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开篇语
2024年11月8日,是11月中普通的一天,但对于广大记者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第25个中国记者节。
我们是记者,我们时刻记着,记着我们的责任、使命与担当!我们要用深邃镜头、用雷霆之笔、用铿锵之声,记录鲜活的岁月、动态的历史、完整的时代!
我们要用脚力丈量,用眼力观察,用脑力思索,用笔力书写,讲好新时代有温度的平塘故事,用心用情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感染更多的人。
记者是个平凡的职业,但哪怕我们只是一束小小的微光,也要通过镜头下的故事、笔墨下的真情,传递万千温暖。
记者节,是专属我们的节日,我们依然在新闻工作的路上。把新闻做好,就是我们庆祝节日的最好方式。记者节即将到来,我们为自己点赞!
我叫刘朝媛,2007年,我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17年来,记者这个行业,给我最深的体会是:责任与幸福!
2010年5月,我从原贵州商报社辞职来到平塘广播电视台工作,成为一名临聘的新闻采编人员。虽然已经有了报纸采编工作经验,但是作为广电传媒人员,电视新闻稿件的架构以及视频素材的采集,对我来说是一份全新的工作。但领导的悉心指导,同事们手把手地传授经验,让我很快进入角色,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我的工作。
2010年,平塘恰遇百年一遇干旱。那段时间,我和我的同事深入各乡镇、村寨,开展干部群众寻找水源、抗旱救灾的故事报道。有时候,一个记者一天要承担好几条新闻采访任务,虽然苦累,但是从未听见同事们的任何抱怨。大家白天马不停蹄地在采访或者在采访的路上,晚上挤在记者室写稿子、剪辑图像,忙碌而又充实。看到同事们为了新闻宣传不懈努力、昼夜奋战,耳濡目染中,我真正读懂了“使命和价值”的意义。
有一次采访经历让我印象深刻。我和我的一名同事到者密镇金玉村干宝洞去蹲点采访“群众自发寻找水源,千米深洞抽水”的新闻故事,那也是我至今无法忘怀的其中一段采访经历。我们两个女孩子,用镜头全程记录群众自发把抽水机抬到千米深的山洞内抽水的曲折过程。当时,我的同事作为摄像记者,我作为出镜记者,因为山洞内异常湿滑,为了保护好我们手中的设备,穿36码鞋的同事主动和我换我35码的鞋子,只为步伐更稳,能更好地保护摄像机。中午12点到下午3点多,我们全程记录了群众抬送抽水机下到洞底再返回到洞口的过程。其间,群众团结一心的精气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采访结束后,设备保存完好,我们浑身是泥。后来,这条新闻在平塘电视台、黔南电视台、贵州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反响强烈。时任黔南州州长亲自到干宝洞察看金玉村的抗旱救灾情况,协调资金100余万元,在金玉村修建了2级提水泵一座,并在通水的那天亲临现场和群众一起见证历史性的时刻。
我还记得,在干宝洞采访后不久,有一次,我去农贸市场买菜,走到一肉摊旁边,卖肉的老板一眼就认出了我。他说:“你是那个去钻洞找水的记者,刘朝媛。”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真正意义。
在大众眼中,记者意味着自由和风光,带上摄像机、带上相机,是一个很权威的发言人、代言人。但其实不然,在我们的心里,更多的是责任、是忙碌、是幸福。这些年,不管是重大项目的建设地、乡村振兴的基层一线、产业发展的田间地头、民生实事的解决现场,还是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一线,处处都有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身影,我们甘愿做逆行者、做正义的守护者、做百姓的传声筒。
脚上的泥土、身上的灰尘,是时代给予我们的馈赠,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章。作为一名基层融媒体中心的新闻工作者,我深知使命在肩,任重道远。我将秉承“在敬业中成就业绩,在业绩里体悟责任”的理念,用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严格约束自己,继续创新,不断努力,实现一名新时代媒体人的应有价值。
记者丨刘朝媛
编辑:陆恩凤丨责编:韦乐乐
校审:简定娟 罗再祥丨审核:吴贵梅丨监审:孟景毫
天眼之城平塘微信公众号刊登的所署名为平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特约撰稿人的作品为平塘县融媒体中心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违者必究。
点在看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