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2月8日上午10时许,余杭区科创大道与之达路交叉口,全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的杭州分会场——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现场,随着一声令下,工程车喇叭齐鸣。
这不仅标志着参加活动的重大项目正式开工,也吹响了乙巳蛇年余杭区重大项目推进的冲锋号。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去年以来,发力“千项万亿”工程,就已成为余杭“经济大区勇挑大梁”的重头戏。
▲余杭国际体育中心场馆群效果图
2024年,余杭23个列入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全部开工、总投资116.7亿元,带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再破千亿,GDP等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榜首。
今年余杭又有一大批项目列入第一批省“千项万亿”工程。
什么样的项目,可以看到什么样的产业布局,看到什么样的发展动能。余杭参与此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共有3个,其中省“千项万亿”项目2个,市重点项目1个,涵盖科技转化、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等领域,总投资超77亿元。
这三个重大项目中,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以科研实验为核心,以转化基地为驱动,旨在实现科研成果高质量转化落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将有力提升余杭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能力,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和重要载体;高教路(文一西路-云余东街北)新建工程,衔接城市新中心南北区域,建成后将完善城市道路功能,强化南北向空间拓展和功能联动,助力增强城市竞争力和人才吸引力;杭政储出【2023】184号地块商业综合体项目,通过引入国际知名酒店品牌,打造城市新地标,进而带动周边区域商业和经济发展。
▲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效果图
不止如此,就在全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结束后,现场紧接着又召开了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余杭共有81个项目列入全市重点项目、总投资1686.78亿元,为全年抓项目促投资打响了“开门炮”。
一个个重大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开足马力,既展现出余杭经济发展的超强韧性,也为城市重要新中心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一切扭住项目干
开年即开工,开工就实干。一个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建成投产,要经过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要一环扣一环地抓实抓细,争分夺秒推动重大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文一西路西延工程(二期)项目效果图
对于项目,余杭思路很明确、路径很清晰,就是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坚持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
一手抓招引,抓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持续打响“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余杭营商环境品牌,着力招引一批拉动性强、成熟度高、对经济发展贡献度大的重大产业项目;一手抓推进,坚持以项目论英雄,落实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责任机制,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确保重大项目尤其是“千项万亿”工程项目按期按时全部开工建设。
在全市现场推进会上,余杭再次立下“军令状”,要千方百计强招引,拼出产业集聚新高度,聚焦五大产业生态圈和未来产业新赛道,抓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着力招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等领域重大产业项目;要攻坚克难快推进,拼出项目建设加速度,聚焦新中心中轴线、良渚文化大走廊等核心区域,全力攻坚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确保新建项目及早开工、续建项目加快推进、竣工项目早日投用。
为何是余杭?
为何全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杭州主会场和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选择在余杭举行?答案藏在底气与行动中。
▲未来科技城
底气源于实绩:余杭牢牢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持续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热潮。2024年余杭23个项目列入省“千项万亿”工程并全部开工,而2025年伊始余杭又有一大批项目列入第一批省“千项万亿”工程。
行动诠释担当:一直以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始终是余杭最鲜明的工作导向。区委十五届十一次全会强调,要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攻坚有力,而昨天举行的全区“新春第一会”上再一次强调,要紧盯“千项万亿”工程抓好项目推进。
这既是一份信任和肯定,更是一项使命和重托。
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激扬“开局就要奔跑、起步就要跃进”的奋进姿态,打起精神、冲锋上阵,对项目建设中的矛盾困难敢抓敢管、善抓善管,确保以最快的节奏、最高的效率、最大的力度顺利推进项目建设。要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成势。
春光不等人,形势更催人。争分夺秒抓项目的战鼓已经擂响,让我们坚定不移把重大项目推进作为重中之重、关键一招,千方百计谋项目,全力以赴抓项目,为城市重要新中心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省、全市发展大局贡献更大力量。
供稿 | 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 俞杰
编辑 | 付腾梓
一审 | 吴燕
二审 | 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