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往往能孕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前不久,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提出,“对重大原创性、交叉学科创新等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管理机构可以制定专门的申请与评审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此举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催生更多引领性原创成果。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进入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大科学”时代。在此背景下,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学科交叉研究成为科技创新增量提质的重要途径。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往往能孕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比如,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相结合,能够高效预测蛋白质结构,加快新型药物研发;量子计算融合物理学和信息科学,推动了计算科学的变革。
实践证明,作为新的科研范式,交叉学科研究具有显著优势。它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了不同领域的协作、融合,能够提供更全面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进而催生更多开创性、颠覆性成果。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交叉学科研究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20年11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交叉科学部;2021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将“交叉学科”列为第十四个学科门类;2022年11月发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强调“鼓励原始创新,推动学科交叉”,并提出加强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具体措施……这些重要举措体现了支持交叉学科发展的鲜明导向,发挥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交叉学科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学科研究,交叉学科研究涉及领域广,参与的研究机构和人员多,这些使得交叉学科研究的组织管理相对复杂;交叉学科研究具有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单一学科评价体系难以准确、客观地评价其研究成果。此外,交叉学科研究风险性高、不确定性强,往往需要长期稳定的研究经费支持。
来源 | 人民日报
出品 |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