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化传承方法是师傅带徒弟式的。中国满族人统治下的清朝封建社会的国家硬实力很快被工业革命下的资本主义列强拉开了距离,旧中国惨遭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肢解,被迫签署了一大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当时的进步力量比如戊戌变法中的有识之士,以及之后的中国国民党、共产党先驱纷纷出国留洋寻求真理,立志救国家于危亡之中。
国家兴,教育先行。清朝末期实施“废科举兴学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1901年提出,之后具有先见意识的城市和能人志士开始创办学校,但是尚未有全国统一的课本。1905年底,清政府正式设立“学部”(相当于现代的国家教育部),规定次年即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制度,海门师范就是1906年创建的,六年后即1912年海门创建海门中学。因此本文这本学校课本只能是海门师范使用的教材。
该课本由清朝学部审定,全国发行。第一版出版发行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第四版出版发行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虽然是海门师范开办第五年的教材,但因为迄今已有114年的历史,仍有可能是海门乃至整个南通存世最早的学校课本。
本文史料现展陈于中国融创博物馆城(600万件馆藏规模)·海门师范的故事主题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