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抢着学的高校“微专业”到底是什么?

学术   2024-10-16 17:30   北京  

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近几年,许多高校纷纷开设微专业。这些“小而精”的微专业不仅受到在校生的欢迎,更是受到上班族的青睐。

那么,什么是微专业?学了微专业能做什么?哪些人可以报名学习微专业?一起来看——

学校:

在校生为何选择微专业?


今年秋季学期,北京林业大学开设了人工智能及其运用、智慧林业、碳中和与智慧环保等多个微专业。在这节碳中和与智慧环保微专业课堂上,同学们正在学习碳汇强化和负碳技术。
作为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蒯悦认为,在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下,碳中和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选择碳中和与智慧环保这个微专业,可以让自己有机会去深度了解碳中和的策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极大拓展了人才的内涵和外延。知识爆炸时代,单一学科背景和知识能力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跨界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正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大小互补,主次协同。微专业打开了一扇由主修专业瞭望其他领域的窗口,也改变了传统“千人一面”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让千篇一律的“齐步走”正变成百家齐鸣的“交响乐”。

职场人士因微专业“重返校园”

微专业是指在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之外,围绕某些新兴的职业领域,以职业能力和素养培养为导向设置的专业,通过相对系统和迷你精干的课程学习与实践,开阔学生视野,快速提升职业核心能力。一些高校的微专业面向的受众除了本校学生,也面向校外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微专业并未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其建设发展完全属于高校的“自选动作”。微专业虽被冠以“专业”之名,但在学信网等官方学位网站上却无备注信息,属于非学历教育,并不授予学位。
不过,这并不妨碍在校学生、甚至校外职场人士的学习热情。以北京林业大学碳中和与智慧环保微专业为例,学生中就有近三分之一的职场人士。
就职于环保企业的王飞宇硕士毕业已经两年了。谈及 “重返校园”学习微专业的缘由,王飞宇告诉记者,自己的主要工作是环境监测和数据处理。“碳中和与智慧环保微专业更加注重人工智能、数据与环保行业相结合,之前在我学习中是很少涉及到的。近两年我发现它开始越来越热门,我觉得这是一个转折点,我要深入了解一下。”

“小而精”的微专业如何授课?

微专业虽然没有学位认证,但在规定时间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的,高校会出具相关的认证证书。
不同于辅修,微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在5至10门左右,课程往往安排在周末,还有部分在工作日晚上,学生可以在一学年内完成所有学时,在有限时间内将学习效率最大化。
从诸多高校的探索实践看,学校在设置微专业时一般会选择与科技前沿技术领域相关的专业学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连接。相对于传统教育,微专业旨在通过课程的讲解和实操训练,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应用能力。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韩绮告诉记者,碳中和这门课,除了讲理论课程以外,在人工智能方面会有上机操作。老师带着学生,亲手设计一个小小的智能环保软件。
此外,授课教师会带领学生走进一线工作场景,到公司或者是工厂现场参观,实地了解企业是如何去实践碳中和、如何进行碳减排的,让课上所学的理论可知可感。

微专业热潮下的冷思考

近年来,一些高校纷纷开设了微专业,大多面向在校生和社会人士招生,学制多为1-2年,费用上千元不等。


北京林业大学6月发布的《北京林业大学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显示,该校微专业面向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其他高校在校全日制学生、社会人士等群体招生。
北京林业大学8月发布《关于开展2024级微专业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显示今年该校设置了人工智能及其运用、智慧林业、自然教育等多个微专业。以智慧林业为例,该微专业收费标准为3200元/学年。
今年暑期,北京市教委发布通知,明确深化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改革,支持高校以辅修专业、微专业、双学位等形式鼓励学生开展人工智能跨学科专业学习,培养社会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未来,相信类似的微专业将会更加丰富。
微专业的火热体现出人们积极提升自我,拥抱新生事物,全民终身学习蔚然成风。与此同时,也给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教授刘世清表示,微专业能快速地响应市场的需求,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也满足了高校同学的兴趣爱好素养的拓展,前景良好。

专家认为,微专业的未来发展也有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其一,开设微专业要避免盲目跟风,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师资力量,以及微专业的特色点是什么。其二,要保证微专业开设的质量和招收学生的标准。其三,高校要做好调研,真正做到兼顾学生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真正让市场需要的、学生喜欢的,成为开设微专业的重要的依据。

来源丨育见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往期干货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
《中国远程教育》,教育部主管,国家开放大学主办,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核心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