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没有清晰证据,再多的“碳中和”标签也没有用|ESG36人

文摘   财经   2024-10-08 13:04   北京  

追踪企业的环境治理工作,是马军团队的重点工作之一。但他们想做的还有更多,不止想找环境问题,他们更想帮企业找办法。


访谈、文 | 吕雅宁

编辑 | 苏建勋

今年9月10日凌晨,苹果公司一年一度的新品发布会如期召开。

相比于关注苹果又发布了哪些新品,马军更关心的是:苹果今年的碳中和进展怎么样了?

敢和苹果“较劲”碳中和的人,马军绝对算是行业内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年前,苹果宣布发布首款“碳中和手表”产品,受到了业内的广泛赞扬,但马军和他的团队IPE(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却提出了质疑。

“我们搜集了苹果供应链集团级排放数据后,发现部分供应商的碳排放量仅有小幅下降,部分甚至仍在增长。而且恰恰在当年,苹果还以一个技术性理由,停止推动供应商公开披露工厂层级的温室气体数据。”马军说。

他认为,面对种种矛盾情况,如果苹果公司成功营销了一款缺乏足够信息披露支撑的碳中和产品,可能导致其他公司效仿。为此IPE呼吁利益相关方建立责任机制,防止气候漂绿。

随后,马军和团队就这些质疑与苹果公司进行了多轮沟通,建议苹果全面披露相关数据,将整个价值链的碳中和进展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以真正助力于IT/ICT 行业迫切需要的低碳转型。

其实早在2011年前后,马军就和苹果公司就展开过一场“环保拉锯战”。马军和团队撰写多份调查报告,推动苹果公司主动跟进在华供应链污染问题,促使数以百计的“果链”供应商改进环境和气候表现,带动行业绿色供应链建设。

谈及苹果公司今年的新品发布会,马军认为苹果公司有进步了:“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苹果对其供应商行为准则做出修订,增加了供应商识别厂区级别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苹果新准则对行业也将发挥标杆引领作用。”他说。

追踪企业的环境治理工作,是马军团队的重点工作之一。但他们想做的还有更多,希望可以结合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十八年来,马军和IPE团队搭建起环境信息数据库,为企业、政府、公益组织、社会公众等创造了沟通交流的桥梁。近年来,IPE还着力打造数字化企业碳核算与产品碳足迹工具。在蔚蓝地图平台上,已有超过2.9万家企业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和改善。

今年9月,36碳和马军展开了一场对谈。在马军看来,相比数十年前,中国企业的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质的进步。放眼全球的气候治理进程,中国的角色更是从曾经的参与者,逐渐成为很多领域的贡献者甚至引领者。

以下是36碳与马军的访谈内容,文本经编辑整理:


没有清晰证据,再多的“碳中和”标签也没有用

36碳:苹果去年推出的“碳中和手表”受到破圈关注,但你们却提出了质疑,能具体讲讲原因吗?

马军:我们一直都在密切关注苹果及其供应链企业的排放情况。根据公开信息,我们发现大部分苹果公司的供应商企业还没有公开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对于部分公开披露的供应商来讲,有些企业的碳排放量甚至还在增长,这说明这些供应商实际使用的清洁电力比例可能还是有限的。

恰恰就在2023年,苹果公司还以一个技术性的理由,停止推动供应商向社会公开披露工厂层级的温室气体数据。这种倒退将导致公众更加难以了解苹果供应商的低碳转型进展。

因此,苹果公司在去年宣布发布了三款手表时,很有可能让消费者形成误解:这些手表的生产过程实现了真正的二氧化碳零排放。而实际上,企业可以通过将有限的清洁电力的数字“掐尖”集中到这三款产品中,进而通过购买碳信用抵消其余下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效果,我们认为整个过程都需要充分的信息披露。

36碳:今年9月,苹果公司召开了年度新品发布会,您觉得这次苹果的环境治理工作有进展吗?

马军:结合苹果最新发布的产品报告、准则要求,以及我们一年来对品牌绿色供应链工作的跟进,我认为苹果今年取得了若干积极进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苹果对《Apple 供应商行为准则》所做的修订。

新准则中,苹果增加了供应商应“识别与 Apple 产品相关的所有工厂的厂区级别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还提出供应商应该安排专人负责工厂级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保留温室气体减排、碳排放配额和其他脱碳措施的证据,以及碳和气候相关认证和声明等相关要求。

我们认为,苹果这次提出的新准则,将为之后更细致的工厂层级碳数据披露奠定基础。苹果是行业龙头,这将有助于苹果推动供应商切实开展气候行动,对整个行业也将发挥示范作用。

36碳:您认为还有哪些待提升的地方吗?

马军:苹果虽然是行业标杆,但要实现“公司在2030年实现全部碳足迹碳中和”的承诺仍有挑战。

比如,苹果最核心的手机产品的碳足迹还没有大幅下降。另外,苹果部分供应商企业的碳排放量仍呈现增长趋势,苹果推动供应链温室气体披露的工作还有待提升,特别是真正推动供应商实现开采、运输、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脱碳。

iPhone 16 Pro 、iPhone 15 Pro、iPhone 14 Pro的产品碳足迹对比。图源:IPE

36碳:市面上的碳中和产品越来越多,您认为这是一种漂绿做法吗?该如何看待企业生产低碳产品和漂绿之间的关系?

马军: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我认为目前确实处于一个两难的状态:发布碳中和产品,会引发广泛审视,甚至“漂绿”质疑;但如果都不说,那企业又改如何在全球碳中和的进程中起到主体作用?这个度似乎挺难把握的。现在出现了一个新词:“climate hushing(气候沉默)”,企业为了规避风险不愿意高调发声了,这其实也不对。

我认为走出这一困境的长效解决方案,必须是进行全面、及时、完整和准确的信息披露,缺乏信息披露支撑的碳标签,只会导致碳中和产品失去公信力。

36碳:您为什么如此关注企业的环境治理工作?您认为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马军:企业的运营活动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去年的COP28大会上,我们在首次全球盘点中看到了190多个国家共同推动下取得的进展,但差距依然巨大,还没有可靠的路径实现1.5度的温控目标。

全球有超过9000家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都承诺要实现净零排放,但承诺与实际行动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在范围三涉及上游的生产加工环节。

一些企业为了迎合低碳消费的市场需求,还会做出一些表面承诺,出现“漂绿”现象,这也会给消费者造成误解,让他们对实现节能减碳的难度有所怀疑。我们期待看到企业能够真正采取实际行动,对整个社会的绿色消费起到引领作用。

36碳: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可能会担心环境治理的成本问题,因为他们不像大企业那样有足够的精力和预算来做这些事。

马军:我认同这一痛点。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不能只给企业提要求,我认为有要求就必须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很多企业还不知道如何做环境治理,也不确定政策是否支持这些行动。

因此,无论是政策还是工具支持,都要与这些要求搭配、同步才行。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才是真正的帮助。

对于企业的环境治理工作,IPE也一直在参与开发数字化解决方案,无论是帮企业监测环境风险因素,还是测算排放数据等工作,我们希望帮助企业更加高效、低成本地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数字化技术,将助力中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36碳:IPE每周都会发布A股绿色周报,目前企业最容易踩雷的环境风险来自哪几个方面?

马军:这份周报汇集了A股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与信息披露中的最新动态。企业的频发问题包括:非法排放污染物、排放量超出规定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环评)等程序违规等。

我们也注意到,自然资源部下属的机构也加大了对破坏自然资源行为的处罚力度,包括非法采矿、森林砍伐等,而这些处罚的数量虽然远少于生态环境处罚,但罚款金额往往很高。

但总体来看,我认为十年来企业环境表现一直在积极改善。十年前,许多大型企业甚至连基本的环境合规都做不到,目前违规比例和程度都明显降低,重点企业已经可以做到实时监测、监管,这也源于中国在数字化技术方面的进展,从而推动外部舆论监督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

36碳:信息披露也是ESG治理工作的重要方面,您认为目前中国ESG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马军:从外部环境看,ISSB(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准则等国际ESG相关政策及指引不断升级,中国也在积极融入其中。特别今年以来,中国各部门频繁出台ESG相关政策,包括三大交易所、财政部等都发布了相关指引,推动中国准则与国际要求接轨,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可持续信息披露行为,我认为这是十分积极的趋势。

但我们也发现,目前企业的ESG披露中定性内容明显高于定量内容,不方便行业进行横向对比,未来应该鼓励企业披露更多定量内容。

202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规范和指引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活动,提升企业温室气体管理能力,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批复立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等机构有关专家编制了团体标准《企业温室气体信息披露指引 第一部分:通则》。我们希望这一指能够对引导广大供应链企业规范披露发挥积极作用。

36碳:对于企业的ESG信披内容,您认为这两年有什么新变化、新热点吗?

马军:最新的一个变化是:更多企业开始关注生物多样性的相关内容,这也是目前国际上的一大讨论热点。企业正逐渐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其ESG战略中,这表现在对生物多样性风险的评估、设定保护目标、构建可持续供应链、投资生态修复项目等。

政策层面,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创设了一套全球首发的机制,即重点区域分区管控制度,俗称“三线一单”:即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根据这些内容,把全国被划分成44000个不同的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并基于区域特征设定不同的管理要求。

IPE结合这套机制,开始为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希望能够帮助生态保护尽职调查降本增效,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生物多样性地图。图源:IPE

36碳:您经常参加一些国际会议和论坛,今年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

马军:今年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上,一位来自尼日利亚拉各斯市的护士在提问环节中对我说,她每天目睹许多因空气污染而患病的人,非常迫切地希望当地空气能够像中国城市一样得到改善。在那次会议上,我分享了中国在治理空气问题上的经验成果,特别是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大规模的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

近年来,很多来自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环境机构或环保组织表达了对中国模式的兴趣,也希望探讨如何在当地推广。目前,已有非洲机构在尝试开发类似的应用。

全球空气质量地图。图源:IPE

36碳: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中,您感受到中国的角色有哪些改变?

马军:中国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正在逐渐改变国际社会的看法。很多年前,中国在国际场合中常被问及:如何在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中保障公众健康、如何推动污染减排等问题,现在已经有了明显改变,特别是污染治理的成果和速度,已经越来越得到认可,成为很多国家希望了解和借鉴的良好实践。

对于气候治理进程,中国在国际场合中的发声频次、影响力都在持续增加。过去,中国更多地是作为气候治理的参与者;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贡献者,甚至在一些领域逐步成为了引领者。

「ESG 36人」栏目介绍:

这是属于ESG的黄金时代。国内政策面一片向好,千行百业、投资消费,无人不谈ESG。
「ESG 36人」是36碳团队全新打造的内容IP,每期会邀请不同领域的ESG领军人物,透过他们的讲述,描摹ESG新生态,以及它如何以巨浪般的力量重塑商业世界。

| 本文题图来源  采访供图



将“36碳”打星

双碳大事,不容错过!


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公司-职务-姓名,添加“36 碳小助手”后可加入读者群。

36碳
36氪旗下官方账号。聚焦「低碳经济」,做专业、易懂、好看的「双碳与 ESG」报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