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首届贵水黔鱼公用品牌日活动在贵阳市启幕,百余种贵州好鱼在活动中集中展示。数据显示,2023年,贵州仅鲟鱼一项,其的产量就达32538吨,位居全国第一。
活动现场鱼类产品试吃。粟超 摄
从无到有,再跃升至全国首位,贵州已有超300个鲟鱼养殖基地。“贵州鲟鱼”不仅游出省内,还走向了世界,鱼子酱更是远销俄罗斯、日本。
好山好水出好鱼,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冷水资源。全省河流长度超过10公里的河流有984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更有253亿立方米地下冷流水资源,为贵州渔业创造了独特的生态优势。
惠水县嘉其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
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省25个县(市)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如何让青山绿水有“颜值”、能“保值”、更“增值”?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贵州勇于先行先试,积极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和实践,推动全省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优化。
勇当全国生态保护的“先行者”,贵州坚持打出组合拳。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补偿”原则,2020年出台《贵州省赤水河等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办法》,首次在省内八大流域统一实施生态补偿。
去年12月29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贵州省赤水河等八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办法》。该《补偿办法》规定,贵州省内八大流域共设置25个水质监测断面、30个水量监测断面,实行“全覆盖、多方位、多元化”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贵州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实行水质、水量双补偿的省份。
从今年1月起,贵州正式启动新一轮省内八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开启了我国省内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的“贵州模式”。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游作为保护者,获得补偿是“赢家”;下游作为补偿者,获得优质丰沛的水资源,同样也是“赢家”。
今年上半年,全省119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3%;23个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乌江上游,毕节黔西化屋村村民尤荣利的家就住在江边上。站在院坝里,一眼就能望到乌江。“现在的乌江水,清亮得很!鱼也多了不少。”
游客在化屋村江面泛舟。汪瑞梁 摄
2017年,贵州率先全流域取缔网箱养鱼,同时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措施。与全省数以万计的渔民一样,尤荣利卖掉渔船,退捕上岸,成了村里的专职护河员。
源头治污,还乌江一江碧水。2022年来,贵州在乌江流域建成投运县城及中心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98座,实现了流域全覆盖。乌江干流水质已全面达到Ⅱ类标准。
今年6月,贵阳市红枫湖、遵义市乌江(遵义段)、毕节市东风水库等11条(个)河湖水库入选2024年度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
守护清流,已成为全省共识。贵州在全国率先实施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制,目前共有22755名河湖长齐护全省4697条(个)河湖;首创由各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四级“双总河(湖)长”;在全国率先将河(湖)长制度纳入地方性法规。
现在,越来越多的市(州)陆续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态补偿办法。而在水生态保护这件事上,贵州也是新起点上再出发,它的先行先试,或许能为全国提供可落地实践的“贵州经验”。
作者|谢巍娥 张弘弢 编辑|许蔓
一审丨伍岱禧 二审丨李正兵
三审丨冉军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投稿邮箱 | shuimeiguiz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