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山东烟台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教育   2024-12-04 08:21   云南  

一、选择题。

1.跋山遗址群是以山东省沂水县跋山遗址为中心的8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总称。其中,出土的具有人工加工痕迹的象牙质铲形器,系国内首次发现的对古菱齿象门齿进行加工利用的情况,说明跋山遗址的早期占有者可能已拥有对动物骨骼进行磨制的思维和技术。符合该历史时期描述的是(   

①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已逐渐分工

③人们在共同劳动中结成平等互助关系

④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迈入文明时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描绘的未来社会将是每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寄托了人类关于美好社会的全部情愫和渴望;指明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不必再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悲天悯人地憧憬着乌托邦。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

②只要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就能消灭剥削、建成共产主义新社会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美好蓝图

④人们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绝对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据此判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部分,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实践

③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④吸收和改造了人类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近代以来,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在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怀揣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75年来,我国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③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中国革命两步走策略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
客观规律,不仅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也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和革命需要。这两步走的策略,清晰地描绘了中国从旧社会走向新社会的路径,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关于两步走策略理解正确的是(   

①两个革命阶段既互相衔接又相互包含,二者互为前提

②民主革命致力于改变中国旧的社会形态,实现民族独立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和必然趋势

④第二步在第一步基础上推动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毛泽东思想(   

①是我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④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走心走深走实,某中学拟开展以“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月活动。以下是高一某班学生为宣传栏准备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关键抉择—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江泽民—与时俱进—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③胡锦涛—科学发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习近平—中国梦—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习近平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才能走得通、走得好。”对中国的改革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延续和深化

②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一场适合国情、解放生产力的革命

③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④伟大的改革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48月,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不忘老祖宗,始终走正道、善于闯新路,让理论之树常青、事业之树常青,不断以新的作为、新的成就告慰老一辈革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始终走正道:一以贯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不忘老祖宗:全面继承、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③理论之树常青: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④事业之树常青: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对制度的调整、治理的创新,最终都要以制度形式固定延续下来。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了社会活力。这说明(   )

①在改革中彰显制度优势,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在时间的坐标里,两个“16万公里”的故事激动人心。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让中国成为拥有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现代化强国。”在积贫积弱的中国,这一梦想被外国人视为“空想”。2024年9月,随着龙龙高铁梅龙段等新线开通运营,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16万公里铁路梦想成真,照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实际。今昔巨变的原因是(   )

①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②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瓦解

③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④中国式现代化符合我国国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49月,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注入新动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不可剥夺的权利,中非逐现代化之梦,必将掀起全球南方现代化热潮,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中非要携手推进公正合理、开放共赢、人民至上、多元包容、生态友好、和平安全的现代化。这表明(

①中非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和相同的发展道路

②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③中国已经成为广大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领导者

④中非携手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改革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2013年至2023年,我国经济实现年均6.1%的中高速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2%;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等数字基础设施,以及传统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据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③中国为解决人类所面临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④中国全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习近平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①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③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④人世间的幸福都需要靠人民的辛勤劳动来创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49月,央视新闻国庆特别MV《心同此愿》上线,歌词中写到有一段时光,终此一生不能忘,不懈地朝着前进的方向,一次次用赤诚铸就勋章,来将这山河点亮。让信仰凝成一往无前的力量,带梦想乘风破浪去翱翔。与上述歌词大意贴切的是(

①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②得众者得国,失众者失国

③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     ④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马克思主义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材料一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指出:“资本打击着小生产,同时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造成了大资本家同盟的垄断地位。生产本身日益社会化,使几十万以至几百万工人联结成一个有条不紊的经济机体,而共同劳动的产物却归一小撮资本家所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愈来愈严重,危机日益加深,争夺市场的斗争愈来愈疯狂,人民群众的生活愈来愈没有保障。”

材料二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生存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材料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回望中国历史,正是《共产党宣言》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深刻地影响着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中,我们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历史性跨越,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1)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知识,论述“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合理性。




17.鸦片战争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但中国依然是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列强依然在中国横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中。

20世纪初,地跨欧亚的俄国放射出一道人类进步的希望之光,中国出现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知识,阐述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18.2024718日,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奋楫扬帆勇向前

上世纪70年代末,面对中国与外部世界发展的巨大差异,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当时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华巨轮驶入历史新航道,改革开放刚起步时,美国《时代》周刊曾质疑:中国的(改革开放)计划是大胆的,历史上绝无仅有。中国的目标几乎不可能按期完成,甚至不可能实现。

今天的中国,用事实给出回答: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亿元增至2023年的超126万亿元,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1979年至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首位。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文化自信进一步彰显,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推动中国迎来史诗般的进步

(1)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知识,回应美国《时代》周刊曾经的质疑。



◆思想领航谱新篇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能为解决民生问题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每年办一些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4月,习近平在重庆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考察时的讲话

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2024年7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的文化根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徽篇章。

——2024年10月,习近平在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的讲话

2)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我们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风雨洗礼、走过峥嵘岁月,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七十五载理论创新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新时代经济领域党的理论创新的最重要成果;立足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系统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发展原则理论的集大成和与时俱进的新升华。

(1)结合材料,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谈谈你对“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的理解。



◆七十五载砥砺奋进

75年来,我们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我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我们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世纪伟业。砥砺奋进创伟业,鉴往知来启新程。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要锚定既定奋斗目标,增强历史主动,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新时代青年要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青春篇章。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鉴往知来启新程”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5 ABBCD 6-10 CBCBA 11-15 DCAAD

16.【答案】(1)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私有制不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需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7.【答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心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18.【答案】(1)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改革开放的科学决策。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2)我们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19.【答案】(1)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有效应对新风险、新挑战,适应新矛盾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在正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动中国与世界携手并进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的。

2)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在为人民利益的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来源:马小鱼

高中生学习参考
高中生学习方法与知识参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