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酶活性体现了土壤总生物学活性,表征了土壤的综合肥力特征及土壤养分转化进程,可以作为衡量生态系统土壤质量变化的预警和敏感指标,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盐碱地中与肥力相关的酶包括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等。 盐碱地土壤酶活性随季节、植被盖度、盐含量变化而异。松嫩平原盐碱草地中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生长季内随月份而变化,峰值出现在8月或9月。滨海盐碱林地磷酸酶活性季节变化的趋势是逐渐升高的,10月最高;多酚氧化酶含量的季节变化均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都在6月达最高峰;从4月到10月,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逐渐下降,10月份达最低值;脲酶活性8~10月份最高,蛋白酶在6~8月出现高峰。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酶活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等都表现出了在碱斑裸地及植被生长较差的地段活性较高,在植被生长茂盛的地段活性较低的特点,这对于盐碱草地土壤肥力的恢复具有一定意义,因为过氧化物酶能够加强土壤有机质分解,在植被生长较差地段过氧化物酶活性高,有机质分解过程加强,即使微生物活动降低,土壤代谢仍能在一定程度上继续进行。土壤盐度会抑制土壤酶活性,随着盐化程度的增加,土壤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逐渐降低;由于磷酸酶活性与植物根生物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所以磷酸酶活力的降低可归因于在盐环境下根生物量的减少。 盐碱地不同改良方式会影响土壤酶活性。清水–造纸废水轮灌下,盐碱地脲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显著提高。通过滴水灌溉及种植作物来改良重度盐碱土,0~40cm土层的盐度和pH在开垦3年后下降明显,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大幅增加,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蔗糖酶活性变化不大。覆膜滴灌能促进盐碱地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提高,土壤酶活性自滴头向四周径向减小,等值线呈椭圆形分布。盐渍稻田土中施用猪粪肥可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呼吸率,在水稻分蘖期施用猪粪肥可提高脲酶活性96%。Liang等模拟次生盐渍土,加入有机肥改善土壤质量,发现有机肥的加入显著增加了脲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及呼吸速率,其中稻米秸秆+猪粪肥处理对酶活性、微生物活性及作物干重有最显著的促进效果。Tejada等比较了碎棉花籽堆肥和畜肥对改良盐碱土5年期的影响,发现两种肥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而畜肥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棉花籽堆肥。参考文献:
【1】孔涛,张德胜,徐 慧,王力华.盐碱地及其改良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进展[J].土壤,2014,46(4):581–588.
来源 老燕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