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小学教育比你想象的更宽阔
教育
2024-11-20 07:01
广东
演讲人 | 彭明辉
台湾作家、“国立清华大学”教授
编辑 |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小王子》这本童话,一直试图告诉我们一件事:
人一长大,就再也没有能力了解孩子的世界。
连带地,我们也察觉不到孩子是用另一种方式在看世界的。
尤其在小学阶段,我们急着想看到孩子在功课上的表现,希望藉此确定他未来在社会上有竞争力,从而或者解除我们的焦虑,或者强化我们的虚荣心。
因此,一方面小学阶段许多攸关孩子一生幸福的成长空间被挤压了,另一方面,我们经常用错误的评量标准在决定哪个孩子或孩子哪方面的能力较值得栽培。结果,攸关未来的能力被荒废了,没必要的繁琐细节又过度地被强调了;值得被栽培的小孩被父母伤害了,得宠的小孩却又被误导了。
如果我们不能从较宽广的视野来重新给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成长定位,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在戕害小孩;
如果我们不能跳出成人世界习惯的成见,我们永远找不到小学教育的方法。
从终生学习看小学教育
一位同事告诉我——反正初中起,孩子就要面对地狱般的生活,小学只要让孩子快乐就好!但是,
小学是培养孩子人格雏形的阶段,
荒废了小学阶段人格的培养,长大后就来不及了。
因此,我们必须把眼光拉远,从更长远的教育观点着眼,回过头来看小学阶段的成长与教育目标。
从一位大学教师的观点来看,我对今天国内最优秀的大学生感到既忧心又失望,他们好像都掉到一种二元法的分类里:要不认真读课本,要不打游戏、玩论坛等社交平台,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
现在的学生,除了别人要他做的事之外,从来都想不出自己要做什么;除了应付功课的能力之外,好像其他的情感能力和人格内涵都严重地欠缺开发。
许多小孩都变成了“草莓族”:
看起来鲜红可爱,随便捏一下就烂得汁液遍地
;而所谓的“高材生”,知识技能远比我们当年发达,十几岁就会自己组装电脑,可是对人生的理解与想象,却空洞得可怕。
有时候我看了不忍心,想引导他们一些人生观念。最“认真进取”的学生竟然会说:“老师,我选你的课是因为课表上写着‘控制系统’。如果你想谈别的话题,可不可以另外找时间。我觉得你上课不讲正课,有点对不起想学的学生,也对不起纳税人的钱。”
后来,我干脆到通识教育中心开“科技与人文”的课,只讲给想学的人听。
没想到,许多我在高中时早已清楚的观念和课外书,对他们而言却非常玄奥。更糟的是,即使我每学期都让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挂科,还是有人在选修课里睡觉。
我只能承认:
人的价值观在高中就已略具雏型
,到了大学,他们只会根据既有的价值倾向去选择哪些话要听,哪些话不听。到了大学,才要开始思考人生的问题——这实在太晚了。
一个高中毕业时还没有一点点热情的人,我没有能力教!一个对人生没有任何憧憬的人,你能寄望他在大学里面培养出什么样的理想?
假如一个小孩到了初中毕业时还不曾喜欢过任何东西,他到高中时又怎么可能培养出最起码的热情,和对于人生的憧憬?
由此倒推,我不得不认定:
我们必须在小孩子小学毕业以前培养出他对人、动物和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对自己最起码的信心
;以这些情感和自信为基础,他才有机会在初中阶段藉着简单的文学作品,比如诗歌、散文,进一步深化还爱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想象。
只有当孩子的内在情感较丰实,对世界与人生的想象较活泼以后,他才有机会在高中阶段借着传记、小说、历史故事与粗浅的哲理文章的引导,发展出对人生初步的憧憬,并且学会沿着前人的心路历程去思索自己的未来。
不容许孩子犯错
就是一种浪费
在过去的教育传统下,小学教育过度注重知识性的细节,而且不太容许小孩有犯错的机会,这是一种浪费。
就知识的教育而言,小学阶段的任务不应该太重:
写写汉字,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其它科目学会多少,都没有多大的关系。算数只要观念对,不小心计算错的毛病上初中后再更正就可以。偶而写错别字,虽然麻烦一点,但是也没必要要求一字不误。
我儿子第一次月考作弊,抄同学的答案,我问他原因,他说老师要他们认真写,会的要写出来,不会的也要用心想一想。他不想让老师觉得他不认真,考卷没写完,所以不会的就问同学。我们才知道,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考试”。
大人被社会规范一再“制约”,面对各种规矩,总觉得天经地义、只有一种理解的可能性;
但是对小孩子来说,所有的规范他都不懂,所以他仍保有一切我们无法想象的理解方式。
所谓的“犯错”,有时候只不过是他对事情有跟大人不同的理解而已
,既不必然意味着低能,更不必然意味着“顽强”。
所以,容许孩子一些犯错的空间,只要不至于变成“骄纵”,他反而可以更放心地在和大人互动的过程中学得更宽广的知识;如果完全不给他犯错的空间,会让他或者过度紧张而无所适从,甚至焦虑过度而退化,或者干脆变得被动而死板。
我认为,小学教育的目标不应该设定在“知识学习成效”,比如懂多少字,计算会几题等,
而应该设定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对知识的态度”。
比如,如何培养孩子主动的读书意愿和克服困难去自己找资料、发现答案的能力,就远比“知识的记诵与熟练”更有价值。
很多人只在意小学的教材简化了,功课轻松了。但是,
减轻学生功课负担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他们有更多尝试错误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在大人硬梆梆的规矩和期望之外,探索一些未来可能会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也让他们逐渐找到面对书本和知识的健康态度。
能否做到为了生命更丰富、更有内在的光彩而读书,严重地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一旦错在起跑点上,未来一生的努力将只是在扩大这个错误。
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教育目标,只在乎学习成效,或者保持“反正他以后迟早要被联考折磨,所以小学只要快乐就好”的态度,就是在扭曲他们。
不过,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小学教育唯一的目的。至少一样重要,甚至于更重要的,是要
培养他们对他人和对自己的态度。
如果我们在乎小学阶段的“人格教育”,我们必须体会到这个目标的艰难,如果没有家长的充分支持与配合,根本无法达成。如果有家长坚持要小孩在学校就开始锻炼“把别人踩在脚底下”的斗争能力,那么不但老师无法管教这种学生,同班同学也将成为别人练习的箭靶。
情感教育
让孩子活得有滋有味
谈完知识的学习和人格的教育,对我来讲,还只是小学教育的三分之二。最后一个主题,就是情感教育:
欣赏大自然,爱惜小动物,以及藉着音乐、绘画、舞蹈来发抒情感或情绪的能力。
人活着,靠的是意义感,它来自人的热情与理想,没有热情和理想的人,只能用野心去包装他的空虚和恐惧。
如果小学生从来都没有见过大自然,没有在大自然中体会到独处的喜悦,他们不会甘于寂寞,而会去创造自己的快乐:游戏、电视、逛街、漫画,再无聊的刺激都好。孩童天生是有能力从大自然、小动物中培养出较细腻、安静的快乐的。
如果我们带他们去看海边的沙蟹,甚至没有任何生物,只要有一堆沙和海水,他们可以疯了似地玩一整天都不想回家。
这样长大的孩子,以后你要教他“快乐不一定要用钱买”,他很容易就可以懂;
不曾有过这种童年经验的小孩,要教他“不费钱的快乐”是不可能的──明明他一生的快乐都是用钱买的。
孩子是充满好奇心的,只要有适当的引导和机会,他们都可能会喜欢,甚至还可能很投入——带他们到山上去玩溪流,看建筑,说不定他们长大后的业余嗜好就是登山、摄影、地方文史或建筑,说不定就发展成他们一心一意要从事的职业。
兴趣愈广的人,他未来的一生愈亮丽、开敞、宽阔。
书没读好,中学时候还来得及补救;小学毕业时沾染上无聊的嗜好,或者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要期望他以后有热情就很困难了。
对于各种艺术的兴趣或才艺的培养,能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最好。儿童的音感,六岁以前必须开始训练,否则愈大愈难培养。很多人让孩子上才艺班,却不知道为的是什么。等到小孩子艺术方面的兴趣真的超过对功课的兴趣时,却又慌乱起来,怕小孩功课不如人。
对我来讲,艺术不是一种“内在美容”的手法,也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艺术所以重要,首先是因为它是人类可以用来表达情绪的有利工具。
每次看到南美黑人连在教堂唱圣歌都会身体随着韵律摆动,我就既羡慕又感慨: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竟然变成没有能力抒发内在情感的族群?
启发人类情感的最有利环境,一是大自然,二是艺术与文学。大自然没有言语,但是细心去体会的人,却可以在大自然的各个角落里,感受到能令人整个心灵都舒展开来的那种喜悦和饱足:在春天温润的空气里,秋天清澈透明的光线里,相思林和木麻黄的姿态里,从林间撒落下来的阳光里,西风咆哮而过树林,溪边迎向暮霭的秋芒,夏日午后随着凉风而来的荷香等等。
我们如果能够培养下一代欣赏大自然的能力,他们一生可以得到的满足,将远胜于单纯的金钱收入。
当然,要培养出一个人对艺术的敏感力是需要时间的,也没有说非从小学开始不可。但是,愈早开始,总是多给小孩一个机会。
超前教育
对孩子的发展未必是好事
我对“资优教育”,一向都是痛心疾首的:因为这根本是对资优生的残酷刑罚!
一个小孩如果比同班同学聪明,学习速度快,这不正好给他一个机会,轻松地对付完体制教育的基本要求后,有更多心力去探索人类各种精神活动领域,去培养他自己更宽广的视野和胸襟吗?
但现实是,这些孩子会被家长和老师“诱拐”去念资优班,用更艰难的课程去捆绑他,心灵从此更紧密地封死在特定的狭隘角落里,这实在太不幸了。
我小学三年级起,就莫名其妙地发展出一套解各种联立代数方程式的图解法,可以轻易地讲清楚各种应用题的解题观念和过程,所以五年级起就开始替数学老师上课。
因为从很小就学会自修,所以初中起上课几乎都心不在焉,回家边看电视边念书就可以把考试给考好。但是,我上课从来都不无聊:雨天看着窗外的雨滴发呆,春天享受窗外送进来的暖意,秋天时在英文课本下偷藏一本唐诗,这样上课好惬意。
学校功课通常都在学校就做完,一放学就到田野、溪边、海边去玩,去体会文学作品里的“诗意”。
在那个没有“资优教育”的时代里,很多聪明的小孩都发展出比旁人更宽广的视野与兴趣。
我一直以为,资优的最宝贵处正在于此。
但是,目前的资优教育根本没有扎实的教育哲学理念当基础,只会把人当作吸收知识的工具,甚至当作知识竞赛的工具。
结果,很多学校资优班吸收了许多从小接受“资优补习教育”的“资优生”,他们从小在父母“投机取巧”的教育模式下,写过一大堆智商与性向分析测验卷,解过一大堆物理和数学的参考书题目,进了实验高中资优班,也只是提前念一些从大学课本简化了的教科书,从小到大不曾被培养过更有创意的思考。
只是比别人更早念完几本书,就叫做“资优”吗?这是“特殊教育”,还是体制内的补习教育?这样毕业的学生,在物理和数学领域里面真的会比别人更有创意吗?
把孩子给封闭在极其狭隘的知识领域里,完全不顾及他完整的人格成长,甚至还让他牺牲了同侪关系,以致一路走来人格与情感的发育极其幼稚而不成熟。
这能说是对受教者好吗?
大人要学会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小学生所以难教,不能单纯地以为他们“不懂事”。有时候,小孩子没有办法“守规矩”,是因为大人已经在被社会制约的过程中丧失掉太多人的可能性,而小孩子却还保有这些可贵的可能性。
譬如,我们一般大人只要拿起画笔,就只会想到要画一张“很漂亮”或者“很逼真”的画,而很少人会想要去画自己内在最真实或“不吐不快”的感受,因此画出来的东西经常毫无感情,死死板板的。
但是,
小孩子却因为还没有被制约过,对“画画”是什么意思,没有固定的想法,往往会率性地画出对象给他印象最强烈的部分,而忽略其它不曾引起他任何感觉的细节。
因此,当他喜欢妈妈看他的眼神时,他可能画出大大的眼睛,而忽略了鼻子和耳朵。就艺术创作的理念来讲,绘画本来就不是在“写实”地画一个你没感觉的对象物,而是在画你对它的“感觉”,因此忽略掉没有感觉的细节,才符合绘画上的“真诚”。
由于小孩子这种天真里有大人早已遗忘的可贵情感和本能,因此德国抽象主义画家保罗•克利就特别重视从儿童绘画去汲取他的灵感。
大人常常用过度社会化的眼光去看小孩子的世界,因此忽略了小孩子可贵的地方。
小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有时候反应的不是他天分的高低,而是他接受社会制约,放弃非社会性本能的快慢而已。
一般来讲,学习表现好的小孩天分通常都不错,可是这里头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自己没有独特的坚持与创意;学习表现缓慢的小孩天分往往较不出色,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是特别有创意,思考比大人灵活,因此很难习惯于一种事事都有成规的僵硬体制。
因此,当我们在引导小孩子进入成人社会的过程中,必需注意到两件事:
其一,不要在引导小孩进入成人社会的过程中,轻率地截除他们成规之外的创意;
其二是不要粗率地去判定小孩的愚、智、优、劣,或者替他们决定他们未来有没有足够的天分往某个方向发展。
我儿子初中的辅导老师自信满满地用智力测验、性向测验、小学以来的笔试成绩告诉我:“你儿子在数学这一科的天赋很差,以后注定是表现平庸的人。”
可是,她完全忽略了我儿子从小没有家教,没有补习,没有参考书,完全自修,欠缺计算的熟练度这些特质。
初三时,我要儿子逐章自己整理初中数学讲给我听,我再问问题直到他能讲解清晰,理路严谨为止。这样训练半年以后,他在高中联考的数学成绩已经相当不错,大学联考时则以数学取胜。
小孩子是未经社会制约的有机生命,他用我们无法彻底了解的方式在感受这个世界,用他自己摸索出来的方式在接受外界的刺激和回应外界,他有他自己因人而异的成长节奏和次序,绝对不是我们可以准确预期和严格地加以规范的。
因此,
教育不能用福特汽车的量产模式来进行,也没有办法用工业生产的品管程序来检证教育成效或者一个孩子的学习成效与学习能力。
面对孩子,我们只能不怀主观地给他所有可能的教育机会,而不要去判定谁有希望或谁没有希望。
教育不是撰写电脑程式,也不是在训练狗。我们不应该期望小孩巨细靡遗地接受我们所有的要求,也不应该期待他们随时都能符合我们的节奏。
许多父母都把事业上那一套“投资成本效益分析”的僵固心态带到家庭教育,也用来逼迫学校老师走回升学主义的老路。我经常听到自以为是精英的人用这样的方式谈他自己的孩子:“我们家老二比老大聪明,老大学什么都慢,以后只要勉强大学可以毕业就好了;倒是老二,我们很有信心,以后念什么都行。”
听到这种论调,我总为他们的孩子悲哀。老大总是会感觉到父母对弟弟的期望的,叫一个孩子在这种宣判下活着,情何以堪?其实在我眼中,那个老二只不过比较精灵和会讨好人,会专心用成绩来换取父母的疼爱,却看不出有更多的才华或深思的模样。
倒是那个老大,有责任感,很会关怀同学,独立性很强,而且一点也不笨,我甚至还觉得老大比较深思,比较有机会发展出属于他自己所关怀的学问呢。
用既有的学习评量标准,不要说没有能力评估出孩子未来在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创造力,甚至连孩子未来在政治、经济、管理、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谋生能力,都没有办法加以评估。面对这样的教育评量体系,我们凭什么从孩子的成绩去判断他们未来的成就?更凭什么去决定谁值得栽培?
每个小孩在学习过程中,各有各的困难,时而超前,时而落后。称职的家长与老师,不一定要有丰富的英、数、理知识,但却要对小孩有充分的爱心。爱心不是纵容,而是接纳每一个小孩,关心他,愿意去了解孩子个别的脾性和特质。
大人多半忘记自己小时候的模样,只急迫地要求小孩迁就自己的生活秩序,而不管在这过程中可能会牺牲掉小孩子那些可贵的本能和天真的禀赋或者造成他们个性的扭曲。
所以,一个好的家长,要乐意重新从小孩子的观点看世界,
然后才可能终身不倦地去仔细观察儿童的天真感情、对人的态度的敏锐感受,进而给孩子一个人性化的成长空间,让他做一个自自然然的小学生。
接下来的直播主题如下
点击下方「
预约
」
即可开启直播提醒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NTY1ODM5NQ==&mid=2247588738&idx=1&sn=eb4555f576e1fa2d509bcf1af474947f
少年商学院
专注青少年领导力提升与生涯规划,让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CEO。十年素质教育品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学员累计超过30万,同时课程入驻北京史家、上海平和等知名学校及招商银行、渣打银行及宝洁等企业。创始人张华每周一至周五早8点直播。
最新文章
免费!中科院倾力为孩子打造的科普新天地
三联出的这本杂志,专门培养影响孩子一生的能力
孩子不懂情绪管理怎么办?四个关键点让孩子轻松驾驭内心风暴
儿童科普杂志的天花板,6-12岁孩子需要的知识量都在这
一份实用宝典让孩子战胜拖延症,成为时间管理高手
能有效提升孩子学习效率的方法,我只推荐这4种
AI时代孩子如何学习?33张视觉卡片让孩子掌握基本逻辑
小学教育比你想象的更宽阔
最全成长规划指南,让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CEO
三联出的这本杂志,专门培养影响孩子一生的能力
比哈佛还难进的密涅瓦大学,是何方神圣?
透过地理看历史,孩子一看就会上瘾的课外读物
豆瓣8.2的奥斯卡入围动画,用一枚硬币告诉孩子何为“热爱”
这份6-15岁孩子都适用的成长规划指南,后悔没有早点发现它
非遗大女主丨断更1217天的李子柒,没有平替
最全成长规划指南,让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CEO
全球顶尖线上学校丨为孩子提供成长的新选择(二)
特朗普为小儿子选的这所名校,揭示了孩子未来要具备的两种核心能力
儿童科普杂志的天花板,6-12岁孩子需要的知识量都在这
一份实用宝典让孩子战胜拖延症,成为时间管理高手
都说特朗普不靠谱,但他教育子女还真有一套
AI时代孩子如何学习?33张视觉卡片让孩子掌握基本逻辑
最全成长规划指南,让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CEO
如何帮孩子超越自卑走向自信?三大方法让孩子改头换面
拿奖拿到手软!这本书带孩子重新认识世界
三联出的这本杂志,专门培养影响孩子一生的能力
一部电影直揭原生家庭之痛:孩子和妈妈的关系,决定了他跟世界的关系
这份6-15岁孩子都适用的成长规划指南,后悔没有早点发现它
全球顶尖线上学校丨为孩子提供成长的新选择(一)
最全成长规划指南,让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CEO
AI时代孩子如何学习?33张视觉卡片让孩子掌握基本逻辑
最全成长规划指南,让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CEO
如何抓准年龄节点发展孩子的大脑?这是我读到的最权威分析
能让孩子丢掉iPad的,大概只有拥有350万粉的它了!
诺奖得主费曼谈教育:父亲是如何从小启发我的科学思维的?
三联出的这本杂志,专门培养影响孩子一生的能力
姜萍闹剧事件:莫把底线当天花板
儿童科普杂志的天花板,6-12岁孩子需要的知识量都在这
学会如何学习到底有多重要?推荐一本哈佛学习力绝版书激发孩子学习热情
透过地理看历史,孩子一看就会上瘾的课外读物
能让孩子丢掉iPad的,大概只有拥有350万粉的它了!
做自己的光,照亮黑暗:写在少年商学院创办11周年之际
透过地理看历史,孩子一看就会上瘾的课外读物
三孩妈妈50岁读博:父母给孩子最大的帮助,是让他们看到人生的不同选择
三联出的这本杂志,专门培养影响孩子一生的能力
儿童科普杂志的天花板,6-12岁孩子需要的知识量都在这
9岁是孩子成绩分水岭的关键年,耶鲁大学青少年发展研究的启示
能让孩子丢掉iPad的,大概只有拥有350万粉的它了!
三联出的这本杂志,专门培养影响孩子一生的能力
如何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电子产品?90%的家长搞错了重点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