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稿与抄袭

科技   2024-11-24 15:16   广东  


凡是受过严格论文写作训练的人都知道,任何一篇文章出现别人的成果,都要注明出处和原创者,因为那是别人的贡献和创新。这就是我们见到很多文章为什么有参考文献的原因。

但,互联网上这些年出现了一种“绕道而走”的办法,那就是不注明别人,而是想着法子把别人的成果变成自己的。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案是“洗稿”。

我们经常见到这种情况:读到一篇文章,虽然没有原文抄袭,但总感觉似曾相识,里面的核心内容,关键表述,都是搬运别人的,只不过换个法写出来。

这就是洗稿。



当然,我说的洗稿只是目前互联网喜欢用的词汇,有的人其实比洗稿严重,就是抄袭。关键词汇、核心思想、用词用法、词汇组合都是原封用别人的。

这种情况在当今的互联网上非常常见。

还有把别人的文章变个法子搞成视频,搞成PPT,搞成其他,也见怪不怪。

为什么今天突然写这个主题,其实也不是突然,很早就想写,因为很早之前就有人说:彭总,你的书里怎么有别人的内容?

我追问到:哪里内容是别人的?

他说:某某网站,某某某人,谁谁谁?

我继续问:你把他们的原文给我看看。

于是他们找了原文,我就指着那些文章发表日期跟他说:你看,这些文章他们是这这一天写的,而同样内容我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写好了,不信你翻开我的某本书某个地方,再看看那本书的出版时间,是不是我早他很多年?

是他们抄袭我,而不是我抄袭他们。

这种情景经常出现。

现在很多人不喜欢读书,就喜欢短视频和自媒体快餐阅读,或者喜欢到处逛论坛和帖子。他们的阅读顺序可能是先在某个微博、视频或论坛上看到一个观点或者文章,后来才看到我的书,发现我的书上也有类似的内容,就以为是我抄袭他们的。

可事实上,你不能按照你的阅读顺序先后来判断谁抄袭谁,而是看那些内容的发表日期的先后来判断谁抄袭谁。

我的很多内容,其实在2007--2013年就完成了, 2014年都写完交给出版社了,而大量“类似”“相似”的观点和内容,是在2019年之后才大量出现在一些自媒体上,有的甚至是2022年之后,都10年过去了,那你说最有可能是谁抄袭的谁?谁洗稿的谁?

因为互联网的推荐有时候是最新发表的最容易被推荐给读者,所以我们看到的大量内容其实是最晚发表的,如果他们大量与我雷同,只能说明是他们看了我的东西,不可能是我从10年前穿越到现在看到他们的东西。

当然了,这些互联网上的抄袭如果是出于公心,抄袭就抄袭了,就当做贡献。但有好多读者反馈,他们去哪里学了什么、花了多大代价。但当后来读我的书的时候,发现那些内容几乎都在我的书上能免费找到,甚至还不如读我的书更容易理解、更逻辑清晰,大腿都能拍红!

唉,这些太多了。

我的书成了他们幻灯片和文案的底稿库和词典库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形式的洗稿,就是表面上不“照搬”你的内容,但是里面核心的词汇他们挖走,核心的观点他们拿走,原创的提法他们掐头去尾,然后把它们重新“堆砌”,或稍加“装潢”,或换种情绪表达。

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式洗稿了。

这种洗稿对我这种受过严格论文训练的人来说,真的是不可接受。我的导师曾教育我,必须有自己的新东西,如果这个东西不是自己的,一定注明。不是说不能提别人东西,而是说一定注明是别人的。

比如,当时我引用"无公害“靠谱”和“值得托付”这种思想的时候,就明明确确注明是王志纲的,我说有些好书“凿壁偷光”也要读完,我就注明是从吴晓波那里看到的。

其实,注明不丢人,这也是知识传承的方式。谁的知识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有时候站在别人肩膀上创新,是值得鼓励的。

但,洗稿的最大坏处还不是它不注明出处,而是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

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其作者的初心是灵光一闪、是受到某种启发,是有一种新的发现和发明。创作要抓住的是自己的内心。

而洗稿则完全不同,洗稿是抓住别人的稿子,是看到别人的东西好想办法搞个“拆迁”和“改头换面”。

如果是拍电影,这种情况是翻拍,是要经过原著同意的。没有经过原创作者同意,就是侵权。

现在,侵权和抄袭的说话都慢慢给淡化了,用洗稿一词消融了懒惰,真是一种贫瘠和悲哀。

据说,现在洗稿都成了产业链了,甚至还有AI洗稿神器,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倒退!



注:

在这里

您能看到思想和理性

看到娓娓道来和不急不缓

我们恪守不煽情、不咆哮、不蹭流量式的思考和总结


特别提醒,本人没有任何收费群,没有任何助理,没有授权任何人在外从事商业对接活动。本人所有的观点都发布在书上和本公众号上,作为学术成果,分享给大家。


股市的逻辑
为中文世界的投资思想和学术贡献微薄力量和独特探索, 著有《顿悟渐修》《龙头信仰》《龙头、价值与赛道》《股市极客思考录》《香象渡河》,原教旨龙头思想践行者和启蒙者。其著作和文章可谓龙头思想在A股的滥觞之一,是很多人灵感的源头、根文库和百科词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