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交通运输行业全面贯彻‘两个纲要’部署,不断完善交通强国组织实施体系,通过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先行先试,推动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实现了良好开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10月31日举行的交通运输部10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综合规划司司长吴春耕介绍道。
我国交通运输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发布会上,吴春耕介绍,一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目前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加快建设,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贯通,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有效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
二是运输服务能力大幅跃升。2023年我国完成营业性货运量547.5亿吨,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612.9亿人次,完成寄递业务量1624.8亿件,客货运输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人民出行更加便捷,货物运输更加高效,全力推动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造技术实现整体跃升,京张高速铁路、深中通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成投运。“复兴号”高铁动车组、C919大型客机、国产大型邮轮等一批重大交通装备研制实现突破。智慧交通发展步伐加快,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中国高铁、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机场、中国快递已经成为靓丽的中国名片。
四是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加快推动公路水运类规划建设项目纳入到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同时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交通运输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全国铁路电气化率达到75.2%,新能源汽车数量约占全球一半,机场电气化率超过60%。
五是现代化治理能力有效提升。交通运输大部门制改革持续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健全,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逐步构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提速,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六是对外开放合作持续深化。成功举办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连续两年召开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发起设立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加快建设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深化双边多边交通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交通治理,为共建“一带一路”增添动力。
吴春耕表示,总体来看,《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5年来,我国交通运输综合实力大幅跃升,部分优势领域现代化水平跻身世界前列,向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以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为统领,进一步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行稳致远。
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记者了解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以来,交通运输部围绕重点领域、优势领域、急需领域和关键环节,先后组织开展了618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探索实践中,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作为重要抓手,发挥了关键作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是通过试点凝聚了强大合力。600余项试点任务涉及112家试点组织单位、以及800余家试点实施单位,通过试点工作,充分调动了行业内外参与交通强国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中央有部署、地方有行动、行业有干劲、社会有共识、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的生动局面。
二是通过试点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实施了一批交通强国建设标志性工程,形成了一批政策文件、标准规范、技术指南、数据平台一系列成果。初步统计,各试点单位目前已获奖项40余项、获得专利1800余项,形成标准规范、技术指南、指导手册、技术要求等一些政策性文件800余项,同时总结梳理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示范案例,并且在全国逐步推广。
三是通过试点发挥了创新突破作用。借助全国试点先行先试实现了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技术突破,有效推动交通运输实现“三个转变”,“四个一流”的生动实践在各地不断落地生根。其中,江苏构建起高质量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高标准的智慧交通体系、高效能的现代交通治理体系、高效率的现代交通物流体系;浙江推动综合交通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引擎;山东在全国率先构建起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城市轨道交通统一管理的“大交通”体制;国家能源集团构建成套重载列车技术体系,朔黄铁路3万吨级重载列车开行;中车集团强化绿色智能交通装备研制,时速600公里磁悬浮列车、时速350公里高速货运动车组已经下线;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不断完善全球化布局、加快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国交通企业全球竞争力,等等。
吴春耕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用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这个重要抓手,聚焦重点、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打造亮点,谋划实施一批有深度、高质量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完善、纵深推进,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制《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报告(2023)》
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工作重要措施
交通重大项目为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交通重大项目是交通强国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近年来各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刘鹏飞介绍,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多措并举积极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累计下达3157亿元车购税资金支持地方交通建设,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加快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各项交通重大工程建设正在全力加快推进。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成为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银昆高速公路太阳山开发区至彭阳段建成,标志着G85银昆国家高速公路全线建成。近期,盐洛高速公路江苏宿城至泗洪段、集阿高速公路内蒙古安业至公主埂段、南京至信阳高速公路寿县至颍上段等项目也陆续建成,京沪高速公路广陵至靖江枢纽段改扩建工程、平顶山至宜昌高速公路宜昌段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公路骨干通道不断完善。
当前,正值交通重大项目建设黄金期,公路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不断取得新进展。世界在建最大跨度悬索桥——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北主塔横梁合龙,进入新的施工阶段;乌尉高速公路项目进入通车冲刺阶段,计划于2025年全线建成通车;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龙潭过江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重大工程正加快推进项目收尾工作,年内均有望建成。
在水运重大工程方面,平陆运河工程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建成后将开辟广西内陆及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约420亿元,占总投资的50%以上;今年已完成投资18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0%。预计2026年底主体工程建成。
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加快推进,预计2027年底主体工程建成。截至目前,这个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28.5亿元,占总投资的57%;2024年度已完成投资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6%。
此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深圳港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海南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等重点港口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刘鹏飞表示,这些交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促进了一流港口发展,积极发挥投资重要牵引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港口基础设施规模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现代化港口是交通强国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刘鹏飞介绍,这些年,港口建设以及自动化码头建设改造都是交通运输部持续推进的重点工作,也集中展现了交通领域技术进步。
在一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港口群,港口基础设施规模多年保持世界第一。2023年底,我国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878个,是10年前的1.4倍。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铁矿石和集装箱等主要货类运输系统港口布局不断完善,港口基础设施水平和韧性进一步提升。
自动化码头建设改造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应用规模、技术水平和装卸效率总体位居国际前列。目前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49座,在建44座,已建和在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上海罗泾港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一批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项目建成投运。在集装箱码头方面,我国基本掌握了自动化码头设计建造、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全链条的关键技术,在一些技术领域实现了“部分领跑”。上海港、青岛港等实现了码头生产管理操作系统自主可控,并在生产效率上取得新突破。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桥吊平均单机效率超过每小时36自然箱,百米岸线作业效能较传统码头提升30%。干散货码头方面,国内各大港口在码头“翻”“堆”“取”“装”“卸”等作业环节上基本实现自动化,降低了人员作业安全风险,提升了本质安全水平和生产效率。
刘鹏飞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进一步加快一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以自动化码头为重点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发展,拓展智慧化应用深度和广度,提高智慧服务效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同时还将完善智慧港口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引领作用,为水运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责编:缪世雄
审核: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