方法和习题,不要等六年级、初三了再关注,你可能会错失一个进名校的机会的。感到有用就在右下角点个在看呗!也请把本公众号分享给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