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享】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的时空相互作用:稀缺效应的新视角

文摘   2024-10-28 08:00   浙江  




摘要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环境的配置和功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于不同地区自然资本的丰富性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不可或缺性,在制定决策时必须仔细考虑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ESSV)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长江经济带(YREB)为研究对象,结合市场供需因素的动态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进行量化,通过四种情景讨论和分析供需变化对 ESSV 的影响;随后,建立多维度的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 ESSV 与城市化之间的时空互动响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从 1990 年到 2020 年,YREB的 ESSV 显著增加,2000 年到 2010 年尤为突出。此外,同期公共产品服务的增长超过了私人产品服务的增长。需求驱动的稀缺性已成为 ESSV 的首要决定因素。从 1990 年到 2020 年,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整个区域的 ESSV 和城市化水平均匀分布。YREB的城市化水平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下游地区明显超过中上游地区,下游长三角城市群和中游成渝城市群明显超过周边地区。在研究期间,YREB的 ESSV 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CCD)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同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非均衡发展的面积逐渐减少,ESSV 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类型的面积比例持续增加。总体而言,本研究阐明了YREB区域ESSV 与城市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区域差异,从而揭示了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系统之间的不协调程度,有助于确定生态可持续性与城市化和谐交汇的关键点,从而为在 YREB 实现全面、高水平和同步发展提供新的见解。





研究背景及意义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强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解决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培育包容、安全、有弹性和可持续的城市中心和人类栖息地,从而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融合。然而,这种扩张在多大程度上与人类和自然世界的协调发展相一致,仍未得到探索。可持续发展目标致力于保护、恢复和倡导陆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系统内在价值的降低是人类社会发展需求逐步升级的必然结果,标志着生态系统功能服务功能的退化。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科学领域的一个基本焦点。

虽然人类活动通过对生态系统的集约化开发创造了可观的财富,但生态环境恶化所造成的效益损失难以弥补。环境保护与人类福利之间的权衡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在不同层面上平衡可持续能源的供给和需求与当前福利和公平之间的关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努力。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41个具体发展目标已被确定与16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提供食物和水、固碳以及保护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等关键服务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14项以上具体目标至关重要。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6(清洁水和卫生设施)、可持续发展目标7负担得起的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目标13气候行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14水下生命来说尤其如此。不同类型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单一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可能为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好处。例如,土壤保护与确保人人享有水和卫生设施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可持续发展目标6、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13以及保护、恢复和促进陆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目标15密切相关。这表明科学的生态系统服务(ESs)定量评价对可持续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提供人类社会所需的许多资源和服务,如食物、水、气候调节、土壤保持和自然景观。生态系统服务稀缺性价值(ESSV)是将生态系统服务的内在价值与市场供需动态的复杂相互作用相结合来评估的。ESSV反映了为人类提供的服务的稀缺性。它是将社会市场对各种服务功能的实际需求与生态系统的实际供给相结合来衡量的,可以直接反映各种ESs面临的生态风险程度。如果市场对某一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持续上升,但供过于求,则该类型生态服务功能的稀缺性将迅速增加,枯竭风险也会增加。值得注意的是,ESSV升高的ESs需要加强保护,或者至少需要一个全面的发展战略,以维持其持续供应和人类利用之间的和谐平衡。Zank等人提出ESs作为消费品的稀缺性程度取决于其自身供给和社会需求。为了阐明每种ES类型对人类社会的实际重要性,本研究引入了经济学中的稀缺理论。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供需动态波动一起评估,这是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进一步延伸。Zhou等利用稀缺性价值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供需变化对ESSV的影响。Li等比较了中国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不同稀缺因子对生态系统稀缺值的影响。Kang等通过调整价值系数和稀缺性值的相对变化,分析了成都市ES值的变化趋势。此外,ESSV还受收入弹性的影响。许多供应ESs被归类为私人物品,如未加工的材料和消费品,它们在当地的有限可用性可以通过利用替代投入来缓解。例如,食物可以通过市场与粮食种植不足的城市中心交换。相反,具有诸如生物多样性等公共利益的ESs不能以类似的方式替代。因此,ESs的稀缺性,特别是在稀缺和高需求的条件下,可能非常重要。综上所述,ESSV是一种将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新视角;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稀缺性原理上,只关注生态系统的有形供给价值。因此,考虑到市场供给和社会需求的双重影响,本研究量化了长江经济带的ESSV,厘清了稀缺资源的空间分布。通过评估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稀缺资源和服务,可以量化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程度,从而提高对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当前,世界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时期,城市化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集聚现象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用地和经济发展的扩张,森林、牧区和农业生态系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转变为人为主导的生态系统,这不可避免地干扰了原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同时加剧了周边非城市化地区的潜在生态风险。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ESSV增加,自然ESs的物理供应减少。每种服务类型的供需动态波动取决于可公开访问或仅限于私人访问的属性,这可能严重影响稀缺性估计结果。因此,虽然人类的欲望可以通过产品的消费得到满足,但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这导致了ESs的稀缺性。ESs的稀缺性体现在资源供给有限,社会需求无限。此外,城市化背景下社会发展的影响往往导致对ESSV的忽视,导致人地关系失衡。Li等人得出结论,城市化总体上与ESSV呈正相关。Yu 等指出,发达地区的ESSV与其经济地位正相关,城市化对ESSV空间影响的变化主要受区域发展政策驱动。Yuan认为,ESs稀缺指数与其价值损失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高度依赖。迄今为止,许多关于城市化和生态系统的研究都集中在评估城市化对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生态系统的物理能力的影响。量化ESSV与城市化相互作用分析的研究更是罕见。因此,本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稀缺性指标相结合,从经济角度反映供需变化对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其次,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探索ESSV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响应关系,以反映生态系统在城市化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相对重要性,而不仅仅是评价生态系统的历史物质供给价值。为应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减少城市化带来的生态风险、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以及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不平衡和矛盾关系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当务之急,引起了城市规划部门的强烈关注。





研究亮点

         


本研究试图科学测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与城市化之间复杂的时空耦合响应,全面考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化高质量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白。研究的目的是:定量分析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异质性;评价和比较生态服务价值与城市化的时空交互响应模式,探讨生态稀缺资源与人类福祉协调发展的原因和建议。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与土地的相互作用,为城市中心与自然环境的平衡提供了新的有利位置。同时,可以为其他国家通过长江经济带建设高质量城市群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结果



1 ESV的时空变化

从总体上看,1990-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且呈现出稳定的时空趋势(图4)。1990-200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随后进入相对稳定期。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最高,其次是成渝地区,长三角城市群的ESV值最低。这种差异可归因于中间城市群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其中林地占整个土地面积的48%,为ESV提供了大量贡献。鄂西、湘西、赣南、浙南等地区水资源丰富,林冠分布广泛,呈现出高值ESV集聚区。因此,这些地区的ESV持续保持高位。成渝城市群处于长江上游的战略位置,是长江上游和三峡水库的重要生态缓冲区。它在保水、保土和洪水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其高ESV。而长三角城市群以经济发达、人口密度高为主,生态用地面积不足,ESV在三个城市群中最低。

2 不同场景下ESSV的比较

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评估了供需波动对社会经济价值的影响,并量化了长青经济带的总体社会经济价值。以场景1为参照点进行比较,如图5(a)所示。在情景1中,从1990年到2020年,整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的供给价值下降了0.47%。情景2和情景3分别考虑了供应和需求变化对ESSV的相对重要性。在情景2中,考虑到上升的需求因素,ESSV相应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从1990年到2020年,ESSV增长了146.37%。在情景3中,考虑了供应因素的增加,但ESSV没有显著波动。在情景4中,同时考虑了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从1990年到2020年,ESSV显著增加了152.29%。这表明需求的增加推动了ESSV的增加,而供给的变化没有显著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ESs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因此其稀缺性值也不同(图5(b))。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长江经济带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稀缺性,本研究量化了各生态系统类别的稀缺性与总稀缺性值之间的相对分配。1990-2020年,在供给的影响下,情景1和情景3的ESSV值之间没有显著变化,两种情景的总稀缺性值与不同ESs的比例相似,说明供给因素的变化对ESSV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情景2中需求影响下的ESSV变化趋势与情景4中供需影响下的ESSV变化趋势相同。具体来说,相对于基线情景1,情景4中9个ES子类的稀缺性值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游憩文化、土壤保持和空气质量所占的ESSV比例最高,对总ESSV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供水,增长率最高。相反,废物处理的比例和贡献率最低。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一直很高,并逐渐增加。需求变化的影响显著地影响了ES子类的稀缺性值以及ESSV的构成和变化。这主要是因为私营和公共服务部门无法对需求的迅速增长作出同样的反应。

3 ESSV的空间异质性变化

1990-2020年长江经济带ESSV空间分布如图6所示。,显示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动态。1990-2005年,“极低”型土壤生态价值广泛分布于建成区、林地和草地,2005年占总面积的68%。“低”型ESSV集中在农田地区,从1990年的20.08%上升到2005年的26.74%。“中等”类型主要分布在草原地区,增加了6.68%。“高”型主要分布在水体中,其面积比例最小,2005年仅为3.49%。2005-2020年,“极低”类占比明显下降,2020年仅占47.34%,且主要分布在建设用地。相反,“中等”类型的ESSV呈显著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6.68%上升到2020年的24.5%,集中在耕地。值得注意的是,“高”型的分布面积从2005年的2.56%显著增加到2020年的35.7%,2020年的分布范围包括建设用地以及部分耕地和草地。

4 CUL的动态变化

图7为中国城市化综合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长江经济带的城市化指数(CUL)呈显著上升趋势,分别为0.256、0.347、0.431、0.442、0.514、0.574和0.625,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1990年,该地区主要的CUL类型为“极低”和“低”,分别占51.23%和23.45%。95后“中”型出现明显,主要集中在成渝、中游和下游长三角城市群,占12.45%。1995-2005年,“极低”和“低”类型的比例分别从48.21%下降到41.35%和24.54%下降到21.35%。相反,“高”和“极高”类型的比例分别增加了2.43%和3.29%。2005 - 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城市类型向“中等”城市类型转变,面积占比从2005年的8.25%上升到2020年的34.22%。这种转移主要集中在上游成渝城市群、中游城市群和下游长三角城市群。此外,“高”和“极高”类型的比例大幅增加,分布范围也从2005年的5.48%扩大到2020年的28.67%和4.35-21.34%,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建设用地相对密集的地区。

5 ESSV与城市化的相关性

5.1 ESSV与CUL之间的耦合协调度

1990年至2020年,YREB的ESSV和CUL之间的耦合响应关系如图8所示。YREB的CCD总体呈上升趋势。深入研究更精细的时间分辨率,最初(1990年至1995年)我们看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区域CCD的整体变化并不显著。“极度不平衡”地区所占比例最大(46.13%~46.5%),“高度平衡”地区所占比例最小(3.01%~3.62%)。第二阶段(2000-2005年)的变化更为显著,表现为“极度不平衡”和“边缘平衡”地区的比例显著下降,“中等平衡”和“高度平衡”地区的比例显著增加。与此同时,“极度不平衡”地区的比例从43.21%下降到38.7%,“中等平衡”和“高度平衡”地区的比例分别从21.8%和6.15%上升到26.14%和9.92%。在第三阶段(2010-2020年),区域内CCD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适度平衡”地区比例的增加(28.76%-32.13%),“高度平衡”地区的比例显著增加(12.89%-24.21%)。

5.2 ESSV与城市化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

1990-2020年长江经济带经济价值与城市化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如图9所示。1990-2005年长江经济带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加值的耦合协调以“极度不平衡”型为主,分别占43.5%、44.7%、42.4%和41.2%。从2010年到2020年,“高度平衡”型稳步增长,从2000年的24.9%上升到2020年的41.6%。1990-2020年,空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价值之间的CCD表现呈上升趋势。1990-2005年以“极不平衡”型为主,呈明显下降趋势,2005年仅占32.89%。2005-2020年,优势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中等平衡”类型的比例从2005年的21.3%上升到2020年的24.19%。“高度平衡”型占比呈显著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39.21%。1990-2020年经济城市化与经济增加值之间的CCD波动呈上升趋势。1990-2005年,经济城市化与经济社会价值的耦合协调关系主要表现为“极度不平衡”和“边际平衡”。“极度不平衡”型和“边际平衡”型呈现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表明经济城市化与经济社会价值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正在逐步加强。2005-2020年,“适度平衡”型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0年达到36.8%的峰值。其中“高度平衡”型增长趋势明显,在2020年达到最大值38.1%,成为主要的耦合协调类型。1990-2020年社会城市化与社会经济价值之间的CCD呈显著上升趋势。1990-2005年,耦合协调的主要形式为“极度不平衡”和“边际平衡”。“极度不平衡”类型的比例显著下降,从1990年的47.3%降至2005年的35.3%。从2005年到2020年,耦合协调类型发生了变化。“中等平衡”和“高度平衡”类型呈现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2020年分别占21.4%和42.6%。





研究启示



本研究探讨了长江经济带中小城市发展与城市发展的时空互动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小城市发展在快速城市化中的应用,为中小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并为中小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帮助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好地平衡城市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然而,也必须考虑到本研究的以下局限性。首先,考虑经济学中的稀缺性理论,将价格属性赋予社会价值,是评价社会价值的关键部分;然而,并不是每一种ES都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包括一些ES的自然属性,不能准确地获得其供需的价格弹性。首先,原始ESSV相关评价指标数据的分辨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和分析质量。例如,为了保证分辨率的一致性,本研究选取的30m分辨率的DEM数据在1km后进行了重采样;因此,在评价系统中选择精度较高的数据,可以在时空维度上提供更详细的结果。二是本文构建的多维城镇化指标体系排除了气候变化因素;因此,在探索城市化与ESSV的时空双向耦合响应时,应纳入考虑气候变化的综合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此外,本研究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ESSV和CUL都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基于更详细的土地利用分辨率数据进行。进一步,可以引入新兴的人工智能和遥感技术,建立更准确的评估模型,预测不同程度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探索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生态系统供需平衡。区域差异影响ESSV的异质性;也就是说,ESSV的差异也可能受到其他驱动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此外,这些因素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也可能存在。虽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计算结果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以在今后进一步探索。




初审:王朝勇

审核:徐彩瑶

排版编辑:任   燕

文献推荐人:任   


参考文献:Hongjiao Qu, Chang You, Weiyin Wang, et al. Spatio-temporal interplay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urbaniz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 new perspective for considering the scarcity effect. Land Use Policy, 2024, 147: 107358.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对文章的理解,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数字生态与绿色发展学术团队】Spatio-temporal interplay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urbaniz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 new perspective for considering the scarcity effect.pdf


推荐阅读





数字生态与绿色发展学术团队



探索基于自然的生态文明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协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让我们一起加油!

数字生态与绿色发展学术团队
孔凡斌教授数字生态与绿色发展学术团队公众号。本团队立足长江三角洲地区,面向全国,服务国家战略,综合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探索生态系统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及其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和绿色发展的路径与政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