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人流的持续聚集,往往需要商业中心的持续繁荣。
不夸张的说,
上海有些板块的崛起,其实就是商业运营成功的功劳。
比如,闵行七宝的繁荣,离不开万科和宝龙广场。
反之,商业的没落,则很容易带来板块的颓败。
比如,虹口的衰败,就和四川北路商业没落关系紧密。
上海这几年,不少的传统商场都在走下坡路了。
从种种迹象来看,
上海的商业格局和形态,正在重塑。
老商场
2024年上海大量的商场进入更新周期。
首先是南京西路的梅龙镇商场关停消息,冲上了热搜。
商场里的伊势丹百货,曾经是不少上海人心中的白月光。
关停公告一出,引发了一波回忆杀。
随着这一家运营26年老牌商场的落幕,
上海百货商场最后的荣光也在缓缓褪去。
其实,这些年,上海很多知名老商场,都在接连关停并转。
比如,徐家汇的太平洋百货、东方商厦,去年就已经在歇业改造了。
上海六百今年也在去年完全拆除。
再比如,有些老商场是直接改做其他用途。
早在2019年,中山公园的巴黎春天店关闭,直接改建成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了。
图源:网络
(规划的办公大堂)
老牌商业街四川北路附近的天兴百货,也在拆迁改造中。
未来这里将改建成“虹口现代运动城”,主打体育运动。
上海置换、买卖房有问题,先问观观?
免费1V1咨询 年底限时开放!
扫码👇️留言你的难题,获取专家定制方案!
时代落幕
你会发现那些落寞的商场,基本都是百货公司形态的。
上海置地广场、百盛购物中心、太平洋百货、上海六百、东方商厦、汇金百货、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汇联商厦等等,都是如此。
百货商场时代,真的已经一去不复返。
为什么这个商业形态衰落的如此之快呢?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原因。
第一个,电商冲击太猛了。
你看,现在谁还去商场买东西?
大部分人的购物需求,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解决了。
顶多能看到一些爷叔阿姨,偶尔逛逛。
如今,像大润发这样的大商超,都快在上海绝迹了。
更不用说,那些好地段的百货中心了。
如今,中国的网上消费已经占整体零售额的三分之一。
传统百货商场的市场份额,所剩无几了。
第二个,品牌更新慢,跟不上年轻人的步伐。
年轻人喜欢的潮牌、小众设计、快时尚,很少出现在传统的百货商场里。
很多商场都还是老一套的品牌组合,变化慢,很难吸引追求个性的年轻人。
有网友就曾指出过,上海伊势丹百货的倒闭是必然。
关注我👇
限时免费领取《重磅资料福利资料》
中心城区在没落
和百货商场一样衰落的,
还有中心城区的一些商业中心也在衰落。
拿南京西路板块来举例,
恒隆集团去年上半年净利润直接腰斩;
太古地产同样不给力,上海太古汇三季度的零售额下降20.7%;
怎么回事?
中心城区的商业中心,也快经营不下去了。
其实,这个趋势的背后,
隐藏着商业中心发展逻辑的变化。
第一个大变化是,
这些年,上海远郊的商业中心数量,在快速增加。
根据2023年上海购物中心协会的统计数据,
上海远郊的购物中心数量和中心城区的购物中心数量的差距只有22家。
也就是说,
这些年,上海郊区的商业中心已经遍地开花,中心城区的人流正在涌向郊区。
第二个大变化是,中外环区域经营业绩,表现亮眼。
2023年的商业体销售额排行中,抗打的商业中心几乎都在中外环上。
图源:网络
这两大变化的背后,和不同的发展思路有很大关系。
中外环的商业,这些年,更加注重梯队配置,不再一味追求高大上。
拿普陀区来举例子。
大的有环宇城、环球港,小的有大悦城、百联,中信泰富 。
这些商场,老少皆宜,
比起徐汇、黄浦那些老牌商圈,只追求高大上,吸引力要强得多。
线下消费,更多地是想要接地气,感受烟火气。
未来如何?
其实,从商业中心的热度变迁,
我们很容易看到,
人流才是商业体繁荣的关键。
为什么中心城区的老牌商场不行了?
因为地价、房价都贵了,周边的居民区都变成了写字楼。
楼盘的定位和消费群体都变了。
等到很多老商场反应过来的时候,人群布局已经去到了郊区。
截止到2023年底,上海的购物中心数量已经达到了381家。
上海的商业中心,已经进入存量博弈的时代。
但市场的大洗牌,却没有停止。
根据官方计划,2025年上海又有50多家商业要开业,面积380万平方米,创五年来新高。
其中,旧改项目有11家,集中在城区,
新建购物中心有28个,多集中在五大新城。
这样看,未来的商业中心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在根据,上海2035商业空间规划来看,
未来的上海将形成“4+X+2”(4级商业中心体系、X个特色商业功能区、2个配套支撑体系)的商业空间体系,
其中市级商业中心、地区级商业中心的数量分别达到29个、45个。
目前,上海市共有19个市级商圈,远期规划还有10个市级商圈。
地区级商业中心,密度不小。
◎上海市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地区级商业中心规划布局图
未来商业格局的多点开花,一定会带来商业体的大洗牌。
想要脱颖而出也愈发困难。
这两年新开业里面比较成功的商业我认为是真如的中海环宇城、长宁的宜家荟。
每次去都感觉人气十足。
图源网络
业态的设计上越来越接地气。
明显感觉餐饮的比重在提高,客单价在下降。
可能商业的发展也在适应消费降级的趋势。
刚需买房,就别想着上涨了。
最稳的投资方式,是在市场回调后,
买进强者恒强的“绩优股”。
扫码👇🏻领取《2025年上海抗跌板块小区排行榜》
「魔都财观-房外房旗下矩阵号」
还为粉丝提供定制选房方案和卖房落地执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