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20多年后重现赤水河|治水出硬招 碧水再荡漾

文摘   2024-10-08 20:39   贵州  


2020年,赤水河(遵义段)以99.5分高分通过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验收。

2021年,遵义市河长制办公室获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称号。

2023年,湄潭县获国务院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督查激励表彰,获激励资金1000万元。

2023年至2024年,赤水河、乌江、芙蓉江先后获批省级美丽幸福河流。

…………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遵义市牢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管河治水成效明显,先后多次受到各级、各类表彰。

“‘失踪’20多年的鳗鲡回来啦!”今年8月,中国科学院赤水河珍稀特有鱼类保护与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研究站科研人员在开展赤水河鱼类资源监测时,再次监测到珍稀鱼类鳗鲡。

这是赤水河从2017年1月1日起开展全面禁渔取得的成果之一。作为长江流域首条实施全面禁渔的一级支流,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监测评价,近年来赤水河流域鱼类资源明显恢复,物种多样性稳步提升,珍稀鱼类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群落结构明显改善,鱼类整体资源量显著增加,保护成效显著。

在2007年以前,由于白酒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沿岸群众的环保意识不足,赤水河也一度面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等问题。

聚焦赤水河流域生态整治,多个专项行动方案、地方性法规在此背景下出台。2017年,赤水市率先开展长江流域赤水河段全面禁渔和渔民转产工作。同时,遵义各有关部门对赤水河的数字监控、联合执法、流域植树造林和水土治理等一系列治理行动持续不断。

通过近年来的系统治理,赤水河流域干流水质总体达到Ⅱ类标准;干流6个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赤水河常见鱼类也从2016年的108种增加到现在的167种,鳗鲡、鳡、异鳔鳅鮀、红唇薄鳅等消失多年的鱼类重新在赤水河出现,成为遵义河流水环境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标志性成果。2023年,赤水河获得“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称号,被评为“中国好水”全国示范河湖。

同时,遵义的乌江、湘江等重要河流,也在系统的治理和监管下,呈现碧波荡漾、水清岸绿的美丽景象。

在河流水环境治理中,遵义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3165名、巡河保洁员2596名,聘请河道警长347名,招募民间志愿者1403名。持续推进河流名录梳理复核,基本完成全市964条河流管理范围划定,沿河设立了界碑、界桩、告示牌。先后完成“四乱”问题清理整治3546个,拆除违规建筑物10处,拆除赤水河支流拦水坝22座。

聚焦河流水环境治理,遵义市积极争取资金用于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近3年来共争取上级专项涉水项目78个,获得资金支持8.88亿元。

据了解,中央、省在遵义开展各类督察、专项检查、暗访暗查20余次,反馈问题1684个。截至目前整改完成问题1638个,完成率97.3%。

同时,该市各部门加强执法监管,倒逼企业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推动各行业领域健康有序发展。2023年以来,全市共依法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案件312件,处罚款3989万元,移送行政拘留17件,移送涉嫌环境犯罪6件。

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以来,遵义各流域鱼类资源恢复向好。2024年上半年,遵义各农业农村部门查办非法捕捞案件126起,同比下降10%;公安机关破获涉渔刑事案件34起,同比下降56.4%,非法捕捞高发频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遵义对全市1466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已完成652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管控,治理管控率达44.47%。

聚焦流域水环境统筹治理与保护,遵义抓实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全力保护水域生态环境。2023年,全市22个国控断面、28个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今年1月至7月,遵义中心四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30个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截至目前,该市累计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8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

作者|孟锦群 徐春燕 图片|杨良强

编辑|许蔓

一审丨伍岱禧 二审丨李正兵

三审丨冉军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投稿邮箱 | shuimeiguizhou@163.com


贵州河长
贵州河长的展示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