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
未来科技城企业
市值风云的创始人杨峰,
在朋友圈发了一条
点赞余杭营商环境的内容,
短短几段话迅速火出圈。
为何有此感慨?
昨日,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杨峰,
其间他多次提到
“余杭是最懂企业的政府”。
一起听听他的“肺腑之言”。
市值风云是一家主要做数据软件和数字化平台的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其杭州分公司主要负责App、数据模型的研发和维护。
余杭政府有多“懂”老板?
杨峰:“像我们这种企业的‘程序员型’老板多少会有点社交恐惧症,但是余杭这边非常尊重老板们的性格特征,不需要频繁和政府打交道,非常适合i人老板。”
杨峰:“当时决定把企业落地余杭的对接过程中,流程极简。两次见面聊,一次审计,一次15分钟的线上评审,我们就敲定落地余杭。”
杨峰:“一次性返还研发费用100多万,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会很感动!”
上下滑动查看专访原文
记者:春节期间您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点赞余杭区营商环境的帖子,现在网上有很多人都在转发,您当时有想到过会这么火吗?
记者:印象中这是您第二次在朋友圈公开点赞余杭区政府,第一次是什么情形让您有了如此感触?
记者:我们了解到,市值风云企业总部在北京,后来计划到其他城市设立研发中心,是什么原因将目的地选在了杭州,选在了余杭?
记者:您在朋友圈提到,余杭政府是最懂企业的政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触?
回顾这些年来的发展,不难看出余杭一系列“漂亮成绩单”背后的最大支撑是政府构建起的为企服务新生态。一言以蔽之,就是余杭了解企业的痛点,懂得如何用企业喜欢的方式化解难点。
整合资源 优化升级
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
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重点,余杭区于2023年8月在全省率先打造“一中心一平台”,即余杭区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和“余省心”企业(人才)综合服务平台,用线下一站式服务、线上一体化回应的方式,照顾企业、人才在余杭发展的方方面面。如今,“余省心”升级至2.0版,服务功能持续拓展,操作界面更加友好,加上迭代“企业出海”“低空经济”等企业成长发展“一类事”,全方位、多层次、精准化的服务企业,原有政府服务的系统集成优化,让企业办事不用申报、不交材料、不用跑腿,只需一键确认信息无误,即可实现惠企政策“主动上门”,资金兑付“无感到账”。2024年,“余省心”平台上线政策618条,兑付企业14.23万家次。
企呼我应 闭环解决
“余省心”平台
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余杭企业总会想到政府给到的“锦囊”:通过“余省心”平台诉求服务功能或者手机端“企呼我应诉求码”寻求帮助,由区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接收、研判,再将诉求给到相应部门解决,最终以企业满意度作为办结标识。2024年2月29日17:37,杭州顶松自控设备有限公司在“余省心”平台提出诉求,企业在申报一项补助时,因电子签章遇到问题,无法提交,希望能够延期申报或解决系统问题,而该项政策当晚24时申报截止,部门已经下班,看起来没有解决的可能。区企服中心收到诉求后,在沟通后立刻转派系统技术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为企业解决问题,仅2个半小时便完成,最后,企业在平台上写的反馈是“非常非常非常满意”。2024年,全区政务“一网通办”办件数533.39万件,“一网通办”率98.83%。
延伸触角 服务无边
余杭发出全区第30万张经营主体执照
余杭区人才总量超过45万,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30万户,如何让如此大体量的企业和人才心无旁骛?余杭政府完全将自己放在一个“服务者”的位置。2024年,余杭在全区下派580名干部成为助企服务员,成立300多家企业服务驿站,针对急难险重需求,随时随地上门为企业办事。例如创新浓度最高的未来科技城,2024年通过“伴飞行动”“助企服务专员”等形式,累计走访企业超2000次,协调对接企业诉求问题超1000个(项),并推出10期“雨露直通车”系列政策解读短视频,以直观、易懂的方式为企业进行解读,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指导。
用“真金白银”扶企,以“真心实意”服企。加上线上线下服务集成、“一核多点无边”服务矩阵,余杭以“无事不扰、有事必答”的诚意,为企业、人才厚植更适宜的创新创业热土。
供稿 | 区融媒体中心 区审管办 未来科技城微融媒体中心
记者 | 宋晗语
编辑 | 吴燕
一审 | 付腾梓
二审 | 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