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客家音 梅关古道情 | “九龄风度”,动为苍生谋

文摘   2024-10-31 20:32   江西  

  这里是大余县委县政府的官方政务微信


广告热线:13807974035(刘)




五洲客家音,梅关古道情

跟着诗词游梅岭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的《感遇》
几百年来
占据着《唐诗三百首》首篇的位置
今天跟着主持人登上梅关古驿道
去认识一下这位
文学上、政治上
甚至工程建设方面
都超厉害的“全能选手”
张九龄






“九龄风度”,动为苍生谋


张九龄,广东韶关曲江人,唐玄宗开元年间一代名相。他心系天下苍生,胸怀国家民族,以清正廉洁的从政声名,成为“开元之世”的三杰之一。在张九龄之后,每有大臣推荐人才,唐玄宗总会问:“风度得如九龄否?”这便是“九龄风度”的来历。
如今在大余梅岭,处处留有“九龄风度”的印记。早在秦始皇南征百越时期,位于赣粤交界处的梅岭就形成有“通南越道”,但这只是一条狭窄陡险的羊肠山道,每次人们都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翻过,成为了南北交通的“瓶颈”。
直到唐开元四年(716年),这条通道的状况才有了彻底的改观。这一年,张九龄因“奏章直言”得罪了权贵受到排挤,便以“孝养老母”为名告假省亲,南归时途经梅岭,见古道年久失修,险峻难行,听到父老乡亲迫切打通粤赣之间通道的强烈心声,这也更加坚定了张九龄为民凿岭修路的信念。
此时的大唐,对外贸易繁荣,南北商品流通日益频繁。张九龄趁机向唐玄宗提出开凿“大庾岭新路”的设想,并获得皇帝的全权授命。张九龄奉诏后行动很快,他不仅把夫人接了过来,把家安在南安,而且同开凿驿道的数千名工匠一起摸爬滚打。他攀崖过壑,披荆斩棘,勘察山势,设计驿道,并在工地吃住,参与工程修建。
梅岭南坡古道一侧,掩映于梅树之中的“夫人庙”静谧安详。“夫布慈云天上佛,人施法雨海中仙。”对联的背后,深藏着一个张九龄夫人戚宜芬拔剑剖腹,以生命之血祭祀山神,帮助夫君凿通梅岭主峰的动人传说。传说固然凄婉感人,但据相关考证,在当时没有火药的情况下,张九龄采用“火烧水浇”破岩法,爆开岩层裂缝,再用人工物力一点一点撬开岩层,在高峻的山头上凿出一个巨大的豁口。“农闲动工,不须一季”,从开元四年十一月起,到第二年便开凿了一条长约20余丈、宽3丈,可两马车并行的大山路,羊肠小道变成“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的大道。从此,大运河、长江、赣江、珠江连为一体,中国有了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驿道开通后,一跃成为古代的“京广线”,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昔日荒凉偏僻的大庾岭上呈现出“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繁荣景象。它的开凿为扩大和沟通岭南与中原乃至东南亚诸国的经贸文化联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张九龄在梅岭写下的五言诗《叙怀》,正是他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动为苍生谋的民生意识的直实写照。当地人民感恩张九龄开凿驿道的丰功伟绩,于是在梅岭等地修建了张文献公祠、“二张”祠等纪念场所。在祠内的题刻中,明代大学士丘浚的一首《寄题张丞相祠》最为贴切隽永,其诗云:“岭海千年第一人,一时功业迥无伦。江南人相从公始,衮衮诸贤继后尘。”“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我想,这幅对联,便是对张九龄的最高礼赞吧!




















推荐阅读


 吴忠琼在全南大余督导调研

▶ 11月1日起,这些电动自行车将不能上牌

 省级三星民宿!大余这家民宿上榜!



来源:大余县融媒体中心

文字:彭承礼 摄制/ 黄慧芳 王静 谢宝伟 蓝海靖 邱镜亮 张恩裴

编辑:杨雯文

一审:龙秋萍

二审:陈姣玲
三审:彭承礼
声明: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许可转载标注来源,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融媒商圈



想了解更多融媒信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钨都云APP。

大余宣传
讲好大余故事,传递大余声音,弘扬社会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