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陈天巡时,他正在养殖场和工人们交谈。“以前在外务工皆是生活所迫,现在希望自己的养殖场能够让家乡更多的兄弟姐妹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免受背井离乡之苦……”陈天巡欣慰地说道。
陈天巡,大方县八堡乡海龙村村民。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到如今返乡创业,为村民搭建就业“平台”的致富带头人,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改写了命运、书写了一段值得称道的故事。
陈天巡(右一)和技术人员进行日常检查
“我现在的养殖场是向八堡乡政府租用的,每年要向政府缴纳租金5.18万元,用于八堡乡恒大幸福41村、42村搬迁户产业分红。”陈天巡说,“承包到养殖场后,我又投入资金380万元,用于场地改造,购买设备及肉牛等。现在有300头牛,主要品种是‘西门塔耳’,都是从云南、威宁等地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过来的。”
现在场上有固定工人6人,月工资在4000到6000元。在青贮收购期间,工人多达30余人。经初步测算,一年支付的工资就达50余万元。
工人在喂草料
“今年,我们收购青贮玉米3100吨,单价400元/吨,为当地群众创收12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群众的青贮玉米销售难的问题,这也算是为家乡群众办一点实事。”陈天巡高兴地说。
“我们上有老,下有小,出不了门去务工。现在在这个养殖场上参与管理,加之我又懂点兽医知识,每月工资有5000多元,既可以照顾家中老小,又可以赚钱养家,真是太好了……”养殖场工人陈凯高兴地说道。
说到过去,陈天巡说,1996年初中毕业的他,因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踏上外出务工之路,前往浙江开始了自己的务工生涯。“当时刚出去务工,什么都不懂,就想着跟着老乡们多赚点钱,每月工资大约300元。”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仍然坚持下来,打算边做边学。在建筑工地做过泥水工、砖工、钢筋工等,后来成为一名工地带班,手下还管着几十号人。
从小立志的他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十多年的打工生涯,他不仅积累了一笔丰厚的资金,还学到了一些工程管理方面的经验。
2014年,小有积蓄的陈天巡回到自己深爱的家乡,开始承包工程,自己当起小老板,在政府资金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资修建进寨路、学校职工周转房、学生餐食堂等,积极参与到家乡的脱贫攻坚中来。后来,又发展小龙虾养殖、工业辣椒种植等。
在收获成绩的同时,陈天巡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而是积极参与到家乡的公益事业中,回报家乡:
2019年向八堡乡八一村捐赠价值10000元的电脑等办公设备;
2020年向八堡乡海龙村捐赠10000元的办公经费;
2022年为八堡派出所硬化办公场地院坝70平方,价值6000余元;
2023年为八堡乡助学基金会捐赠爱心助学资金12000元......
“我养殖的牛一般要养殖一年左右才出售,预计今年可以出售100余头,主要面向贵阳、毕节及四川、云南等地销售。”谈到下一步的打算时,陈天巡说,“我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收入。采取‘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积极为广大小规模肉牛养殖户提供服务,主动分享养殖技术和经验,带动周边养殖户共同发展,增收致富,吸纳更多群众和脱贫人口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为八堡乡的肉牛养殖产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漆举才
审核:方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