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动永昌 ▏西汉时期的番和屯田

民生   2024-11-10 17:01   甘肃  

愉悦你的耳朵


连接你的生活


这里是FM106.2永昌综合广播

西汉时期的番和屯田

汉武帝两次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河西击败匈奴,取得河西战役的胜利后,即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设武威、酒泉两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再设张掖、敦煌郡,与此徙民实边,厉行屯田,河西四郡的开发以此开端。
屯田,《辞源》解释为“自汉以来,政府利用军队或农民商人垦种土地,征取收成以为军饷,称屯田。”汉代有军屯和民屯。《史纪·平准书》记载:“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戌田之。”《汉书·昭帝纪》也载:“冬,发习战射士诣朔方,调故吏将屯田张掖郡。”《汉书·匈奴传》又说:“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这指的都是戍兵屯田,说明河西各地皆有军屯,规模十分可观。同时,从内地向地旷人稀的河西地区大规模的移民,为农业的开发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汉武帝时期曾多次移民,其中最多的一次达70多万,使当地人口急剧增加。武帝以后,向河西的移民仍然不断。《汉书·地理志》记录了当时河西四郡三十五县户口的数字:共有户71000余,口280000余。大量的劳动力输入走廊,无疑促进了河西的迅速开发,使当地的经济结构由单纯脆弱的游牧经济向有稳定收成的农牧经济方向发展。
《汉书·地理志》载:张掖郡辖县十,郡都尉治所一在“日勒”,一在“居延”,农都尉治所在“番和”。注明其治所在番和县的张掖农都尉,是《汉书·地理志》中仅见的,便知其地位和作用的极其重要。关于农都尉的设置,《汉书·百官公卿表》云:“武帝初置。”《后汉书·百官志》说:“边郡置农都尉主屯田殖谷。”可见番和县不仅是张掖农都尉的治所。而且是张掖郡的屯田中心。番和地处焉支山以东的永昌平原,土地肥沃,水草丰盛,地势平坦,日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是宜耕宜牧的好地方。所以,这个屯田区,直到西汉末年也未停止过。
居延汉简是我国汉代张掖郡居延和肩水两都尉的行政文书档案,多有“田卒”、“戌卒”、“代田长”、“代田仓”的记录。其中也有番和县情况的记录:“番和骑士便里李都511.3”、“番和骑士万岁里孔口516.28”、“番和骑士安汉里□517.9”(《居延汉简释文合校》下册)。从出土文献中看出,不仅番和县,而且张掖郡各县都有“骑士”的记录。可以判断,番和县驻守着相当规模的部队,不但有守边部队、垦田部队,还有庞大的骑兵部队。
番和乃至河西屯田采用了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水利技术,如赵过的“代田法”等,在“边郡及居延城”都得到推广,使可耕之地迅速得到垦辟,农业区域不断扩大,农业生产不断得到发展。屯田区、城堡和长城烽燧,是西汉的北方边境的政治、军事据点,也是先进经济、先进文化的传播站,它们对河西地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水是河西开发的决定性自然因素。水源是祁连山高峰的冰川和积雪。西汉政府积极提倡兴修水利,引河开渠,用祁连山融化的雪水浇地种田,并为此而设置了专门从事治渠引水的“河渠卒”。“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山谷以灌田。”(《汉书·沟洫志》)使河西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汉书·地理志》)。不但实现了巩固边防和解决军粮困难的屯田目的,而且积蓄了粮食,可供丝绸之路上来往的使臣和中外商人食用,可以投放市场,调节粮价,特殊情况下还可调拨到内地,救济中原的灾民。直至王莽乱政时,中原地区动乱不稳,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唯独“河西殷富”。
番和,在河西屯田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摘自《永昌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
作者:管    林

配音:雷鸣渲


来源:爱永昌客户端
编辑:杨晓
责编:金兆飞
监制:毛尔泽


盛世永昌
永昌县融媒体中心官方号!神秘骊靬,魅力永昌,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