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畔的英雄篇章

文摘   2024-11-04 19:48   贵州  

中国工农红军史上有一场战役被人们称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将永远不可能被复制”,毛泽东主席自己评价这场战例为“平生最得意之作”,这便是四渡赤水。

赤水河自南向北流经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最终汇入长江。河西边是四川、云南边境,东南方向是遵义和贵阳。在这片狭小的区域内,面对国民党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只有3万多人的红军却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转战千里,成功杀出了包围圈,成就了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

··

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河示意图

1935年1月29日,遵义会议结束后,红军采取迂回前进的策略,向西北进入四川,计划抢占赤水,北渡长江,一举摆脱敌人的“追剿”。察觉了红军的意图,川军当即封锁长江,堵住了红军北进之路。同时国民党中央军薛岳兵团和黔军从后追击而来,在滇军配合下围截红军。

前有敌军沿岸设防,后有追兵步步紧逼,红军进攻受挫。面对危急战况,毛泽东同志当机立断,决定避开强敌,向西一渡赤水,剑指国民党军设防空虚的川黔滇三省边界地区,转兵扎西。

中国工农红军渡过赤水河——电影《四渡赤水》

国民党军则调集主力,妄图“围歼”红军。尽管遭遇了困局危局,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依然镇定自若、顺势决策,跳出了思维的困囿,适时改变既定计划。毛主席判断敌军主力大部分已经被吸引过来,那么黔北则会出现兵力空虚,红军正好可以出其不意打回去。于是一个月内红军两渡赤水,来了个“折返跑”,东渡赤水后又回到贵州,打响遵义战役,重占了娄山关、遵义等地,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遵义战役后,敌人搬出了堡垒政策,妄图困死红军。如果认为一渡、二渡赤水还是被动“随机应变”的话,那么三渡、四渡赤水,则完全是主动让敌人绕圈子。毛主席曾说:“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为了争取主动,3月中旬,红军西进北上,于16日至17日由茅台镇三渡赤水河,并派出一个团伪装成红军主力,摆出北渡长江的姿态诱敌。而红军真正的主力则掉头,与追击的敌人相背而行,第四次渡过赤水,又南下渡过乌江,跳出了包围圈并着手攻打贵阳。

这下可吓坏了正在贵阳坐镇指挥的蒋介石,此时他已经将大部分兵力调往北面,贵阳此时军力空虚,只能慌忙急调滇军向东施援。红军终于实现了“将滇军调出来”的目的,于是虚晃一枪,转而向西疾进,直插云南,乘金沙江两岸空虚之机,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终于跳出了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彻底粉碎了敌人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滇交界地区的狂妄计划,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取得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

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虚虚实实,声东击西,调虎离山,金蝉脱壳……这些蕴含着中国军事智慧的作战元素,在四渡赤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一条干流无筑坝,可自由流淌的一级支流。它因其清澈的水质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而备受珍视,美酒佳酿相伴相生。“四渡赤水”也让赤水河见证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英勇事迹,见证了毛泽东主席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更为赤水河增添了浓厚的历史色彩,赤水河也因此成为一条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河流。

编辑|许蔓

一审丨伍岱禧 二审丨李正兵

三审丨冉军

来源│中国水利报社

投稿邮箱 | shuimeiguizhou@163.com


贵州河长
贵州河长的展示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