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强市,余姚这样做→

政务   2024-12-05 14:13   浙江  

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强则城市强。

11月26日上午,我市举行“‘余’你一起·姚发布——聚焦美好活力最名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化传承专场,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四明山旅游度假区管理中心、市文联、河姆渡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文化传承方面的亮点工作及下步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项项文化重点工程如期竣工、一桩桩文化惠民实事依次落地……近年来,我市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市,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余姚特色的标志性成果,为精彩呈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了余姚力量。




以文惠民,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建设文化,人人享受文化。近年来,我市宣传、文化相关部门以前瞻的视野和创新的理念,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市民编织了一张贴心又便捷的文化服务网。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演出走进凤山街道剑江村。

  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今年1月至今,全市完成各级各类文化场馆、文体广场、健身路径、文化驿站等“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25个,不仅“圈”出了更多便利的公共文化空间,更“圈”出了市民的多元美好生活。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积极开展送文艺演出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活动,通过戏曲、歌舞、器乐、杂技等表演形式,形成多点、高频、流动的文化艺术“微景观”。此外,全市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新增“微书房”新型阅读空间82个、城市书房4家、文化驿站13个,成功创建宁波“天一书房”“一人一艺新空间”3家,城乡居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阳明书房“阳明心雅集”活动在秋雨书屋举行。

  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每月12日是独属于余姚人的文化节日,这一天,非遗手工制作、文学鉴赏分享、生活美学沙龙、传统戏剧培训等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在“小而美”公共文化空间内展开。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公共文化日”活动、“文艺赋美”演出共计2000余场,完成“周末课堂”“星光夜校”等艺术培训230余场,开展公共文化配送演出360场,市图书馆“四明系列”活动、阳明书房“阳明心雅集”活动240场,让文化渗透至四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交响合唱《面朝大海·河姆渡》献演国家大剧院。

  文艺精品创作成果显著。5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出品的交响合唱《面朝大海·河姆渡》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全曲分“鸿蒙初光”“荒野火祭”“远古稻香”和“面朝大海”四个乐章,通过独唱、重唱、混声合唱、器乐协奏等形式展现河姆渡人的生活形态与精神追求,在音乐的河流中与河姆渡先民相拥相知。10月,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排打造的姚剧现代戏《鹦歌姚》亮相余姚大剧院,通过一个戏班、数名艺人的经历,讲述滩簧小调发展为非遗剧种、小曲艺人成长为人民艺术家的传奇故事,揭示出民族文化顽强的生命力。此外,姚剧小戏《两瓶茅台》获浙江省第十二届群众戏曲小戏大赛金奖,群舞《阳明格竹》获省第三十四届群众舞蹈大赛金奖,美术作品《大港新韵》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展区作品。

群舞《阳明格竹》荣获省级大奖。

  文化队伍建设逐步加强。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离不开群众文艺领军人才的“传帮带”。在前不久举行的2024年“文化先行官”群众文化艺术成果展演活动上,静态类作品展、舞蹈艺术(成果)专场演出和综合艺术(成果)专场演出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欣赏。今年,“文化先行官”项目通过“动态+静态”“室内+室外”“定点+流动”等形式,在21个乡镇(街道)开展文艺培训900余场,挖掘、新建、重组文艺团队72支,协助各地开展活动700余场,有力推动了基层文化服务供给的迭代升级。

  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扎实推进。今年,“阳明故里建设提升项目”“姚剧曲牌抢救整理及运用项目”入选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标志性项目培育名单;阳明文化、河姆渡文化入选现象级省域文化标识;“传统酿造”省级非遗工坊入选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名单,7家非遗工坊入选宁波首批市级非遗工坊(创建)名单。


以文润城,文遗保护传承持续推进

  “余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余姚自古是人文渊薮之地,以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王阳明等四先贤为代表的姚江文化和以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余姚独特的文化气质。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近年来,我市以三大文化为内核,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高水平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注入文化力量。

  2022年12月,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23年6月,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区一期工程项目设计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2024年8月,启动区一期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集文物保护、考古展示、研学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分“文明的模样”“来自远古的稻谷”“自然的馈赠”“河姆渡时代的生灵”“七千年后的居民”五部分进行展示。目前,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已完成配套用房单体建筑基础及屋面建设11栋、水体清淤整治约9万平方米、地被植物清理约15万平方米、水生植物清理约18万平方米,预计明年10月底竣工。届时,市民游客可以在此开启跨越七千年的时光之旅,沉浸式体验河姆渡文化的无限魅力。

  去年,我市提出“启动梨洲文献馆建设,打造更多具有余姚辨识度的文化名片”的目标任务,选定位于保庆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市级文保单位张启钊旧宅为新的梨洲文献馆馆址。如今,这项2024年度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已基本完工。开放后,梨洲文献馆将充分发挥其古籍文献展示、保护、研究、传承等核心功能,为“文献名邦”再添新彩。建设姚江书院文化综合体是挖掘、展示余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行动,该项目包括王阳明纪念馆、姚江书院本体和书院学舍,建筑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计划于2026年建成投用。

  当前,浙江省全域正在推行土地储备考古前置改革,旨在破解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突出矛盾,这对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至关重要。我市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在制度设计、审批流程、部门协同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余姚特色亮点的创新模式,为净地出让和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以来,全市完成涉运河、涉国保单位重大项目审批8个(含2023年延续项目);在全省首创成立余姚市考古服务中心,梳理编制《考古前置及文物涉建项目报批流程》,目前已完成考古前置地块101处。

  去年12月,我市委托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对位于朗霞街道的模具产业园地块开展考古勘探,在勘探过程中发现地块的西南侧有商周、唐宋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即命名为马廊厦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今年4月至8月,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对该地块进行考古发掘,明确该遗址从商周延续至明清时期,是余姚地区目前所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年代序列最为完整的一处遗址,生动展现了宁绍地区历史时期完整的社会面貌。

  此外,我市不断优化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完成“王阳明文献馆”乡村博物馆帮扶指导创建工作。截至今年10月,余姚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王阳明故居及其他城区各开放点共计参观人数约86万人次,开展各类研学活动46场。


以文兴业,“文旅+”点燃城市活力引擎

  以文兴业,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市着力激发本土文化的内生动能和创新活力,积极探索“文旅+农业”“文旅+体育”“文旅+科技”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了别具特色的余姚答卷。

  在梁弄,四明湖酒业原厂房成功改造为内含游客服务中心、综合展示中心、咖啡馆、骑行驿站等功能的红杉林游客服务中心,红芯植物工厂、杉野计划、四明山耕等一系列农文旅融合项目赋能乡村振兴;在大岚,“秋韵余姚·山民市集”精彩开市,柿子树下音乐会、非遗美食品鉴、打卡盖章等活动,集中展示余姚的自然风光、文化底蕴和文旅融合发展成果;在鹿亭,宁波市美丽乡村健身行·余姚站——环浙步道徒步大会如期举行,运动爱好者们齐聚于此,全方位体验自然之美、人文之韵和体育之魂……

  今年以来,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积极开展旅游消费系数更新调查工作,全面反映我市旅游经济发展状况,把握经济运行新变化。我市还和浙江省移动公司宁波分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实现对全市旅游数据的实时采集。综合运营商手机信令监测,今年1月至11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314.9万人次,同比增长9.24%,其中接待过夜游客578.87万人次,同比增长21.93%。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文旅项目招引。目前,全市共有四明山区域EOD项目、阳明古镇二期、中国云城中轴景观带项目等“双百”计划在建实施类项目3个;推进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20个项目被评为2024年度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同时,加快重点文旅创建。天下玉苑景区顺利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五年评定性复核,大岚镇罗汉谷景区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阳明古镇·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列入浙江省旅游休闲街区创建培育名单。

  文化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也是对外展示城市美好形象的“金名片”。今年以来,我市文旅部门围绕“5·19中国旅游日”开展旅游日专题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余姚杨梅上海推广活动,通过黄浦江游轮杨梅推广启航、北外滩余姚“梅”灵个市集、农文旅直播推介等活动,有效提升余姚杨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出“盖帮征集令”、寻找“余姚显眼包”“盲盒打卡”等“姚城in迹”活动,“余游记”“大咖说”余姚专场直播等受到广泛关注。同时,积极推动消费品牌创建,“傍林鲜”获评宁波十大地标菜,余姚围千宴惊艳亮相宁波南塘老街长龙宴;“阳明心市集”获评2023年度浙江文旅总评榜示范文旅市集。

大家还在看





1.拉高标杆 赶超跨越 兰江街道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事关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浙江发出通知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韩宇雯

图片: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编辑、一审:胡烽

二审:杨月云刘文治

三审:高嘉鸣、杨力


余姚发布
阳明故里 智汇余姚!这里为您发布权威声音、解读民生政策、传播热点资讯、感知美好活力,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提供最亲最新最真的舆论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