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阅读是一件被赋予意义的事情

2024-05-14 12:12   上海  

最近在反思自己的阅读体验。

阅读本身有什么意义呢?纯文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学习与工作,究竟有什么帮助吗?我的体验就是,没有意义。阅读本身不构成任何东西,我不认为读普鲁斯特对我们改善恋爱关系有任何帮助,也不认为读卡夫卡就能逃离精神困境,读《红楼梦》又有什么用呢,教你如何在十三岁的时候和女仆上床吗?我最爱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不过也只是一个解决不了现实问题而寄希望于基督教上的可怜人罢了。

读者在阅读的时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去一家书店,选一本北欧或者南美的小众文学,买一杯咖啡,坐在落地窗前,美美的出片吗?(没错我说的就是朵云书店,希望朵云书店早日倒闭)最后呢,照片里的人连作家的名字都说不出来。

读书不是为了出片。

那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我时常思考,我为什么要读陀。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苦难的态度是忍,寄希望于宗教,但我向来反对这种苦难观。我憎恶苦难,我更憎恶接受苦难,在《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受笃信基督的妓女索尼娅规劝主动投案的情节读到让我感到恶心,一度让我想要弃书,当然这个情节已经是全书的尾声,我便忍着恶心读了下去。

对啊,阅读甚至会让观点不同的读者感到恶心,那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呢?

我觉得阅读是一件被赋予意义的事情。无论是对书的选择,还是对书的理解,抑或是书对读者知行的影响,我都认为是被赋予意义的过程。

但是在聊读者之前,我想先聊聊文学创作,姑且当作观点的铺垫。

我觉得现在的文学创作,尤其是传统文学,基本上以及属于创作者的个人化表达了。曾经的人会把文学创作当做青史留名的工具,或者次一点,飞黄腾达,应得世俗名声,再不济,至少作为糊口的工具。但是如今想求名求利的谁会去碰文学这个倒霉玩意?之前和别人曾聊起过,我说我人生理想是写本小说出版。她说我发了她就买一百本,我打趣说一共卖了一百零一本,我自己再买一本。虽然这是玩笑话,但文学,或者说严肃文学,受众群体真的少了,文学的影响力也小了,想靠文学改变世界不过是痴人说梦。文学,最终还是变成了作家的自我表达。

现代小说的几个开山祖师爷,卡夫卡,普鲁斯特,或者再往前追溯一点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人有个共同点,即他们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视为病人。文学对他们而言,是一个给与他们痛苦和焦虑的东西。文学,和他们的人生,有非常密切的关联,这种关联,就像蚌和珍珠,或者人和疾病。他们的文学,有点像将自己和病体分离的过程。

而读者的阅读,就是在感受他们的痛苦,感受他们的疾病,感受他们的自我表达。这是一件被赋予意义的事情,是一种受虐的过程,是一痛感。(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好喜欢我写的这句话!“文学是一种痛感。”,有空我一定再以这句话当标题再写一篇)

而且我发现文学爱好者尤其是严肃文学读者是一群特别有意思的人。他们整天乱想、键政,没有女朋友,念叨着“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还是贴一下出处,万一有人好奇呢,前一句话是萨特的书,就是说“他人即地狱”那哥们,后一句是马克思《神圣家族》里的论断)这样的人,在别人看来和原神玩家没什么区别。这样下去,文学被越读越小了。(这句话可以参考林少华先生(挪威的森林的译者)在b站发的有关日本文学的视频)于是呢,读者把自己读成了高种姓者,读出了优越感,读成了用鼻孔看人说着“你又不懂我说的是什么”的傻x

但这也是赋予意义的过程。这是我想说的最核心的东西:阅读被读者赋予了过重的意义,于是他们看不上那群不读书的人。我觉得这件事不对,但是我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读书把人读小了,读成了念叨着“结构主义”的谜语人和念叨着“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的神棍。他们以为读书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但其实不是,读书不过是读者自己的选择,读书对你的影响不过也只是你自己赋予的价值,真的有人会相信苏格拉底说的“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吗?或许有的,但是这群相信的人自以为做痛苦的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而瞧不起那些选择当“快乐的猪”的人,但是当快乐的猪有什么错吗?没有错,所以阅读该被赋予意义,但不该被赋予过重的意义。


x木白木白
自由而不失序 勇敢而不鲁莽 理智而不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