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道高歌猛进,与产业链配套的零部件、半导体及最上游的原材料也在加速技术升级中。 |
拼三电、拼智驾、拼供应链、拼生态……2024年,“卷”是新能源汽车赛道当之无愧的关键词。
但另一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卷”的同时,也练就了更强的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仅“量与质齐飞”,高端化进程不断取得新成就,在国际竞争中也从“追随者”变成了“引领者”。
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加速转型的机遇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凭借技术升级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换道超车”。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位。在泰国市场上,中国品牌电动车今年前5个月的市场份额高达近80%。
跟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道高歌猛进,与产业链配套的零部件、半导体及最上游的原材料也在加速技术升级当中,并带动着整个产业体系的创新与变革。
在36氪与东方证券及旗下子公司东证创新、东证资本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双碳星物种·可持续创新大赛的复赛现场,12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创业公司闪亮登场,展示了在高性能锂电池、新能源商用车、零部件、卫星导航、上游新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创新,成为赛场上当之无愧的主角。
经过激烈的角逐和严谨评审,有四家表现优异的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赛道的四强企业。他们分别是宁波银瓷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固纳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嘀视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兴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他们也将和其他两个赛道的胜出企业共同会师决赛赛场。
新能源下半场,汽车智能电动化变革将打开行业远期成长空间,加速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本届双碳星物种赛场上,我们看到,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展示了在各自领域的创新探索成果,展现了新能源汽车赛道巨大的成长潜力。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突破,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将商机无限。
随“新”而动,零部件创新加速
汽车行业正朝着电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变革,这一大趋势不仅带动了造车新势力的快速崛起,也吸引着更多零部件厂商的纷纷入局,在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近两年,中国零部件企业从“成本优势”转向“研发、集成、创新”等高质量发展道路,并逐步走向海外,综合竞争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本次新能源汽车的复赛现场中,不少优秀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各自的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创新,不断推动零部件成本的下降和能效、品质的提升。
银瓷新材是一家从事氮化硅陶瓷产品研发和制造的创新型企业,主营产品有陶瓷基板、轴承球、零部件/结构件、刀具等。公司掌握了氮化硅先进陶瓷材料配方、成型、烧结、加工等多项关键技术,并完成了上游粉体、设备的国产化全面替代。
与普通陶瓷不同,高性能氮化硅陶瓷以人工合成的高纯度、超细粉末作为原料,在严格的工艺条件下烧结成型,特殊的材料和工艺赋予了氮化硅陶瓷耐高温、耐腐蚀、电绝缘的属性。
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电机轴承上,陶瓷轴承球能有效阻止电流通过轴承内外圈,避免电腐蚀问题,延长轴承和润滑剂的使用寿命。这一方案已被特斯拉、奥迪等新能源车企采用,并掀起技术替代热潮。
在汽车半导体领域,氮化硅陶瓷板能够同时满足高散热性和强振动条件下的可靠性,因此正在快速替代传统的氧化铝陶瓷板,成为电车功率模块封装的首选。
银瓷新材正式成立于2020年,但已积累了十多年的技术沉淀。
创始人杨文伍博士师从日本陶瓷协会原主席北条纯一教授,在氮化硅陶瓷领域有15年以上的研究开发经验。其他核心团队成员在新型材料领域亦深耕多年。
据杨文伍介绍,银瓷的氮化硅陶瓷产品性能已经与日本部分领先产品相当,稳定性好、成本低、良率高,并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目前,银瓷新材的车用陶瓷轴承球已获重要国际客户验证,氮化硅陶瓷基板已获金属化客户验证,正在快速放量当中。下一步,公司还将继续扩大产能,抓住新能源汽车诱发的百亿级的市场新机会。
除了电机轴承、功率模块基板等与性能相关的电力电子零部件创新,电动化、智能化,也给车灯的价值带来了升华,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功能已远超照明,在创造氛围、交互、情感表达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次创新大赛的另一家优秀创业公司——嘀视科技,就是一家新能源汽车、大排量摩托车、中高端电动车的车灯产品核心供应商。公司致力于为一线高端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和智能短途出行工具的全车照明系统和智能化解决方案。
自2016年成立以来,嘀视科技逐渐成为本田、比亚迪、大众、隆鑫、越南VinFast、春风动力、豪爵铃木、大阳、雅迪、光阳、九号、小牛、米家等知名品牌的车灯产品核心供应商。
据嘀视科技创始人兼总裁王爽介绍,嘀视科技定位电动车中高端灯具,聚焦行业头部企业及造车新势力,目前公司的车灯产品在短交通领域的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在7000元以上的中高端电摩中的占有率高达65%。
嘀视科技产业园
看似简单的车辆照明,实则有着复杂的技术支撑,主要包括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S)、自适应远光系统(ADB)、自适应校光系统(ALS)、面显示尾灯技术(ISD)、数字大灯系统(DLS)、全域灯光系统(GLS)等。
在掌握上述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嘀视科技还发明了SIRIUS光学前照灯光学系统。该项技术已获得7项专利,其中两项发明专利已授权。
“SIRIUS光学技术使LED前照灯光效提升了22%,宽度提升25%,亮度提升35%,成本节省75%,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节能降耗。”王爽表示。
在短交通领域取得优势成绩后,嘀视科技正在积极布局第二曲线——新能源车。王爽表示,嘀视高度重视研发创新,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92%,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生产投入,努力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供应商。
材料技术为基,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如果把新能源汽车产业比作盖房子,那么最上游的新材料技术则是其中的砖石和水泥。建造材料越好,生产效率往往越高。
在此次新能源汽车的分赛场中,不少创业公司专注于产业链最上游、最底层的材料创新,并借此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提质增效。
固纳科技成立于2022年,专注多功能纳米薄膜研发与应用,是一家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
公司孵化于香港科技大学,攻克了膜材料在轻薄化、高强化发展中“厚度、强度、孔隙率”难以兼顾的不可能三角难题,生产的超薄超强薄膜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医疗等领域。
“固纳科技致力于以更低成本提供顶尖性能的薄膜。” 固纳科技COO宋朔表示,膜行业应用场景广泛,2030年可达上千亿市场规模,公司将立足核心膜技术,不断提高产能及拓宽行业覆盖,构建高端膜生态。
同样关注材料创新的还有另一家公司——兴晟新材,他们聚焦于另一类细分材料:高纯耐温抗腐材料。
高纯耐温抗腐材料是半导体设备制造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光刻机、沉积设备、半导体刻蚀设备、离子注入机等设备零部件上。随着国内第三代半导体市场的持续扩张,对高性能涂层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目前国外厂商占据国内半导体领域用高纯耐温抗腐材料市场的95%以上,进口替代刻不容缓。
兴晟新材扎根涂层及陶瓷基复合材料二十余年,主要为LED、光伏、半导体、锂电等行业的MOCVD装备、PECVD炉、单晶SiC炉、单晶CaN炉及第三代半导体外延炉、氧化炉、刻蚀机等关键装备提供耐温、耐腐、高纯零部件与耗材。
团队方面,兴晟新材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李国栋是中南大学界面材料学科责任教授,学术技术带头人,也是国内较早开展CVDSiC、CVDTaC等涂层制备技术的学者之一。依托其与多位行业专家的紧密合作,兴晟新材开发出了适合实际生产的涂层制备工艺与装备,掌握CVDSiC涂层、TaC涂层及陶瓷基复合材料生产的核心技术。
兴晟新材总经理邓军旺表示,公司研发了“双梯度涂层”制备技术,可以突破不同材质因热膨胀易开裂的难题,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6~9N高纯涂层的制备,其成果在航天航空、半导体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深受客户和市场青睐。
下一步,邓军旺表示,公司将进一步扩张碳化硅、碳化钽涂层产能,积极推动碳化硅、碳化钽涂层的量产和批量供货。同时也将深耕研发创新,用高性能材料助力下游多个产业的应用升级和效率提升。
要实现碳中和,交通运输行业迫切需要一场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推进可再生能源的普及,新能源汽车帮助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电动化潮流势不可挡。
在万亿级别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新机会不断涌现,以银瓷新材、嘀视科技、固纳科技、兴晟新材为代表的创业新秀们,已经踏上征程,用创新技术探索产业的新未来。而36氪与东方证券及旗下子公司东证创新、东证资本共同联合举办的“双碳星物种”大赛,将是他们一如既往的坚定同行者。
金秋10月,“双碳星物种”决赛将如期举行。届时,包括上述四家公司在内的Top12强企业将会师决赛赛场。这批优秀的双碳探路者们又将带来怎样的一场创新盛宴?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将“36碳”打星
双碳大事,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