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路,蜿蜒悠长
每一步都踏着岁月的回响
门扉轻启,是家的模样
8月17日—8月19日
以文学之名,诚邀四方贤
湖湘各路文学爱好者齐聚清溪文学村
欢迎《人世间》作者、茅盾文学奖得主
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回家”
开启“文约清溪·传承有声”梁晓声益阳行
家,是归途的灯塔
欢迎回家,走进自己的清溪书屋
风吹动手中的纸风车,我们来到了湖南益阳清溪村。8月18日,“文约清溪·传承有声”梁晓声益阳行活动正式开启!以梁晓声老师命名的“梁晓声清溪书屋”,终于迎来了翘首以盼多年的“主人”。
“走多远都记得回家,
平凡的我们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烟火……”
由梁晓声老师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主题曲响起。8位可爱的小朋友出现在梁晓声清溪书屋前坪,热情地欢迎梁老师的归来。作为欢迎梁老师“回家”的使者,他们纯净的童声传递出了人世间最动人的、属于家的亲切和温暖。
跟随书屋讲解员的指引,梁老师走进书屋,一点一滴熟悉着自己“家”里的每个角落。老电闸、旧电表、油灯、旧报纸、二八大杠……不管是记忆里老物件,还是80年代风格的背景墙亦或是墙上的满满回忆的老照片,虽说是第一次来,但是这里的一切对梁老师来说,却是那样的亲切。
书屋建立以来,已经陆续接待了超万人,很多梁老师的书粉曾在这里写下了自己的留言。这其中,也藏有梁老师的老友,作家刘醒龙的留言。
也曾是晓声兄的读者。
——刘醒龙
·我们应该如何开展文学创作?
·如何能写出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
......
现场青年作家代表、青年读者代表和来自高校的研究生,与梁晓声在书屋围坐进行了交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梁晓声说。文学创作的题材,写作者首先要有足够的现实生活。同时,他也谈到文学即人学,写作的第一要义是写人,作者要打开自己的内心,忘记自己,先写他者,把文字和细节都给他者,真情实感地写下属于他们的故事,让他们被更多人认识。
看着被记满的笔记本,知识点满满的座谈会结束,时间悄然来到了告别的时刻。在梁老师准备离开家门之际,书屋管理员将书屋的钥匙交给了主人,梁老师当场惊喜的向所有人宣告“我有养老的房子了”。
此次益阳行,除了“自己”书屋,梁晓声老师还在清溪文学村内参观了作家出版社清溪书屋、周立波故居和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深入感受了清溪文学村浓厚的文学氛围。
文学,照亮前行的方向
文学之光辉映益阳
为了近距离一睹名家的风采,数百位文学爱好者刚吃过午饭就早早地来了到益阳大剧院,等待梁老师的到来。
下午三点,现场上下座无虚席,文学交流的气氛热烈。同时,线上直播间也涌入了大量读者,在线“云”观看梁老师的本次分享。
在读者们热烈的掌声中,“文约清溪·传承有声”梁晓声《清溪一课》—文学讲座交流活动正式开始。一场精彩《人世间》演读,将气氛拉到高潮。
表演结束后,梁晓声老师与资深媒体人、方实验室创始人杨夏,进行了一场有关于青年的“清溪对话”。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梁晓声老师通过曾经自己做知青的故事,新书编辑的故事,责任和自我的关系,对杨夏老师的提问题作出解答。
在“清溪对话”后,由梁晓声讲授的“清溪一课”《关于文化自信的随想》也精彩开课,结合自己的经历,畅谈文化自信,多次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开卷有益。他说“文学作品是使一个人成为读书人的桥梁”,“中国作品中有很多文学现象是可以激发读者想象力的”。
梁晓声的“清溪一课”不仅是一场知识与智慧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与文化的传承。当大家不再仰望别国文学,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从自己的文学和文化中,看到属于中国文化中的闪光点。
拿起书,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清溪村开出璀璨的花,推动文学成为滋养新一代青年心灵的甘露。
本次“文约清溪·传承有声”梁晓声益阳行活动,清溪文学村有效利用文学力量赋能乡村振兴,通过举办名家面对面交流活动,以文育人,弘扬文学之美,发现阅读的乐趣,激发人们对文学的热爱,培育一批具有蓬勃创造力的文学新人。感受乡村振兴,共话文学未来,本次活动也推动了益阳清溪村“乡村+文学+旅游”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