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赞“最懂企业的政府”,余杭凭什么刷屏出圈?

政务   社会   2025-02-11 14:16   浙江  



春节期间,

未来科技城企业

市值风云的创始人杨峰,

在朋友圈发了一条

点赞余杭营商环境的内容,

短短几段话迅速火出圈。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为何有此感慨?

昨日,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杨峰,

其间他多次提到

“余杭是最懂企业的政府”

一起听听他的“肺腑之言”。

市值风云是一家主要做数据软件和数字化平台的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其杭州分公司主要负责App、数据模型的研发和维护。

余杭政府有多“懂”老板?


杨峰:“像我们这种企业的‘程序员型老板多少会有点社交恐惧症,但是余杭这边非常尊重老板们的性格特征,不需要频繁和政府打交道,非常适合i人老板。



杨峰:“当时决定把企业落地余杭的对接过程中,流程极简。两次见面聊,一次审计,一次15分钟的线上评审,我们就敲定落地余杭。


杨峰:“一次性返还研发费用100多万,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会很感动!”

上下滑动查看专访原文

记者:春节期间您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点赞余杭区营商环境的帖子,现在网上有很多人都在转发,您当时有想到过会这么火吗?

杨峰:完全没想到。那会儿的热点都聚焦在杭州,比如杭州科技企业上春晚,DeepSeek横空出世,《浙江宣传》刊登《“寻龙诀”怎么念》,这些事件这样集中式爆发,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于是想到自己在余杭区待的这五年间,接触到的余杭政府为企业营商环境所做的各种细节,就有感而发写了这一段。五六段话,大概也就写了几分钟,所以那个朋友圈表达的就是我最真实的想法。


记者:印象中这是您第二次在朋友圈公开点赞余杭区政府,第一次是什么情形让您有了如此感触?

杨峰:2024年6月,我们公司收到了来自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的102.82万元补助,其中研发补助91.14万元,房租补助11.68万元。之前,公司还收到过管委会两笔现金补助。在经济环境并不乐观的情境下,余杭毫无预兆地给公司账户打了100多万补贴款,而且前期没有任何电话,我们也从没去部门“拜访”,政府一声不吭把钱打了,当时的感觉就是“太激动了!”所以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是“感谢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每年两三百万现金补贴直接打到账上,然后发个短信告诉你:钱到了,你们查一下。如果地方政府都有这样的服务水平,(企业)何愁走不出低谷?欢迎大家都来余杭区创业。”


发朋友圈的原因不止是因为补贴资金的到账,而是这笔补贴的构成。不同于税收补贴,作为一家主要做数据软件和数字化平台的公司,我们每年的研发投入在1300万-1400万之间,那笔资金是作为企业研发费用20%的返还,相当于政府替我们发了几个月工资。这笔资金的到账让我们一下子有了足够的信心。


记者:我们了解到,市值风云企业总部在北京,后来计划到其他城市设立研发中心,是什么原因将目的地选在了杭州,选在了余杭?

杨峰:首先,因为企业发展核心需要研发软件,那就必须找互联网氛围好的地方、相关人才集聚的地方。杭州是不二之选,余杭作为其中互联网底蕴最浓厚的区域,拥有行业龙头集聚在此,更是我们想要落户的目的地。第二,我在和余杭区招商部门的同志聊天中发现,这里的政府在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这让我觉得很触动。一个区域的高速发展,不再依赖“劳动密集”,而是“智力密集”,哪里有人才,优秀的企业、高精尖的技术就会往那里扎堆,这是中国经济结构改变导致的结果。余杭主动去理解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头,尊重企业家、研发人员的个性需求,这个让我觉得很舒服的营商环境,一定是政府敢于先行先试、且酝酿了很久的结果。最重要的一点是,余杭政府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没有“咄咄逼人的气质”,反而更像一个扁平化、互联网化的大公司。我们与政府部门对接,聊天过程像是谈一个项目,他们懂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规律,懂当下一些年轻企业家、技术人员的特征,比如潜心技术、不善交际等,所以我们在与政府沟通时是非常舒服的,办事效率非常高。


记者:您在朋友圈提到,余杭政府是最懂企业的政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触?

杨峰:就拿去年收到政策补贴那次来说,从招商部门主动提出帮我们申报,到最后资金到账,我总共与相关部门的同志见过2次面,以及1次仅15分钟的评审会,速度真的是太快了。期间,政府部门没有要求我们准备ppt,我们没有做过计划书,所有的前期工作相关部门全都做好了功课,过程中,我甚至不清楚对接人的职务,放下恭维和客套,所有流程,企业和政府都处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中,这样的政企关系,让我觉得余杭不愿意给企业添麻烦。政府给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就是来服务企业的,这些都是我的亲身体验,我认为余杭区真的是最懂企业的政府,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专注发展。



回顾这些年来的发展,不难看出余杭一系列“漂亮成绩单”背后的最大支撑是政府构建起的为企服务新生态。一言以蔽之,就是余杭了解企业的痛点,懂得如何用企业喜欢的方式化解难点。


整合资源 优化升级

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

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重点,余杭区于2023年8月在全省率先打造“一中心一平台”,即余杭区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和“余省心”企业(人才)综合服务平台,用线下一站式服务、线上一体化回应的方式,照顾企业、人才在余杭发展的方方面面。如今,“余省心”升级至2.0版,服务功能持续拓展,操作界面更加友好,加上迭代“企业出海”“低空经济”等企业成长发展“一类事”,全方位、多层次、精准化的服务企业,原有政府服务的系统集成优化,让企业办事不用申报、不交材料、不用跑腿,只需一键确认信息无误,即可实现惠企政策“主动上门”,资金兑付“无感到账”。2024年,“余省心”平台上线政策618条,兑付企业14.23万家次。


企呼我应 闭环解决

“余省心”平台

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余杭企业总会想到政府给到的“锦囊”:通过“余省心”平台诉求服务功能或者手机端“企呼我应诉求码”寻求帮助,由区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接收、研判,再将诉求给到相应部门解决,最终以企业满意度作为办结标识。2024年2月29日17:37,杭州顶松自控设备有限公司在“余省心”平台提出诉求,企业在申报一项补助时,因电子签章遇到问题,无法提交,希望能够延期申报或解决系统问题,而该项政策当晚24时申报截止,部门已经下班,看起来没有解决的可能。区企服中心收到诉求后,在沟通后立刻转派系统技术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为企业解决问题,仅2个半小时便完成,最后,企业在平台上写的反馈是“非常非常非常满意”。2024年,全区政务“一网通办”办件数533.39万件,“一网通办”率98.83%。


延伸触角 服务无边

余杭发出全区第30万张经营主体执照

余杭区人才总量超过45万,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30万户,如何让如此大体量的企业和人才心无旁骛?余杭政府完全将自己放在一个“服务者”的位置。2024年,余杭在全区下派580名干部成为助企服务员,成立300多家企业服务驿站,针对急难险重需求,随时随地上门为企业办事。例如创新浓度最高的未来科技城,2024年通过“伴飞行动”“助企服务专员”等形式,累计走访企业超2000次,协调对接企业诉求问题超1000个(项),并推出10期“雨露直通车”系列政策解读短视频,以直观、易懂的方式为企业进行解读,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指导。


用“真金白银”扶企,以“真心实意”服企。加上线上线下服务集成、“一核多点无边”服务矩阵,余杭以“无事不扰、有事必答”的诚意,为企业、人才厚植更适宜的创新创业热土。



 又有补贴!最高达30%
 刘颖督导检查节后复工复产工作并主持召开“决战一季度 冲刺开门红”推进会
 省级未来乡村,余杭新增6个!



供稿 | 区融媒体中心 区审管办 未来科技城微融媒体中心

记者 | 宋晗语

编辑 | 吴燕

一审 | 付腾梓

二审 | 杨兰

终审 | 贾国勇

余杭发布
余杭,中华文明圣地,创新活力之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秉承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和创新基因,余杭,正以鲜明的城市品牌,昂扬的崭新姿态阔步前行。在这里,我们将为您呈现更加智慧、未来、品质、人文、温暖的余杭。让我们一起,发现精彩、创造美好!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