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湖,“西装”携手“白大褂”
政务
社会
2025-02-08 17:29
浙江
![]()
今天,
全省2025年一季度
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杭州分会场
暨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
在位于余杭区的
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现场举行。
为什么是这里?
科研成果将如何赋能发展?
余杭正在探索一条
为创新发展提供无限活力的新路子。
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总投资22.2亿元,用地面积106.7亩。据项目建设方杭州余杭城南人工智能有限公司介绍,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外观设计将整体运用玻璃幕墙,现代感、科技范十足。
一楼、二楼设计层高为4.75米至9.5米之间,相当于一般厂房的两层楼高,同时会对楼板加厚、房梁加宽,承重荷载能力将更强。因此,一、二楼空间将符合工业生产需求。三楼及以上则以小开间为主,通过可随意调整的隔墙,为企业办公或小型科研提供场地。
楼上研发办公、楼下试验生产,穿白大褂的研发者和穿西装的企业家将在同一幢楼里交流解决技术问题,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
除了在一幢楼里有效解决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还将关注点放在企业本身。
在工业用地越来越稀缺的当下,项目从土地招商转变为楼宇招商,用“供地”转“供楼”的方式,让企业轻装上阵。“我们对接过不少企业,尤其是专注研发的小微企业,没有资金,只懂技术,不懂地产,南湖这个空间将给他们提供一个新的解题思路。”项目相关负责人王晨啸介绍。
首先是空间上的突破。传统厂房容积率在1.5-2.0之间,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充分运用内部空间,将容积率提升到3.0-3.5,甚至更高。更大的空间、更适合承重的楼宇,为初创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提供了最理想的环境。这种模式将有效解决初创企业缺乏设施和技术平台的瓶颈,极大缩短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周期,形成“科研—转化—产业”的企业培育全链条。
其次是概念上的创新。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为模块化厂房,即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自由对空间进行组合。经过一段时间培育,形成相应成果的企业可选择购买园区房屋产权,作为企业独立总部。王晨啸表示:“就像是一种孵化,我们通过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问题,帮助真正有科研实力的企业留在余杭。”
不止于此。从地理位置上看,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毗邻风景秀丽的南湖,项目与之江实验室仅相隔一条科创大道。从空间意义上看,项目处于“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的核心位置。
2024年5月31日,余杭正式启动“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建设,该生态圈以之江实验室为核心,聚焦智能计算,目标打造集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于一体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核心区。
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计划2028年完工。建成后,将作为“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最重要的科研成果转化保障空间之一,以科研实验为核心,以转化基地为驱动,优化新兴制造业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让余杭的创新发展更具“浓度”。
供稿 | 区融媒体中心 区城投集团 区发改局
记者 | 宋晗语
一审 | 吴燕
二审 | 杨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