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脑”一词悄悄爬上了微博热搜,引起了网友的共鸣。网友将工作脑概括为以下五点:1、像个上进的发条2、过度在意他人评价3、习惯自我妥协4、失去生活情绪不佳5、误以为吃亏是福。但是“工作脑”真的是“打工人”的错吗?究竟是“打工人”选择了“工作脑”,还是因为目前的就业困境和未能落到实处的劳动法使得打工人被迫变得“工作脑”呢?
据澎湃新闻报道,2023年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1%;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4%,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9%。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0.8%、4.1%。25-59岁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学历、大专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4.4%、4.4%、4.1%、3.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6小时。
显而易见,当今青年的就业形势较为险峻,青年就业难,就业累问题突出。在这样难就业的背景下,青年人们习惯了自我驯化,习惯了在“找个工作不容易了,累就累点吧”的自我忍耐中被不由自主地PUA。
青年人的就业问题向来是政府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面临多重下行压力,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企业破产倒闭,2022年上半年,就有46万家公司倒闭注销,中国有8000多万家中小民营企业,其平均生命周期只有2.9年,存活5年以上的不到7%,10年以上的不到2%,这就意味着中国超过98%的中小企业成立十年内都会走向死亡,不仅生命周期短,且能够做强做大的民营企业更是廖廖无几。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能给青年人提供的岗位下降,青年人失业率节节攀升,那些找到工作的青年人自然更加珍视工作,这种对失业的恐惧导致青年人紧紧的抱住已有的工作,导致不得不显示出“工作脑”的症状。
另外,劳动法实施的缺位也是导致青年人被迫变得“工作脑”。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6小时,按照一周五天工作日来说,中国人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为9.72个小时,比经合组织(OECD)中工作时间最长的墨西哥人(每天工作近9个小时)还要辛苦。而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显然,“打工人”的工作时间是远远多于劳动法的规定。而“打工人”却常常没有得到相应的加班工资,产生了一种加班时间延长与收入增速下降并存的现象。正是劳动法在落实上的缺位,使得青年人被迫像个上进的发条,成为可悲的“工作脑”患者。
为了解决这种困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发展之需、现实之要。另外,劳动监督体系也存在薄弱环节。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不足,一些用人单位对劳动法无视无畏,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导致了年轻人被迫变得“工作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执法力度,用人单位应当提高法律意识,劳动者应当提高维权意识,共同为青年人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双管齐下,才能改善年轻人自我驯化,被迫“工作脑”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