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永昌】民间艺术——打夯及打夯号子

民生   2024-11-15 16:10   甘肃  

打夯及打夯号子
对于二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人来说,人工打夯是一个陌生的事物;有的人恐怕连见也没有见过,或者只是听说过而已。其实,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一般的小型土木建筑工程或者水利工程大多还采用人工打夯。人工打夯用的夯,总体可以分做立夯和卧夯两大类(包括杵、硪);从原料上看,又有木夯、石夯、铁夯之分;另外,从形状上,又可分为圆夯、扁夯。
普通百姓人家盖房打地基时,大多使用石质立夯,即:一个大约30厘米见方,高约50厘米的长方石柱,四个面中相对的两个面上安着两个扶手,四角拴四条绳子。打夯时,两人扶夯,四人(或者八人,视夯的大小而定)拉夯。扶夯的两个人中,一人专管夯的方向和落点,叫引夯,另一人的主要任务是领唱夯歌,兼做辅助,是这盘夯的领夯人。
一座建筑物,地基的好坏,与打夯有直接的关系;而夯打得好坏,又与夯的落点、密度以及力度是否均匀有很大关系。打夯时,并不是一夯一夯挨着打,而是隔一个夯距打一下,这一下叫“夯点”,空下的地方叫“夯眼”,打完夯点再打夯眼。眼,点都打完才算一遍,才能填新土接着打。据说这样打出来地基结实。所以打夯时一般都是两盘夯以上同时行动。
刚开始打夯时,由于沟深,拉夯人站在沟上,不好用力,行动不便,故而速度较慢,此时的夯歌属于慢歌;随着地基升高,操作方便了,行夯速度加快,夯歌也由慢变快。若是打到四个方角,为了加大承受力,要在此处加上石渣、石灰,并且多打两下,称之为“凤凰三点头”。这三下,就要用急夯了。根据情况不同,夯歌也就随着变化多端。夯歌决定着行夯的快慢、力度的大小与均匀,所以,领夯人就成了打夯的关键:歌声嘹亮,用力整齐,力度大且均匀,夯就打得好;反之,则打不好。因此,打地基时,请一个好领夯人非常重要。也因此,房主在动工前招待掌线瓦匠师傅的时候,一般是不会忘记叫上领夯人的。
还有一种是修堤筑坝时的打夯。这种活儿,一般用的是卧夯。所谓卧夯,就是一个扁平的石墩或铁墩,比较重,约几十斤甚至百斤以上。夯的四个角有孔或者环,穿上绳子,最少要用八个人拉。由于无法安扶手,只能在四个面中的两个面上两根绳子,引夯人拉着绳子引导方向和落点。这种夯打起来声势大,费力气。现在农村里有好多七八十岁的老年男子曾多次参加过挖河打堤,当过夯工。1959年,在二坝引洪工程、直峡山引水工程和上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平田整地运动中,都曾动用了八盘卧夯。八盘夯一字排开,统一由一个人领唱夯歌。夯歌一起,八盘夯同时起落,上下翻飞;80个壮小伙同声呐喊应和,歌声震天动地,煞是威风。结果引来各级新闻媒体记者几十人,又是拍照,又是录音,打夯的小伙们更来劲,石夯飞舞,号声嘹亮,成为工地上一道风景线。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夯活动,就是抗洪抢险打夯。一般都是在堤岸决口时堵口打桩和填土夯实时采用。打这种夯的人,除去要求身强力壮以外,还要手疾眼快、团队意识强。因为打夯时用的是“顶夯”,就是用手抖起夯向上扔高,再拉着绳子向下砸,非常危险,极容易出错。故而一般人不许参与,挑选夯手时很严格;并且要提前进行训练。这种夯,大多是扁平铁夯,个不大,四五十斤左右。每班六至十人,打一桩一换班,全部是急夯。
至于夯歌,则大多数都是即兴即景创作的,只有少部分是固定的流行段子。打夯时,往往是一开始先唱几段流行段子,接下来便是即兴发挥。一个好的领夯人,随口编出的夯歌,合辙押韵,幽默逗笑,若是和主人家熟识,甚至会编一些插科打诨的段子与主人家开玩笑,引得全场大笑,气氛热烈,此时行夯既高又快,主人家非但不责怪,反倒会奉上烟、茶以作鼓励;于是,夯就打得更好了。
夯歌的节奏,一般是慢夯四拍一夯,快夯是两拍一夯,急夯是一拍一夯。歌词快慢可以通用。例如:(慢)同志们使齐劲呀,(呦嗬嗨呀!)拉起咱们的夯哪(哎嗨呦呀!)谁要是不用力呀,砸了脚别嚷嚷啊……(快)同志们哪,(嗬嗨!)使齐劲哪,(嗬嗨!)拉起来呀,(嗬嗨!)咱的夯啊,(嗬嗨!)谁要是呀,(嗬嗨!)不用力呀,(嗬嗨!)砸了脚啊,(嗬嗨!)别嚷嚷啊!(嗬嗨!)
我见过的打夯活动,大多都用四句夯歌作开头。乍看好像是个通俗的开场白,其实这几句歌词是对打夯人的一个提醒和警告:打夯过程中,握绳各方用力大小,快慢,要高度统一,才能做到安全高效。如果有人用力小,出手慢,夯就会向他那一方倾斜,非常容易出错。看来夯歌中的“砸了脚”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不用力”的人极有可能受到的“惩罚”。
如今,人工打夯已基本被淘汰,代之以电动打夯。所以,唱夯歌也就变成了历史。但作为一种曾经存在过的民间活动和民间文化,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整理加工、把它记录保存下来,给我们的后代一个了解过去的资料。

来源:爱永昌客户端
编辑:刘晓丽
责编:金兆飞
监制:毛尔泽

盛世永昌
永昌县融媒体中心官方号!神秘骊靬,魅力永昌,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