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还有“第二颗卫星”?迄今发现的距我们最近的宜居行星在40光年外| 《科普周报•科学焦点》2024年第8期上市

文摘   2024-07-29 17:30   中国  

《科学焦点》杂志是与《科学美国人》《国家地理》《新科学家》齐名的全球十大科普杂志之一。

聚焦前沿科学,关注正在或即将改变人类世界的新研究、新技术和新产品,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天文学、生物科学、心理学等领域,报道重磅研究、重大发现、创新技术。

我们邀请各领域的一线科研人员和专业的科学作家分享新理念、新观点、新思路,传递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和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


📑
《科普周报•科学焦点》2024年第8期全新上市!
如果感兴趣,你可以点击
文章末尾的「阅读原文」订阅哦!
 





Features

深度

在本期的《科普周报•科学焦点》中,我们将去数一数宇宙中到底有多少颗流浪行星,看看“哥白尼计划”的卫星如何全方位监测地球,把烦人的床虱都尽可能揪出来,分析一下神经细胞更多的狗是否就一定比猫聪明,考虑考虑如何应对人们专注力普遍衰退的危机



  • 追踪流浪行星

    根据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天文学家推测,大约20%~30%的气态巨行星可能都会脱离原有的行星系统,成为流浪行星。在银河系中,可能存在数十亿甚至数万亿颗流浪行星——其中的一些行星甚至可能存在生命……


  • 哥白尼计划:全面监测地球环境变化

    为了获取全球温室气体的直接数据,欧洲航天局将在2026年发射“哥白尼人为二氧化碳监测项目”的第一颗卫星。这颗卫星拥有极高的分辨率,能监测到大气中浓度仅为亿分之七的二氧化碳,对其他温室气体的监测精度更是达到了亿分之一。这是人类迈向全球环境务实治理的重要一步,也是“地球观测时代”来临的标志。


  • 床虱再度来袭?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床虱逐渐销声匿迹。但最近10多年,床虱似乎又活跃起来。床虱繁殖能力极强,仅需一只雌性床虱就能繁衍出整个种群。而且,有些床虱的耐药性极强,需要10,000倍剂量的杀虫剂才能把它们杀灭。这些因素让防治床虱难上加难。

  • 猫和狗谁更聪明?
    研究显示,一条金毛寻回犬的大脑皮层约有6.23亿个神经细胞,小型犬约有4.29亿个神经细胞。相比之下,猫的大脑皮层只有约2.5亿个神经细胞。那么,狗和猫相比,谁更聪明呢?科学家从社交智力、计数能力、自我意识这3个方面,测试了狗和猫的智力。

  • 全球化危机:专注力衰退
    心理学家发现,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人们的注意力可以保持两分半钟。而到了今天,如果使用电子产品,注意力的平均持续时间只有47秒。几乎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保持专注力的能力都在衰退,如何应对这一全球化危机?











regulars

专栏



  • 图片故事

    人类未来的食物
    激光导引
    凝胶避难所
  • 读者视角

  • 新发现

    保护野生动物,还需要做得更多
    罕见的磁星耀斑大爆发
    限时进食加上合理锻炼,更有助于减肥
    地球“准卫星”来源于月球?
    超加工食品的危害,其实没那么大?
    40光年外的宜居类地行星
    人脑的纳米级3D图谱


  • 科技最前沿
    未来食品
    空气蛋白:颠覆未来食品市场
    可穿戴设备
    装上机器拇指,我们能做什么?
    新产品】
    人工智能防打鼾装置
    家庭能源系统
    可以照顾宠物的智能机器
    影院级电视
    又硬又软的卡片
    搭载ChatGPT的耳机
  • 每月焦点
    食物中的“永久化学物质”有什么危害?
    保护月球上最有价值的区域
    伦敦:锂电池引发的火灾正在增多



  • 权威解答
    为什么美国龙卷风越来越频繁?
    物种百科:毛猬
    彩虹云是如何形成的?
    在户外活动时,头发里会不会积存太空尘埃?
    怎样才能更好地接受他人称赞?
    哪种恐龙最危险?
    黑洞会死亡吗?
    现实中的小鲨鱼有多可爱?
    为什么蜗牛的爬行速度这么慢?行动迟缓对蜗牛来说有演化上的优势吗?
    澳大利亚的粉红湖为何是粉红色的?
    感冒是天气寒冷引起的吗?
    什么是发烧梦?
    引力会扭曲空间,影响物体的移动吗?
  • 新研究

    人类应该限制塑料制品的产量

    为什么假消息更容易传播?

    如何对抗骨质疏松症?

  • 健康观点
    森林浴改善人体健康?





重点内容推介




追踪流浪行星

虽然流浪行星的概念对许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但它们的数量可能颇为可观。两颗相邻的行星相互影响,行星与周围的物质盘相互作用,一颗恒星路过或中心恒星死亡打破行星系统引力场的平衡……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行星的轨道改变,甚至摆脱中心恒星的束缚。

通常行星没有恒星的能量供给,很难再保持宜居的环境,而如果行星在离开行星系统时保留了大气层,能量也能维持一段时间。另外,科学家推测,气态行星沦为“流浪汉”的概率不小。如果一颗气态行星在脱离行星系统时保留了一颗像地球一样大小的卫星,那么行星的潮汐加热作用就是这颗卫星的能量来源,这颗卫星也可能具备宜居的条件。这些情况为科学家寻找外星文明提供了新思路。

但是,行星本身并不发光,科学家通常是通过观察恒星的光谱变化,推测它周围有哪些行星。而对于流浪的行星,科学家只能碰运气了——看它们会路过哪些恒星身边,捕捉微妙的变化。这样的机会可是“可遇不可求”啊!

哥白尼计划:全面监测地球环境变化

2015年12月,在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拟定了将全球气温的涨幅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对全球各个国家的碳排放量进行监控非常有必要。目前,各国计算碳排放量的依据是各种统计和经济指标,但为保证内容的准确性,气候学家还做了很多工作,例如,欧洲航天局计划于2026年发射“哥白尼人为二氧化碳监测项目”的第一个航天器。

这个项目能帮助我们追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工业废气的来源,它将提供诸多细节信息,包括二氧化碳在哪里、以何种形式被排放,与周边植被如何相互影响,以及最终进入大气层的比例是多少。“哥白尼人为二氧化碳监测项目”可以同时进行小范围细节信息的收集,以及大范围的监控,这也是在温室气体监测卫星领域的一项突破。

而“哥白尼人为二氧化碳监测项目”还只是欧盟委员会牵头组织的“哥白尼计划”的一部分。“哥白尼计划”包括多个项目,这些项目发射的卫星相当于“哨兵”。每颗“哨兵”卫星都负责监测地球环境的不同方面,涉及气候、气象、水资源、土地利用、城市、农业、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森林、海洋、极地等领域,完整的“哥白尼计划”有望成为地球观测数据的最大来源。




床虱再度来袭?

床虱的繁殖力惊人,和人类“相爱相杀”很多年了,留下了许多故事:带着猪一起入住酒店,让床虱叮咬猪并吃饱喝足了,自己再上床睡觉;在床上挂兔腿或鹿腿,“供”着床虱;用胶水把点燃的蜡烛粘在一片面包上来诱捕床虱;哪怕有毒,也要用含有砷和汞的液体喷杀床虱;甚至为了消灭床虱,不惜把自己家烧了……而最近床虱又卷土重来,在欧洲多个国家漫延,甚至漂洋过海传播到亚洲。

由于床虱确实消失了好一阵子,现在的害虫防控人员可能也会对它们感到陌生。而让专业人士感到更棘手的是,有些床虱的耐药性极强,需要用10,000倍剂量的杀虫剂才能杀灭,哪怕把它们泡在杀虫剂中,它们仍能存活下来。为此,科学家想出来许多方法来应对,如开发专门的诱饵,利用专门的真菌来感染床虱,对房间进行热处理等。

然而,鉴于床虱惊人的生命力,这些局部措施可能并不“治本”,无法一劳永逸。由于床虱不会像其他寄生虫那样传播疾病,社会各部门并没有足够重视,导致许多低收入群体长期无法摆脱床虱的侵扰。专家建议,或许只有把床虱问题视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它。



▲ 欢迎订阅《科学焦点》,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24年第8期全新上线

每期优惠价:22元(原价:40),全年订阅优惠更大







SF中文
Science Focus独家授权,聚焦前沿科技,关注正在或即将改变人类生活的研究、技术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