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静谧的河流上,河水在晨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辉,宛如一条蜿蜒的银带,静静地流淌在青山之间。岸边,一位身着志愿者服装的身影正专注地观察着河水的流动,手中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什么。那是何琪,一位省级“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也是这片土地上的守护者,他正在执行他的日常任务——巡河。
公益的种子,并非始于这条河流,而是源于多年前的一次支教经历。“高三那年,社区组织了一次资助学生家庭的走访活动,我去了荔波。那里的学生学习条件艰苦,家庭情况也让我深受震撼。那一刻,我就埋下了一颗想做公益的种子。”谈及初衷,何琪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2012年7月,何琪大学毕业回到家乡贵阳工作,在一家公益机构任职。八月,机缘巧合下,他参加了贵阳乐水行第一期活动,就此开始了对河流环境的关注与河流保护志愿服务的参与。“当时我对河流保护没概念,只是想认识新朋友、锻炼身体。但当我沿着南明河走,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城市另一面,我开始关注河流,发现问题。”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感慨地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何琪成为了贵阳乐水行的常客,和众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起,沿着河流徒步前行,清理垃圾、记录水质、宣传环保理念。每一次活动,都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河流的生态环境和面临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何琪对河流保护的热情愈发高涨。2015年,他加入贵阳黔仁生态公益发展中心,专职参与河流保护及相关工作。其间,他参与了《贵州自然学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自然读本》的编写和阿哈水库周边环境调查等工作。这些经历让他对河流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说:“通过这些工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养成了观察自然的习惯。比如现在我看到一只鸟,我会去看那是什么鸟,如果遇到不会的,我会赶快掏出手机拍照,然后发给朋友帮我去辨别。”
然而,现实总是充满挑战。面对河流污染、社会压力以及家人朋友的不理解,何琪也曾有过迷茫和质疑。“我真的适合这个工作吗?”他在心中反复问自己。2015年10月,巨大的压力下,何琪离职选择从事其他工作。“那段时间,依然在持续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直到2018年,我再次回到黔仁生态,成为专职工作人员。”
回归后的何琪,不仅参与了多项河流保护活动,还从贵阳乐水行的参与队员成长为活动领队。“作为领队,我要选择路线、招募队员、组织活动,还要写新闻稿、整理报告。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河流保护的重要性。”他坦言。
在何琪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河流、了解河流、保护河流。“我们组织的贵州河流日1+2行动,就是希望大家能抽出1个小时的时间,巡护家门口的河流2公里。虽然每个人的力量很小,但聚集起来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他自豪地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何琪在河流保护领域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他不仅在贵州省内多次受邀参加环保论坛和研讨会,分享他的经验和见解;还成为了省级“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的一员,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他带领志愿者们深入基层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除了河流保护,何琪还关注着人的行为对河流的影响。“我们意识到,河流的污染源头在岸上,是人的行为导致的。因此,我们开始从关注河流问题转变为关注人的行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他补充道。他开始从关注河流问题转变为关注人的行为模式,试图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来减少河流的污染。他积极参与环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环保建议和解决方案;同时,他也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如今,何琪已经成为了一名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志愿者。他荣获了多项荣誉和奖项:
2021年10月,荣获“2018-2020年度贵州省优秀志愿者”称号。
2023年7月,在“生态文明贵阳论坛”分论坛“绿色发展国际青年论坛”上做闪电发言。
2024年8月,参与“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绿色发展青年领袖研修交流计划”贵州贵定甘溪国家森林公园巡林活动接待工作,并带领嘉宾开展巡林活动。
除了河流保护事业外,何琪还关注着贵州的非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2020年6月,他和爱人共同创办了贵阳七楼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现为贵阳七楼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贵州非遗文化及传统手工艺的挖掘整理、传播传承等工作。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贵州的非遗文化。
在谈到未来的打算时,何琪说:“我会继续坚持环保理念,致力于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与传统手工艺的结合及推广。同时,我也会继续参与河流保护事业,为青山绿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田一郦 编辑|许蔓
一审丨蔡瑶佳 二审丨刘珊宇
三审丨冉军
来源│贵阳网·甲秀新闻
投稿邮箱 | shuimeiguiz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