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赛道,广州人强得可怕!300年前就把特产销到国外,订单量暴涨

时事   2024-11-26 09:11   广东  



彩笔为针、

丹青作线、
万缕金丝织白玉……
广州有一种特产
曾经是欧洲王室贵族争相追捧的奢侈品
它就是广彩瓷器


为什么广彩有这么大的魅力?
广州日报访学团将跟随
广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谭广辉老师
穿越广彩300多年的发展历程
共同品味岭南文化的
开放、包容与务实、变通

👇👇👇



走进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一楼展厅正中央的位置摆放着一件广彩瓷器——“广彩洋人远航图大碗”。碗内中心写着航海年份标识“1757”,周边环绕着一圈英文字母“DARLING ELIZABETH”(意为“亲爱的伊丽莎白”)。


清乾隆广彩洋人远航图大碗


广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谭广辉带着访学团一边欣赏展品一边道出了它的来历:“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广州成为清政府限定的唯一对外通商口岸,由此拉开了广州十三行鼎盛期的序幕。这一年,一位西方小伙子搭乘商船抵达广州后,专门为恋人定制了这件纪念品,除了碗内的文字,碗的外壁上还用几幅画面描绘了一段完整的十三行之旅:一对恋人在港口依依惜别—商船准备远航—恋人相聚—女子从小伙子手中接过金子。”

谭广辉点评道:“整个碗的造型是罗汉碗,工匠融合了粉彩、西洋画法等技艺,绘制出西方人、帆船等图案,再配以岭南花卉纹样。这件作品堪称体现广彩中西交融特点的一张‘名片’。


清乾隆广彩洋人远航图大碗


欧洲上流社会的“奢侈品”


说起广彩,从业40多年的谭广辉侃侃而谈。他介绍说,广彩诞生于清代康熙年间。据说当时有两位来自江西景德镇的候补官员杨快、曹琨到广州赴任,因长期未能补缺,迫于生计便从家乡买来白瓷加上彩绘后销售,于是就有了广彩。后来的广彩匠人便将这两人奉为祖师爷。

而从大时代的背景来看,广彩的诞生与广州这座外贸港口城市密不可分,是适应外商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彩绘瓷。

谭广辉带领访学团成员参观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已解除海禁,外国商船纷纷来到广州做贸易,西方人钟情中国瓷器,也促进了广彩瓷的生产和发展。当时,景德镇的白瓷走水路来到珠江边,广州匠人就地进行彩绘加工,外商一登岸就可以采购。


后来,由于乾隆年间的‘一口通商’政策,广州十三行迎来发展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章,广彩作为十三行对外贸易中最具代表性的外销品也进入兴盛期。越来越多的广彩瓷器漂洋过海,成为欧洲上流社会争相追捧的‘奢侈品’。”谭广辉说。





来到十三行博物馆二楼展厅,在一处名为“洛克菲勒广彩瓷”的展柜前,谭广辉解释说,广彩又称“广州织金彩瓷”,其最特殊的工艺在于“织金堆玉”,即在洁白如玉的胎瓷上,用提花织物般的手法,将金色“织”在瓷器上,烘托彩绘图案。

“‘织金’的特点在洛克菲勒广彩瓷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谭广辉告诉访学团,洛克菲勒广彩瓷把广彩艺术推向了高峰,它的边饰大范围织金,配以小开窗;中心图案多为中式庭院人物纹,配以少量山水纹、花卉纹。整体织彩鎏金、富丽堂皇,在当时被称作“王室瓷”。

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扇窗


谭广辉指着博物馆中的一对金碧辉煌的花卉人物纹冰壶告诉访学团:“你们看这件洛克菲勒广彩瓷,它的功能相当于今天的保温壶,中间的隔层既可以放冰块,也可以放热水,用于存放酒或食物。上面的图案和纹样细看都非常精美,中心的图案以民间故事为主,这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聚会,这是女子在花园里下棋,这是访友图……”


清乾隆广彩花卉人物纹冰壶



谭广辉说,广彩瓷不仅被西方人作为日常器皿,更被当作一件难得的艺术品来点缀生活,其所绘的东方风情画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广彩因此也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相较于华丽的洛克菲勒广彩瓷,旁边的徽章瓷显得有些低调,其背景却并不简单。“徽章瓷是按照外商提供的特殊标识图案和要求专门定制的瓷器,器物上绘有皇家贵族、商旅军团等徽章标志纹饰,每件徽章瓷器的背后都蕴含着徽章主人的故事。”谭广辉说,徽章瓷的诞生让广彩出口销量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我国清代三大外销瓷器之首。




从眼前的展品,到广彩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主题故事……谭广辉一一道来,访学团成员们听得津津有味。随后,访学团来到其位于芳村茶滘的工作室,亲手体验广彩的绘制过程。


把颜料碟、毛笔、枕箱等工具在桌上一一摆开,访学团成员动起手来。“广彩所用的颜料主要有大红(干大红)、西红、水青、粉绿、大绿、双黄、鹤春、黑色、牙白,这9种标准色奠定了广彩的色彩风格,颜料是矿物颜料,可历经百年不褪色。颜料要用水溶,毛笔取色时一定要均匀、适中,碟子用手掌托住,靠在枕箱的一个角上固定……”在谭广辉的讲解和手把手指导下,访学团成员一笔一画细细描绘,几朵绚丽的小花渐渐出现在手中的瓷碟上。


“何须锦缎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案上,一件还未完成的广彩瓷盘上,火红的木棉“绽放”,吸引了访学团的注意。谭广辉自豪地说,300多年以来,广彩这一门技艺从未间断过,今天仍然是可以走进人们生活中的非遗精品。

谭广辉向访学团成员讲解非遗广彩。


谭广辉带领访学团成员体验广彩技艺。




广彩


工艺特色:“织金堆玉”,即在洁白如玉的胎瓷上,用提花织物般的手法,将金色“织”在瓷器上,烘托彩绘图案。


常用颜料:大红(干大红)、西红、水青、粉绿、大绿、双黄、鹤春、黑色、牙白


制作工序:选瓷—设计—描线—填色—织金—封金斗彩—烧烘


“岁无定样”广彩瓷

历史上广彩瓷器的制作,是根据外销订单要求的器型、纹饰、数量,从景德镇定制素色瓷运回广州加工彩绘、烧烘。各时期的广彩器型、色彩、纹饰均有不同。器物多以餐具与摆设品为主,器型有中式、西式,也有中西合璧的样式。
(资料来源: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对话大家

广彩因贸易而“生”随贸易而“变”





访学团:作为“小白”,我们如何区分广彩和其他瓷器种类?如何鉴赏广彩瓷艺术水平的高低?

谭广辉:广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人们把在广州地区生产的彩瓷统称为广彩;狭义上的广彩指广州织金彩瓷,其特别之处在于“织金堆玉”的工艺技法,仿佛将万缕金丝织在白玉上,呈现出绚丽华彩、金碧辉煌的效果。

除了产地、艺术特色,还有一个区分的办法:广彩属于釉上彩,是在已烧制好的瓷器上进行彩绘,然后再低温焙烧,而我们熟悉的景德镇粉彩是釉下彩,湖南醴陵瓷器则多为釉中彩。今天,广彩的原料日益丰富,颜色增加到了几十种,纹饰、题材和用彩更加多元,画法也有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广彩制作的模式、流程、构图等。


广彩的制作工序包括选瓷、设计、描线、填色、织金、封金斗彩、烧烘7个环节。其中,填色极耗眼力,因为白描的图案非常密,甚至可以说“密难行针”,织金(或积金)就是在彩绘纹饰的空隙处填上金彩,斗金(或斗彩)则是在器物的纽、流、把、耳等处描上金彩。


传统广彩多以人物、岭南瓜果、花鸟蝶虫等为纹饰、题材,比如瓷盘上多见的“瓜果边”,用寿桃、佛手、石榴等有美好寓意的岭南瓜果点缀,还有常见的“散花雀”图样,将花朵、荔枝、石榴、飞鸟、蝴蝶、蜜蜂等散点分布,体现岭南四季如春、瓜果常盛的特色。


清嘉庆广彩锦地描金人物纹双耳盖盅


鉴赏广彩瓷可以分三步:首先,看器型是否端正,瓷质是否光洁,有无变形;其次,看做工是否精细,好的作品颜色鲜艳,线描、着色都很干净鲜明;最后,看主题,要有故事内容,能让人过目不忘、赏心悦目。



访学团:广彩传承三百多年从未间断是如何做到的?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谭广辉:广彩在贸易中诞生,其流变也与贸易密不可分。

18世纪早期,广彩多销往欧洲,除延续中国传统画法外,当时西洋绘画的透视技法对广彩的影响较为明显,用彩厚重,纹饰既有西式也有中式。

随着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中国皇后号”首航成功,广彩的销售市场逐步转向以美国为主。当时,美国流行金色装饰,导致广彩中金彩的运用空前突出。此阶段西洋人物、风景、花卉等纹饰逐渐加入到画面中,中式明装人物、花鸟、山水图案亦与西洋景物融为一体。之后的徽章瓷也是适应市场定制需求而诞生的,对带动广彩的销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绘有英国德克尔和沃特金斯家族徽章纹的瓷器




广彩与青花、粉彩为清代三大外销瓷器。其中,广彩占了三大瓷器出口数量的63%,享有“世界官窑”之称,远销100多个国家。这充分说明,只有适应市场而变,广彩才能有传承、有发展,也说明广州匠人的开放、灵活、务实,懂得融会贯通。



改革开放初期,广彩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创汇”工艺品。当时,我被分配到广州织金彩瓷工艺厂做学徒,靠师傅手把手教,学会了广彩的制作,这种模式也为广彩行业储备了大量人才。


如今,广彩行业的运作模式已从国营工厂转变为以个人工坊、工作室为主,以前是批量生产,用货柜一柜柜拉,现在是精品生产,一件件细细打磨,广彩匠人也从单一的生产转向兼顾市场经营和精品创作,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近年来,政府对非遗越来越重视,支持力度很大,我们自己一定要不断提高创作水平和市场洞察力,只有在市场中生存、发展下去,才能将这项艺术传承下去。



访学团:如何做好广彩的传播、传承,让这一岭南文化瑰宝焕发新活力?

谭广辉:传承广彩的关键在于后继有人。除了工作室的“师带徒”,2015年起,我与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率先实行学徒制教学合作,通过教师、大师的“双师”教育模式,培养广彩接班人,他们擅长将传统工艺转化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品或产品。同时,工作室“来者不拒”,长期对外开放,一些对绘画有兴趣的聋哑孩子、山区的孩子也会到工作室学习。这些年轻人正在将广彩以更时尚、更有创造力的形式传播出去。




访学心得

杨幸竹:用创新让非遗“活”起来





跟着谭广辉老师的步伐,我了解了广彩的发展历程,欣赏了各式各样的广彩瓷器,还学到了广彩独特的绘画方法。广彩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它还承载着岭南地区的文化和历史,是东西文化交流的结晶,是数百年来广彩艺人辛勤劳动的成果。

谭老师从业四十余载,坚持继承发扬广彩文化和技艺。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非遗不应只停留在历史中,更要通过实践创新将其传承下去,让它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新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访学心得

辛子晴:学习工匠精神 做好每一件事





跟随谭广辉老师参观和学习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了传统工艺的精妙和工匠精神的伟大。谭老师不忘初心,坚守传承,只为将广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作为此次访学团的学生之一,我们应当不断了解、传承这一优秀传统技艺,并把它发扬光大,让岁月赋予这些瓷器更深沉的含义。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习这样的工匠精神,不断钻研,坚持把每一个步骤、每一件事做好。





本期大家:
  谭广辉  广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从事广彩艺术设计40余年,擅长“长行人物”(部分勾线定位,其他形体用色料直接绘出)的表现和高风险易碎瓷器的创作,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特别金奖、金奖,多件作品被收藏于各大博物馆,作品《岭南盛世》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法国总统马克龙。


访学团成员:
  吴  多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杨幸竹  广州市真光中学初三学生
  辛子晴  广州市真光中学初三学生




出品:江永忠、许芳

策划:赵东方、邱敏、余靖、秦晖
统筹:汤新颖、张毓、吴多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

视频制作:广报G视频
鸣谢:广州十三行博物馆
2024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扶持经费资助项目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琦


扫码观看
广州日报视频号

广州日报
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塑造最具公信力媒体
 最新文章