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当前,我国光电子产业规模和产量已领先于欧洲、北美、日韩等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武汉支撑起全国光电子产业半壁江山,成为全球光电子产业发展中一座绕不开的城市。
1976年,武汉邮科院一个简陋实验室里,一根长度为17米的“玻璃细丝”从科研人员手中缓缓流过,这是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近半个世纪前的“第一束光”竟牵引出如今数千亿级的产业规模。今年前三季度,武汉全市光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超3000亿元,为武汉工业经济增长加装上强劲引擎。
今天的武汉聚集超1.6万家光电子信息企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和上下游配套体系,形成了光通信、光电显示、激光、集成电路、光电器件、光电传感等“光芯屏端网”全产业链。中国信科、华工科技、长飞等本土“链主”企业,海微科技、光迅科技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汇集于此。以海微科技为例,海微科技已成为国内排名前五的智能座舱显示产品供应商。据企业数据显示,海微车载OLED零件出货量全球占比超四成,展现出强大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一束光”,可以变幻出万千创新因子。随着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加速发展,一项项光电子信息技术正快速应用于汽车领域,在光谷成长出的“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链,正在加速“上车上路”,光谷也由此成为新能源与智汽产业的“新锐选手”。
今年8月,武汉经开区出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战略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出构建“双谷”联动新生态,深化“车谷”与“光谷”双向联动,重点推动5G通信、人工智能、高精地图、车规级芯片、北斗导航等领域优势企业与整车企业构建技术联合开发、产品协作配套的良性创新生态。“光车联动”正从2个产业的双向奔赴,拓展为光谷和车谷2个科技创新高地的携手前行,这为武汉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带来了更多想象力。
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与深厚的产业优势根基。依托92所高校、101家科研院所、百万在校大学生等强大智力资源,构建“孵化器—初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诞生新产业”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链条,搭建企业上市“绿色通道”……经过多年“精耕细作”,厚植沃土,武汉光电子信息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光电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落户武汉。
数字经济浪潮下,AI、云计算、大数据等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为光电子信息产业注入了强劲活力。长江计算、光迅科技等武汉企业积极抢抓机遇,在人工智能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以光迅科技为例,其800G高速光模块在面向AI等应用的智算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今年逐步上量且供不应求,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幅达49.99%。
光谷的未来还能有多大的想象空间?回望武汉市人民政府2022年定下的目标,到2025年,光谷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培育1—2家千亿级“产业航母”企业、10家百亿级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00家、集聚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家,涌现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成为全球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到2035年,全区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初步建成“世界光谷”。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中国光学学会副秘书长顾波、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秘书长古群等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光电子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必须看到高端产品产业化、自主化水平、光电子产品附加值和从业人员人均贡献值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推动光电子信息产业更好发展,必须更加开放和包容,要引导和鼓励跨界融合,形成开放共享的集成创新模式。”
面对机遇与挑战,即将于11月27日在北京召开的2024智能汽车链暨数字科技链企业合作洽谈会无疑会带来好消息。业内人士相信,这次洽谈会将为光电子信息与智能汽车、数字科技等产业合作与项目洽谈搭建广阔平台,促进企业间深度交流与资源整合,进一步推动产业间紧密融合与协同创新,为未来产业融合变革的生动实践指引方向。
来源 | 投资武汉
出品 |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